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明
【摘要】在我國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今天,為了適應企業、社會及國家的需要,中職學校在教育和培養的過程中應當注意強化德育課程教學,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提升道德品質,努力成為優秀的技能型人才。但目前諸多中職學校德育課程教學不佳,存在一些問題,不利于提高學生素養和品德等。對此,應當將陶行知教育思想運用到中職德育課程之中,開展生活化的德育教育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教育教學之中不斷提升素養,樹立正確價值觀念,逐漸成為棟梁之才。
【關鍵詞】陶行知 教育思想 德育課程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4-0057-01
從目前人才招聘情況來看,越來越多的企業看重品德高尚、實踐能力強、專業知識扎實的優秀人才。因此,中職學校在對學生進行教育與培養的過程中不但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技術能力還必須注意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陶行知先生曾說:“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1]。基于此,應當正確認識當前中職德育課程建設不合理問題,踐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以便良好的開展德育教學,教育和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提升道德品質,將學生逐漸培養為優秀的技能型人才。
一、中職德育課程教學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
德育課程是中職學校面對學生進行的德育培養的主要渠道,利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但是,在我國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今天,中職學校德育教學面臨諸多挑戰與機遇。因此,要使德育教學良好發展,首先要解決中職德育課程建設之中存在的問題,即:
(一)部分中職學校不重視德育課程的導向作用
中職學校的德育課程的導向作用,能促使學生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樹立正確的價值、就業等觀念,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但是,通過對國內中職學校德育課程建設的了解,發現諸多中職學校德育課程設置并不科學,大大降低了德育課程的導向作用。德育教育教學的開展并沒有給予學生一定啟迪,讓其合理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思考自己的發展方向、思考自身的不足等等。
(二)未能有效開發和利用德育課程資源
德育課程資源是德育教學的基礎,但仍然有很多教師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不注重德育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教師作為德育教學的直接參與者,其在德育課程建設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為了更好的進行德育課程建設,應當認識到德育課程資源開發的重要性,進而根據學生特點、教學要求及課程應用要求,合理的開發和利用德育課程資源。但目前很多教師受傳統教學觀念及其他因素的影響,在德育課程建設之中,并未有效的進行德育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只注重教材和參考書的開發、或泛泛的開發德育課程資源。
二、陶行知教育思想在中職德育課程中的應該被實踐
(一)重視德育,轉變教育觀念
教育就是教人做人,教人做好人,做好國民的意思。用陶行知教育思想來優化調整中職德育課程,做到“重視德育,轉變教育觀念”。也就是在中職學校中大力宣傳陶行知教育思想,影響中職學校的教師,尤其是德育教師,使其能轉變教育觀念,由授業、解惑的“教書匠”轉變成為教書育人的“人生導師”,從而深入了解新課程標準的內容及要求、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而科學的研究德育課程,明確德育課程存在的缺陷與不足,進而有針對性的優化調整德育課程,提高德育課程的適用性和有效性[2]。
(二)重在行動,提升個人素養
某次到修車廠修車時,巧遇職校學生在此當學徒。修車時,學生不想弄臟衣服,修車馬虎,顧客提出意見時,學生敷衍應付,還在背后嘲諷客戶。作為旁觀者,很多人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譴責,但作為德育老師,譴責的同時也在深思德育課程的實際作用:很多學生在德育課上學到的知識并沒能用在生活和工作中,個人的道德素質、職業素質還有待提高。為了避免此種情況的持續發生,應當在優化建設德育課程之際,將“知而能行之”融入其中。遵循“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思想,將德語課程與生活實際相結合,開展生活化的德育教學,讓學生在生活中實踐和運用知識,逐漸的影響學生、改變學生,使學生實實在在的提升個人素質,促進學生更好的發展。
知而能行之,教師要注重轉變教學觀念,踐行陶行知教育思想;知而能行之,德育不但存在于課本中,更應存在于生活中,用生活案例或先進人物事例等良好地教育和培養學生,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質和綜合素質等,逐漸成為企業、社會,乃至國家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江波.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中職學校德育中的意義和實踐[D].山東師范大學,2010.
[2]施強.陶行知“教學做合一”思想對中等職校德育課的啟示[J].職業技術,2010(3):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