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秀波
摘 要:數學作為我國一門古老的學科,對科技的進步和貢獻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時代的進步也促使數學的地位越來越重要。隨著素質教育的實施和基礎教育改革,數學作業作為課堂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隱藏的問題也隨之顯現出來。
關鍵詞:小學數學;作業改革;有效性
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有關教育部門要求學校以學生為本,以營造寬松有趣的學習氛圍為主,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讓學生自己探索數學的精華,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所以,數學作業作為數學改革中最重要的一環,必須做出一定改變,改變傳統的枯燥模式,在作業各個環節讓學生參與其中,增強作業的有效性,在完成作業的同時,自身成績也有一個質的飛躍。傳統小學數學作業是形成于傳統的教育模式,學生總是被動接受知識,并沒有掌握數學的精華和奧秘,我們應該在傳承千年的經驗和教訓中尋求一條新的教學思路,保留精華的基礎上進行改革。
一、傳統數學作業存在的問題
1.數學作業任務量大,效果差
在傳統數學作業的布置過程中,存在很多弊端。作業量大是其中一個特點,也是最主要的問題。大量的作業,讓學生為了寫作業而寫作業,必須被動接受,有的學生為了完成大量任務不得不抄襲,自己沒有進行獨立思考,這樣極其不利于學生的發展,必然會產生學習成績下降的惡果,最終事倍功半。而且,數學作業布置的內容機械重復,很多教師為了簡單方便,布置學生寫全部課后練習,根本沒有進行篩選和研究。這樣一來,使學生更加排斥本身就乏味難懂的數學,大量的作業沒有辦法幫助學生提高成績,反而降低效率,增加負擔。
2.數學作業批改主體單一,效率低
第一,在傳統的作業批改中,是由教師獨自完成,學生是在作業批改范圍之外的,并且處于完全被動的狀態,完全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對自己作業的完成情況完全沒有主觀的一個判斷和分析比較。但是根據觀察,學生很大程度上比較愿意參與到作業的修改任務中。第二,在作業批改過程中,由于教師獨立完成這一工作,大量作業會使這一環節的完成效率很低,使教師沒有辦法把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學生作業以外的事情,繁重的作業不僅對學生來說是一種負擔,對教師來講壓力也很大,在上課教學之余,大量時間都投放在這上面,沒有其他精力來進行教學科研的工作。
3.數學作業答案過于絕對化
在傳統的數學作業答案中,評判的標準過于絕對化,除了對就是錯,而且必須按照固定的模式和語句進行回答,有時即使結果正確,因為步驟的錯誤也會失分。教師在批改過程中要求統一的內容、統一的答案,更加傾向于形式大于實質。對于數學作業這樣的評價方式完全不利于學生的發展。
二、提高數學作業有效性的方法
1.提高作業布置的科學性
在小學階段,大多數學生對于新鮮和新奇的事物充滿了極大的熱情。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利用這一特點,把作業設計成多樣化的形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用科學合理的手段進行作業的布置。其次,可以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在每一單元開始之前,讓學生自主預習,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解決一些基礎知識,這樣更加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和學習。最后,作為教師我們必須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勞動成果,認真對每一小組的優點和不足進行點評。
2.建立學生作業批改模式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是作業的批改主體,作業批改完發下來之后,存在有些學生不重視自己錯誤的問題,錯的題依然還會再錯。所以,我們作為教師應該主動改變這種現象,正確引導學生參與到批改作業的環節中。首先,我們可以把學習成績不同的學生分在同一個小組,讓他們相互批改,學習成績好的學生為成績較差的學生批改后,可以進一步夯實自己的基礎;學習較差的學生出于責任心,會對自己不清楚的知識點進行查詢,也會看到優秀的學生在作業完成上的態度。這樣一來,不但可以通過自己的學習,更加深刻地掌握知識,而且還會受到激勵,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其次,應當讓學生在小組內部對于彼此的錯題進行討論,這樣可以加深對知識點的印象,增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最后,作為老師在建立學生作業批改模式后,也應該隨時監督,確保學生是在完成作業的前提下相互批改作業。
3.鼓勵學生以多元化方式解題
我們教師在對學生作業的檢查中,對于不同方式解答的題目,可以請學生講一下自己的思路,這不但可以讓學生開拓思維,也可以幫助教師學習更加科學的解題技巧,與學生共同學習,相互促進。面對新課程改革,作為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優化和推陳出新,不能用傳統和陳舊的思維限制學生的多元化發展。
總之,傳統的小學數學作業雖然以題海戰術可以幫助部分學生提高成績,應對應試教育,但現如今科學技術不斷進步,數學作為基礎學科必須進行改革,以更加有效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
成績。
參考文獻:
[1]陳光歲.作業布置有效性的思考[J].小學教學設計,2009(35).
[2]趙建華.精心設計展現家庭作業之魅力[J].教育論壇,2011(11).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