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平
摘 要:在素質教育不斷發展的今天,社會越來越關注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數學教學生活化作為引導學生將數學與生活聯系在一起的教學方法,得到了學生、學校、家長的一致認可。但是,由于數學教學生活化相關理論研究不足以及數學教師對生活化教學理解有誤,使得數學教學出現了嚴重的“偽生活化”現象。“偽生活化”的教學不僅不能將生活化教學的優點表現出來,且給學生理解理論知識帶來了阻礙。著重講述小學數學教學的“偽生活化”現象,并從“偽生活化”的原因出發,從而提出具有針對性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偽生活化;應對策略
小學數學是小學階段較基礎的一門學科,主要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但是小學生的理解能力較差且不能完全投入到學習中,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常識聯系在一起,使小學生更容易理解數學理論知識。但是如果出現了過分生活化的現象,就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制止“偽生活化”現象的出現。
一、小學數學教學“偽生活化”的原因
1.理論研究嚴重匱乏
在小學數學教學的發展中,已經有很多教師應用了生活化的教學方法,但是并沒有形成統一、科學的生活化理論知識。因此,在缺失理論研究的基礎上,生活化的教學方法就很容易出現生活素材的不合理、實施步驟的錯誤等問題,從而出現“偽生活化”的教學現象。
2.小學數學教師的認識不充分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是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小學數學生活化的教學中也同樣如此。小學數學教師對于生活化教學方法的認知會直接決定生活化的教學質量。在諸多“偽生活化”教學現象中,很多是由于教師對于生活化教學的認知不足,比如,對生活化的概念以及實施步驟存在認知錯誤。在生活化的教學過程中,可以發現有兩個極端的現象。一是教師過分追求教學生活化,就導致生活素材不合理;二是老教師對于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較差,不會使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仍會采取老套的教學模式。
二、小學數學教學“偽生活化”的應對策略
1.深化小學數學教師對“生活化”教學的認知
為了更好地制止“偽生活化”現象的出現,應首先深化小學數學教師對“生活化”教學的認知。教師作為課堂的主要指揮者,其教學理念的認知直接決定了教學模式的實施。本文從兩個方面分析教師對生活化教學的認識。
(1)樹立正確的“生活化”教學理念
雖然如今并沒有形成統一的生活化教學理念,但是運用生活化數學教學方法的目的是統一的,即為了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教會學生學以致用的學習目標。所以,學校應邀請在生活化教學研究方面有威望的專家對生活化的教學理念進行講解,使教師明確運用生活化教學方法的目的,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教師在實施生活化教學方法的過程中有理可據。除此之外,學校應定期組織教師對生活化教學方法的學習,從而在根本上提升教師的教學理論知識,保證生活化教學的順利實施。
(2)端正“生活化”教學的態度
過分追求生活化教學以及抵制生活化教學都會導致數學教學產生“偽生活化”現象,這都很難實現生活化教學的目的。所以,社會的教育部門應主動引導學生正確認知生活化教學的理論與價值。通過引導發揮小學數學教師的作用,通過教師之間的傳遞,使小學數學教師不斷端正自己對生活化教學的態度。但在引導過程中,避免出現強制執行,從而避免教師對生活化教學模式產生負情緒。
2.科學引入生活化教學素材
(1)根據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改進素材
教學素材是教與學相互作用的主要信息,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與認知能力對教材進行適量的改進,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學質量。首先需要對普遍適用性的情境進行改進,普通適用性的情境是針對不同地區與層次的學生設計的事例,比如“某超市”“某學校”等,這些事例對于小學生并沒有較強的生活意味。所以,要求教師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素材改造,從而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體會知識的作用。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對過時的素材以及與現實生活相差較遠的素材進行改造。
(2)根據教學要求整合素材
教師在搜集到生活化素材之后,需要對素材合理地整合,因為并不是所有的素材都可以直接運用到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要求對素材進行科學的篩選,使素材與數學知識融合度提高,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目標的實現。例如,在學習多邊形的面積時,若引用收割機田地的情況就不是很合適,因為很多城市中的小學生對于田地生活沒有過多的體驗。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偽生活化”的教學現象屢次發生,教師設計的諸多生活化的教學案例并不能體現生活化教學的優勢。本文從“偽生活化”的原因出發,從而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建議,以實現生活化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唐荷意.中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重要性及其實施[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6.
[2]榮海生.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新課程,2014(1).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