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寶斌
【摘要】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美術課,是學前教育專業每位學生的必修課程,美術基礎課程的合理設置,能夠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造力,拓寬美術教學的思路,以適應現代幼兒園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學前教育 美術基礎課程 審美能力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4-0198-01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幼兒教育對兒童今后的學習能力、思考能力、生活習慣等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影響著他們的一生。因此,國家大力發展幼兒階段的學前教育,重視幼兒學前教育的質量,對從事學前教育的專業老師有著嚴格的職業技能要求。
一、學前教育現狀
傳統模式的幼兒教育模式是以識字、寫字、簡單數學題為主,偶爾教一些唱歌、舞蹈、畫畫、手工,這種模式使幼兒在過早接觸文化知識,在升入一年級時,因一年級知識早已學過,課堂上易養成注意力不集中、書寫格式和拿筆姿勢不正確、發音不標準等問題。此外,幼兒階段該養成的一些生活習慣、集中注意力、靈活發散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等日常訓練活動卻被忽略,為今后的深入學習埋下隱患。針對這些情況,國家對幼兒園的教育進行改革,新的幼兒教育模式以兒童畫、手工、藝術欣賞、區角游戲、講故事等文化藝術教育為主,培養兒童的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和探究能力等。從幼兒園現今的教育模式我們可以看出,從事幼兒教育的老師首先得具備這樣的改革教學理念和實踐技能,每一位幼兒教師都應具有一定的美術理論基礎和繪畫技能。因此,在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的合理設置,對學生今后從事的幼兒教育工作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二、美術課程設置定位
美術基礎課程是學前教育專業的必修基礎課,它是培養行業基本能力的課程之一,分為素描、簡筆畫、兒童畫、線描畫四個模塊,重在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及繪畫技能,如素描重在指導學生運用正確的方法進行觀察和繪畫表現,幫助學生了解基礎的繪畫原理及透視、構圖等原則;簡筆畫是在素描的學習基礎上更進一步提升學生簡化和概括事物特征的能力,提升教學效果;在學習素描和簡筆畫的基礎上,進行的線描繪畫創作,使學生既具有較強的藝術審美,又可以自由想象;兒童畫側重對學生進行幼兒美術教育教學能力的培養,結合幼兒心理及生理特點,不斷豐富繪畫器材及創作手段,以適應幼兒園美術活動中的創建及指導工作。
三、美術課程內容教學設計及實施
1.課程內容設計
美術基礎課程在課堂教學中主要以理論知識講解與技能訓練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通過簡單的知識介紹使學生對課程有個總體認識,將理論知識作深入淺出的講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實踐訓練中,針對遇到的問題進行相應的知識點介紹,使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這些理論知識,提高自己的繪畫技術,加深對作品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善于發現周圍身邊的美。
2.課程內容的實施
高職院校的學生在進入學前教育專業之前,未經過任何藝術方面的系統教育,有的甚至以前從未接觸過,加上學習能力相對較弱,因此,在學習態度上不夠積極,學習興趣低下,缺乏持久性。針對這樣的情況,在實行教學過程中,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了一定的改革。首先,在教學設計上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突出應用性。通過實踐的應用,使他們認識到自己的能力,重拾自信,增加學習興趣。其次,合理安排課程順序,穩扎穩打、循序漸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找到內容的層遞性、相關性,保持學習興趣,提升學習的效果。再次,在每學期的課程結束時,挑選優秀的作品,將其放到櫥窗進行展示。通過展示,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術能力。同學間無形中產生競爭力,主動相互學習、觀摩,學會觀察和欣賞他人的作品并從中學到一定的繪畫表現技法,專業技能快速提高。同時也讓學生擁有一種自豪感和榮辱感,使學生真正成為21世紀的“人”材。最后,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借助幼兒園課程內容,創造實地教學氛圍,以情境教學啟發引導學生,讓學生擺脫對教材作品的依賴,挖掘出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創作出優秀的作品。
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的設置決定著培養出的幼兒教育人才的品質,直接影響著未來的幼兒教育。美術課程的設置不僅要訓練學生的美術技巧,更要讓學生懂得要打破自然常規認識,不能用傳統的固定的思維去看待這個世界。學生在今后的幼兒教育工作中,將這種思想作為教學指導思想,釋放每位兒童的想象力,培養兒童的審美能力和創造力,使我國的幼兒教育工作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王曉成等.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的研究與實踐[J].改革與開放,2013年8期.
[2]孫鐵鴻.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的探究[J].青春歲月,2014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