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葛明達
【摘 要】不可否認,歐美發達國家的體育教育走在我國之前,通過對這些國家體育教學現狀的分析比較發現,他們更加傾向于體育分類教學模式即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體育課學習項目的方式。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我國不少學校也在積極引進這種方式,實踐證明分類教學的模式更有助于學生個性特長的培養,本文將主要分析體育分類教學模式的內涵和作用。
【關鍵詞】高中體育 分類教學模式 個性特長 培養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5.169
新課改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養成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為了實現這一教學目標,不少學校引進了體育分類教學模式。通過長期的實踐調查發現,這種方式在促進學生個性發展、提高體育教育水平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開始被越來越多的學校接納和采用。
一、高中體育教學現狀及實施分類教學的必要性
對于高中來講,學校教學的重點在于使學生在高考中能夠獲得理想的成績,因此類似體育這種不會在高考中出現的科目自然受到的重視比較少。導致教學質量遲遲得不到提高,學生對于體育課程的期待值比較少,很多學生認為參不參加體育課是一件很無所謂的事。而影響學生對體育課態度的主要因素在于體育活動內容不吸引人;教師技術水平不高;教師指導態度較差等。體育課對于提高學生身體素質、減少學習壓力有著不容替代的作用,但是不少高中現階段的體育課教學效果還達不到課程標準要求,不僅浪費了學生寶貴的時間,還未能達到強身健體的要求,這就大大削弱了體育課設置的價值。為了改變這些問題,提高體育課教學效果,需要改變傳統的毫無新意的教學方法,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在激發學生上課積極性的同時,提高課堂效率,提高體育課在改善學生身體心理發育方面的作用。合理的根據體育項目將學生分類進行授課,符合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內涵,能夠提升學生上課過程中的幸福感,豐富課堂氛圍,對于學生個性特長的培養大有裨益。
二、體育分類教學設計
進行體育分類教學是體育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也是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要求。顧名思義,體育分類教學就是指學校為學生提供若干可選擇的體育項目,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適合自己的項目,隨后,學校根據學生選擇的體育項目重新劃分體育班級,進行分類教學的方式。
(一)增設體育項目
根據高中體育課程標準,體育課程劃分為理論知識教學和體育活動兩部分,在分類教學模式下,體育基本理論知識的教學依然需要保留。進行理論知識的教學不僅能幫助學生了解進行體育運動的正確方式,還能提高他們對體育運動的正確認識,有助于培養終生運動的好習慣。在體育活動部分,根據高中生的身體發育特點以及學校的體育設施條件,可以將體育活動劃分為球類、體操、武術等若干大類,其中球類又可以分為羽毛球、乒乓球、足球、籃球等若干小類,體操可以劃分為體育舞蹈、形體、健美操等若干類。此外,高中也可以根據地方特色適當調整體育項目的類型,不一定完全是傳統體育項目,例如東北地區學校可以增加滑冰項目,少數民族地區可以增加具有民族特色的體育項目,這樣既達到了進行體育鍛煉的目的,又實現了對特色體育文化的繼承,可謂一舉兩得。對于一些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開設游泳課、射箭課等項目,豐富學生的體育生活。
(二)根據學生興趣,分類教學
體育課不參與到高考中給體育課的開設方式提供了很多自由,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體育項目,這種帶有選修意味的方式是大學課堂最常見的教學模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同時,這種方式也減少了體育教師的工作壓力,在傳統模式下,教師需要努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能夠接受某項運動,但是在分類教學模式下,學生選擇某項運動的前提就是對該運動充滿好奇,因此教師可以將更多的精力用于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設計方面而不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方面。此外,為了避免教師資源不足,需要確定每一類課程開班的最低人數限制,當選擇某個項目的學生人數達到要求時才能開設該課程。
(三)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個性特長的培養
分類教學模式引進的初衷就是為學生的個性特長發展留出充足的空間,但是僅僅做到這些還是遠遠不夠的,進一步促進學生個性發展要求在課堂上,教師能夠做好因材施教,根據每一個學生的特點,為他們制定適合自己的鍛煉計劃。在分類教學模式下,每一個教學班級的人數將比以前有了明顯減少,這位教師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獨特性提供了方便,有助于教師的管理和教學,降低室外運動發生危險的可能性。在體育運動中,每一個學生所表現出來的先天優勢是不同的,有些學生的瞬間爆發力很強能夠在短跑中取得更好的成績,有的學生身體協調能力好,樂感好,適合健美操、體育舞蹈等體操類的項目,有些同學可能因為身體先天不足適合比較安靜的體育項目,例如太極拳等。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要關注到學生身上表現出來的特點和不足,為他們制定符合自己個性發展的訓練計劃,發覺他們的潛力,提高他們對體育學科的興趣。
(四)豐富訓練方式,提高學生運動興趣
教師在實施教學的時候不能只采用一種教學方式,應當根據高中生的興趣特點豐富教學方法。有些體育項目例如大多數的球類運動,需要反復練習某一個動作使學生掌握標準的動作方式和發力特點,當長時間機械式重復這一動作學生很快會產生消極態度。因此,教師需要在訓練中增加競爭、趣味的元素。例如,在排球墊球動作的訓練中,可以組織班級同學進行比賽,看看誰墊球的次數最多,或組織扣球接力比賽,讓枯燥的體育訓練更有趣。在長跑這樣一個比較個人的運動中,為了豐富運動的趣味性,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分組進行長跑接力比賽,看哪一組最快完成比賽,輸的一組表演一個節目。采用這種方式,不僅能夠釋放學生的學習壓力,培養團結協作的意識,也能夠增進學生之間的友誼,使分類教學模式發揮更加積極的促進作用。
三、結束語
總的來講,高中階段學生體育素質和能力的培養固然重要,但是他們的個性特長的培育同樣不容忽視。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越來越多的教育者認識到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對于提高我國教育發展水平的重要性。在體育教育效果遲遲得不到改善的現實情況下,進行教學方式的改革勢在必行,分類教學模式會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認可,在改善學生對體育課程的消極看法,發掘他們在體育運動方面的潛力,培育個性特長方面發揮巨大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