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玲玲
【摘要】文章主要對微課程在初中化學教學進程中的設計形式與具體應用進行探究,具體是結合當下微信、微博與微電影備受初中生追捧的實況,提出了將微課導入教育體系這一觀點。聯系人教版教材內容,對這一新型教學模式的設計與應用實踐進行論述,希望這一教學模式導入課程教學體系中,使初中化學教學質量有所提升。
【關鍵詞】初中 化學微課程 教學設計 應用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4-0154-01
微課程就是運行時間非常短暫的課程,其具有目標精確、內容多彩生動、篇幅短小簡練特點。在信息時代中,微課程導入進教育領域中,能夠激發學生參與教學活動興致,開拓視域范圍,協助教師落實素質教育目標[1]。如何將微課堂在初中化學教學進程中發揮出來,這一直是眾多教育者探究的話題,基于此本文對微課程教學設計與應用實踐進行探究。
一、微課程的設計
在對化學“微課內容”進行設計之時,首先,要緊扣某一關鍵性問題,以簡短的語句導入新課內容以后,對其進行系統化分析;繼而,在對問題分析的環節中,教師可以應用小組合作模式,將某一微課程練習題布置給學生,使他們積極融入探究活動中,教師對其探究結果進行匯總,做出客觀性點評;最后,教師將教學思路整體展示在微課程平臺上,從而確保學生跟上教學思路,強化對化學知識吸收效果。對初中化學微課程內容采取這樣的設計方式,彰顯出微課教學內容、教學策略、反饋評價環節的特質性。
例如在《金屬的化學性質》微課堂上,首先,教師以“真金不怕火煉”這句諺語去實現導入新課這一目標,繼而教師將鐵制品在常溫環境下色澤逐漸變暗、銅片在點燃的情況下顏色變暗、鋁片在高溫的環境下表面色澤變暗的視頻展示給學生。最后,在本次微課教學中,教師為同學展示金屬以及有關金屬化合物煉制進程,從而達到強化微課程效果這一目標,也為置換反應教學奠定基礎。
二、微課程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實踐
(一)結合學生實況是其應用基礎
不同初中生在認知水平以及吸收化學知識的能力等方面上存在差異性,微課程在化學教學進程中的應用,能夠有效的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微課程內容可以呈現在QQ群與微信群上,這就為學生課后復習鞏固創造了優勢條件,也為初中化學教學質量穩步提升提供保障。
(二)降低學生學習壓力是應用目標
微課程實質上是知識傳授的一種形式,具體是指教師將知識點導入微課視頻中,進而以視頻作媒介,以口述的形式將化學概念、原理以及公式等內容傳授給學生,該教學形式的實施通常是借助兩大環節:
一是新課導入環節。微課融入進該環節,宗旨是降低學生心理壓力,促使他們以樂觀積極的態度參與教學活動。例如在《原子的構成》這一課程的教學中,教師為了使學生對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和核外電子數的關系有一個清晰的認知,將微課程導入教學課堂上,為學生展示了與“原子構成”推導相關資料,同時以歷史資料為輔佐,向學生展示湯姆生發現陰極射線實驗過程、盧瑟福粒子散射實驗視頻資料。微課程在新課導入環節的應用,能夠激發學生對化學知識學習興趣,在培養學生化學素養方面體現出巨大實效性。二是課程知識教授環節。例如在《生活中常見的鹽》微課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一邊觀看碳酸鈉,碳酸氫鈉與稀鹽酸反應的視頻,一邊思考碳酸根離子檢驗方法,以及碳酸鈣在實際生產中具體應用等問題。由此可見,微課程在化學知識傳輸過程中的應用,能夠以“情景再現”形式激發學生主動思考問題欲望,并且能夠打造出互動型教學環境,在開發學生潛質、促進綜合素質健康成長方面發揮巨大作用。
(三)反思歸納是優化應用效果的保障
微課程在化學知識教學進程中的應用,是對教學體系一種填補形式,其新穎獨特,但是卻不能將“黑板+粉筆”這一傳統教學模式取而代之,這是教師必須明確的一點,所以,初中教師在應用微課程這一教學形式之時,絕不能過度依賴。合理的將這一教學方法與小組合作模式結合在一起,強化多媒體應用效果的同時,鍛煉與強化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微課程教學與任務驅動教學方法的有機整合,能夠培養學生對問題探究、解決能力,協助初中生樹立鍥而不舍的精神品質??傊?,化學教師應該充分的認識到微課程的優劣勢,從而為其實效性的發揮奠定基礎。
三、結束語
微課程是信息時代產出的必然結果,其憑借主題明確、傳導快速、內容活潑的優勢倍受廣大師生喜愛。初中化學教師在對這一教學形式應用時,應從學生實際特點與現實需求出發,合理的對文本資源進行開發與拓展,并積極對微課教學效果進行反思與總結,最終使微課程在初中化學教學進程中熠熠生輝,提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殷寶媛,于紀明.微課程采納影響因素實證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4,06:1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