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教學中練筆訓練探究
江蘇省興化市第一中學 王 云
隨著我國對于教育事業的重視,對于高中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也有了新的要求。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觀察身邊的事物,并對事物進行深度思考,為練筆尋找合適的素材。高中學生通過練筆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抒發自己對于生活的感悟,培養自身的創作思維。
高中語文 教學 練筆訓練
古語有云:“一日不練手生,三日不練心生。”作為高中生僅靠偶爾的寫作練習無法有效提高自身寫作能力。隨著我國新課改的不斷深入,為適應新課改的要求,高中語文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過程中引入練筆訓練。使學生通過練筆不斷積累寫作技巧,為作文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高中階段的學生思想活躍,愿意為感興趣的事物投入大量的精力,高中語文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練筆訓練時應把握這一特性。引導學生進行練筆訓練時,教師提出近期流行的話題,請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進行交流,在學生興趣高昂的時候,設置練筆訓練,使學生通過練筆抒發自己的感受。如在進行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沁園春·長沙》教學時,教師首先進行課程導入,使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沁園春 長沙》的配樂詩朗誦,使學生通過配樂詩朗誦體會毛澤東的當年的壯志豪情,營造熱烈的課堂氛圍。接著,教師插入課文的寫作背景,當時正處于革命形勢日趨高漲的1925年,工農運動興起,國共兩黨的革命統一戰線已經確立,1925年十月,毛澤東去往廣州的路上途徑長沙,重游橘子洲頭,面對絢麗秋景回憶往昔歲月創下了這首氣勢磅礴的詞。學生沉浸在回憶之中,當時的畫面仿佛在面前呈現,教師抓住時機引入練筆,請學生寫出對于《沁園春·長沙》的感受。最后,教師選取學生的練筆進行評價鼓勵。這種教學方式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在進行練筆過程中,學生抒發自己對于事物的看法,表露自己真實的感受,使練筆內容豐滿真實。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高中語文課程內容發生了改革,教材內容中的文章都經過了學者的精細篩選,涉及各個方面。眾多課文之中還有眾多經典段落,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模仿,運用于練筆之中,使學生在練筆過程中體會文學大家的功底,激發學生的上進心。如進行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教學時,教師首先為學生介紹作者的生平事跡,請學生閱讀課文,在課文閱讀過程中完成課后練習一的兩個問題,學生在閱讀完成后,反饋給教師,教師進行總結點評。接著,教師為學生按照課文順序講解文章內容,分析作者的寫作手法,為學生講解課文經典語段,如,課文中作者“看”美術作品這一部分,將美術作品稱為“宏偉的繪畫世界”等方式表達自己對于美術的愛。講到這段時,教師引入練筆,請學生模仿海倫凱勒描繪“看”美術作品的寫作手法進行練習,表達自己對于某種事物特殊的愛。最后,教師請學生自愿朗讀自己的練筆,請學生進行點評,學生點評完成后教師進行鼓勵。這種方式,通過一個優秀的范例引導學生進行模仿,使學生在不斷的模仿中學習寫作方式、分析問題的角度、修辭手法以及如何抒發內心的感受。
高中階段的學生自尊心較強,比起被批評更接受正確的引導與鼓勵。教師在進行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練筆,應遵守一個原則,無論學生的練筆是出色還是具有缺陷,教師都應該保持良好的心態,對學生做出鼓勵,增加學生的練筆自信心。如進行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鳥啼》教學時,教師引導學生體會大自然中存在的生命意義,感受勞倫斯對生與死的思考,使學生體會生命和死亡全不相容,本質上不可以生命與死亡兼得,同時明白無人可以阻擋生命的沖動以及對新世界的渴望與追求。接著,教師請學生根據文章的感受練筆,表達學生對于生命與死亡的看法。進行這種情感練筆時因為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具有差異,有些學生表達出的看法更加深刻,有些學生則是表達的較為淺薄。這種情況下,教師應擺正心態,對學生進行肯定與鼓勵,鼓勵表達能力強的學生繼續努力,鼓勵表達能力弱的學生加強表達能力練習。這種鼓勵引導方式,尊重每位學生的練筆作品,激發了學生的練筆自信心,促使學生主動進行練筆,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
高中階段的學生在高一、高二階段有大量的時間提升自己的不足,作為高中語文教師應把握時機,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通過練筆獲得寫作能力提升。與此同時,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練筆過程中應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延伸,將作者情感含蓄的地方進行拓展。如進行蘇教版高中文言文《桃花源記》教學時,教師為學生講解課文內容,作者為晉代著名詩人陶淵明所寫,描繪了環境優美、與世隔絕、沒有統治階級壓迫與剝削的生活畫面,教師在講解完文章后引入練筆,請學生發揮想象力,再次返回尋找桃花源的時候,找到的桃花源又是什么樣?又會發生什么情景?提出問題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擴寫,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學生可以著重描寫桃花源的景色,另一方面,學生可以描寫找尋到桃花源后會發生什么事情,學生通過練筆再次加深對于課文的理解。
高中生通過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練筆,提高了寫作能力的同時,培養了自身的創造性思維,通過寫作抒發自己心中的感受,有助于自身未來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