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強
【摘 要】教師要將課堂的主動性交還到學生的手中,讓學生在課堂上積極自主地進行學習,讓學生從“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本文就小學數學高效課堂進行簡單的談論。
【關鍵詞】小學數學 高效課堂 學生 教師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5.165
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我充分認識到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重要性。讓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變得更為高效,是教師在教學中不斷的追求,高效課堂是學習的最優過程,是學生對知識的最充分掌握理解,也是教育效果的最大化體現,是師生相互配合最完美的境界。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不但要將知識教授給學生,還要把學習知識的方法也教授給學生,這樣才能讓學生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小學數學教師采用適當的教學手段,將課堂的氣氛調動起來,使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之中,這樣就能讓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從而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更為高效。
一、對學生進行充分的了解
第一,了解學生的個性差異。就學生而言,大多數學生都希望在學習中得到教師肯定、贊賞,因此,可以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組織一些小型競賽活動,讓學生在競爭中充分的展示自我,這樣可以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還可以激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讓競爭促進學生各項能力的發展、進步。
第二,了解學生的基礎水平?!皽毓识?,學而時習之”,這很好地解釋了新知識和舊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任何人在對新知識進行學習時,都免不了對舊知識進行使用,換而言之,新知識的教學是建立在舊知識之上的。小學數學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善于引導小學生運用已知的知識,借此來對新知識進行學習,既增加了課堂教學單位時間內所承載的信息量,又將無效的內容進行了提出,這樣就能夠將學生學習中遇到的障礙掃除。小學教師在教學時需要盡可能的將實際生活和課本知識聯系起來,讓學生了解到數學知識源于對現實生活的觀察、總結,并通過科學的方式方法進行數學表達,使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的科學性;同時又要讓學生了解到數學知識被廣泛應用于生活之中,從而認識到數學知識的實用性。
第三,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小學數學教師要通過隨堂測試、課后作業、日常測試等方式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進行了解,根據學生對知識掌握的實際情況及時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并選擇最適合的教學方法進行運用。如果發現學生在某些地方有所欠缺,對某個或者某部分知識點掌握不牢固,教師就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引導,引導學生對該未掌握的知識進行復習,讓學生做到查缺補漏。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堂學習習慣
小學數學教學中要構建高效課堂,需要轉變學生的學習習慣,雖然現在的課堂教學提倡學生進行踴躍發言,但是這需要建立在學生對所學知識或他人的觀點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之上,因此學生要在課堂上學會用心傾聽,傾聽教師對知識的講授,然后通過思考形成自己的觀點,同時,學生還要學會用心傾聽其他同學的發言,然后再將自己的觀點進行表達,并表示是否贊同他人的觀點。在這一個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要做的就是對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進行全面把握,把學生引向正確的道路,同時在學生走偏時及時糾正學生的學習方向。
三、小學數學教師要在課前進行充分的準備
首先,要確保教學內容的難度適中。教師在安排教學內容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真實水平,既要讓學生進行一定的思考,又要讓學生在經過一定的思考后能順利地將問題解決。
其次,要確保教學內容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在安排教學內容時要充分考慮到好、中、差三個能力層次學生的需求不同,根據因人施教、因材施教的原則來進行教學內容的安排。對于占比較多的中等生,教師要安排其對基礎知識進行深入的學習;對于班級上為數不多,但在學習中起帶頭作用的優等生,教師要安排其對基礎知識進行學習,同時還要給其安排一些具有拓展性的訓練;對于班級上的極少數后進生,教師要做到不拋棄、不放棄,讓學生對數學基礎知識有所掌握。
最后,教師在對教學目標進行安排時,以占比較高的中等生為主要參考對象,先圍繞中等生對教學內容進行大致安排,然后再針對優等生、后進生對教學內容進行細微調整。
四、小學教師要對課堂教學過程進行合理優化
小學教師在進行數學課堂教學時,不能單純的要求學生對知識進行記憶,還需要通過實踐活動來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同時還需要在學習中培養起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對課本知識進行自主探索,并讓學生之間能夠進行合作交流,然后教師通過適當的教學手段使得課堂教學更為高效。
第一,課前導入。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正式開始前,通過一個小故事、一段小視頻、一段精彩的發言等,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并將這堂課要進行的教學內容進行簡要介紹,借此來激起學生對將要學習的數學知識的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第二,學案導學。教師可以在課前給學生提供對應的導學學案,讓學生通過導學學案了解到將要學習的內容,然后讓學生利用導學學案進行必要的課前復習,對教師將要講授進行一個大致的了解,同時將有疑問的地方標注出來,等到課堂教學時向教師尋求解答。第三,合作討論。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會遇到一些問題,教師不要急著對這些問題進行解答,而是應當引導學生相互之間進行討論交流,以此將問題進行解決,等到最后實在解決不了時,再由教師進行集中解答,這樣有利于學生之間的情感溝通,有利于師生之間保持良好的互動,也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
五、培養學生良好的自學能力
對于小學階段的數學課堂教學來講,學生要會學習、會發現、會思考,通過對數學知識的不斷學習形成一套屬于自己的學習方法,這樣才能夠在日后的數學學習中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為此,教師需要及時的更新教學觀念,在教學中除了對基礎知識進行教授外,還要著重對學生講授數學分析的方法,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關鍵不在于對數學知識的傳授,而在于在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學會學習的方法,養成自覺學習的習慣,這樣才能讓學生的數學能力得到持續不斷的發展。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是一門很復雜的“藝術”,教師要懂得如何圍繞學生開展小學數學教學,這樣才能使得課堂教學有效且高效。教師要在教學中以數學理論知識為指導,通過不斷的教學實踐,對學生進行深入觀察、分析,總結出一套屬于自己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真正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構建起小學數學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