龔道軍
摘 要:隨著近幾年來新課改的不斷實施,原本的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了摒棄,在新形勢下,小學數學應該如何進行教學呢?跟傳統的教學模式有什么區別呢?對此進行了討論,希望能夠對各位教師有所幫助。
關鍵詞:新課改背景;小學數學;何去何從
一、教學主體發生轉移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擁有絕對的主體地位,他們是課堂的中心,決定了教學的內容和形式,這種教學模式使學生在課堂上只能被動服從教師的想法和安排,沒有獨立思考和學習的時間、空間。新課程改革實施之后,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以學生為教學的主體,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不過多干擾學生的學習過程。例如,在教學“約分、通分”時,教師完全可以讓學生先去預習課本上的教學內容,在學生預習完之后,教師再引導學生自己進行思考和學習。這種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過程就是以學生為主體進行學習的過程,是新形勢下數學教學的基本要求。
二、教學中融入游戲的元素
傳統的教學中,數學教師的形象往往是一個拿著粉筆在黑板上寫寫畫畫的“老者”,他們總是習慣于威嚴的教學,不容學生出一點差錯,教學中也是一板一眼,課堂上毫無生機。新課程標準實施以后,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關注學生的年齡特點,融入學生喜歡的游戲元素來進行教學。例如,在教學“四則混合運算”時,為了保證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的教學效率,教師可以開展“計算我最行”比賽,隨機在黑板上寫下十幾個數學計算題,讓學生把答案寫在紙上,看看哪個學生能夠以最快的速度把答案寫完并且能夠完全正確,對這樣的學生給予一定的獎勵,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為了能夠得到表揚和獎勵開始去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計算能力,教學的質量也得到了保證。因此,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可以融入游戲的元素來進行教學。
三、合作學習,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無論是傳統的教學形式還是新課程改革實施之后,合作學習都是課堂教學中重要的教學形式之一。在傳統的合作學習模式開展過程中,教師往往只有遇到個別問題的時候才會讓學生進行討論,而且給學生討論的時間很短,幾分鐘之后學生還沒有討論出結果的話,教師往往為了趕進度會終止討論,直接把答案告訴學生,這種合作學習的模式在傳統的課堂上并沒有展現它應有的教學效果?!读x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提出: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善用小組合作的形式來進行教學。例如,在教學“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時,教師可以采取讓學生成立小組進行合作探究的形式來進行,已經學習過一位數和兩位數的加減法,對于三位數、四位數如何運算,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學習基礎,他們完全可以通過與同學進行討論的形式來完成這節內容的學習,讓學生進行討論的形式也可以活躍課堂的教學氛圍,引發學生積極思考。因此,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可以采取合作教學的模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
四、分層教學,因材施教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往往會發現這樣的現象:學生之間的學習能力和天賦是存在差異的,有的學生不用老師講自己一看就會,有的學生則需要進行兩三次的講解才能學會。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完全可以采取分層教學的策略,把學生分成三個不同的層次,A層次的學生學習能力最強,教師可以給他們設置比較有難度的教學任務并引導他們獨立學習,對于程度相對較弱的C層次的學生,教師就要重點進行關注與引導,及時解決他們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不要對他們做過多的要求,以免因為完成不了而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對于學習能力一般的B層次學生,就可以按照平時課堂上的教學策略來進行,引導他們進行合作學習的模式來完成教學的任務。
五、有效評價,多引導少批評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往往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來對學生進行評價,對于學習好的學生青睞有加,對于學習比較差的學生則白眼相對,嚴重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要改變原有的評價模式,在教學中多對學生進行引導與鼓勵,在遇到學生有學習問題的時候,不要總是想著去批評他們,而要積極地幫助他們解決;同時也要引導學生自我評價,了解學生的想法,讓學生自己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解決;當然也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互相評價,俗話說“別人就是自己的一面鏡子”,每個人說出對方學習中的優點和存在的問題的時候也要想想自己身上有沒有這樣的問題存在,同齡人之間更容易發現對方的錯誤,這種形式能讓學生正視自己,積極改進。
在新課程背景下,很多教師對教學形式都感到迷茫,我們的小學數學教學究竟應該何去何從,應該如何保證教學效率呢?以上的內容是個人在新課程實施之后的一點總結,希望能夠對各位小學數學教師有所幫助,無論教學形式如何變革,相信都是朝著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的。
參考文獻:
[1]黃錦雅.關于小學數學教學案例的探討[J].新課程(下),2014(7).
[2]羅恩.淺議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策略[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3).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