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江華
摘 要:贛縣地處客家地區,有著歷史悠久、內容豐富的鄉土文化——客家文化,如何將贛南客家文化融入幼兒園教育中,成為當前一項重要的課題。結合幼兒教育實際,從開展活動、完善課程、加強實踐等方面進行探索,進而闡述贛南客家文化在幼兒教育的運用策略。
關鍵詞:贛縣;客家文化;幼兒教育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作為“客家搖籃”的贛縣,客家文化絢麗多彩,源遠流長。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各種文化綜合交錯,慢慢地,許多人就淡忘了贛縣客家文化。為了弘揚和發展贛南客家文化,讓客家山歌、童謠及客家人的優良傳統代代相傳,如何將贛縣客家文化融入幼兒園教育中,便成為當前一項重要的課題。為了讓孩子發現家鄉的美麗,了解家鄉的客家文化,激發幼兒的自豪感和熱愛家鄉之情,使幼兒從小萌發學好本領、長大建設家鄉作貢獻的愿望,下面筆者就結合幼兒教育實踐,談談贛縣客家文化在幼兒教育中的運用策略。
一、通過創設環境營造傳統文化氛圍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因此,為了發揮環境創設在幼兒教育中的作用,教師可以利用鄉土文化資源為幼兒創設相應的環境,營造出傳統的文化氛圍。例如,在幼兒園外墻上噴繪各種蘊含教育意義、體現贛縣客家文化習俗的照片,在幼兒園的走廊、各個活動室內外,掛上一幅幅體現客家風情的生活用品及藝術品,以此營造出濃厚的客家傳統文化氛圍,使幼兒如置身在客家文化的大家庭里。
二、根據教育目標選擇活動內容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要求“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所以,要把豐富多彩的客家鄉土文化真正融入幼兒教育中,就必須要結合幼兒的年齡特征和發展規律。以幼兒的視覺貼近幼兒的生活,教學易于被幼兒理解和接受的內容,并根據各年齡段制定目標。把客家山歌、童謠及客家人的優良習俗和生動活潑有趣的傳統游戲融入教學,使幼兒通過學習,發現家鄉的美麗,了解家鄉的客家文化,激發自豪感和熱愛家鄉之情。
三、將活動內容跟主題探究有機整合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要盡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因此,在教育實踐中,我們要以本土資源內容為載體,將贛縣客家文化滲透到主題探究活動中。贛縣客家文化豐富多彩,為了切合孩子的年齡特征和認知特點,各級各班可以根據本班特點選擇符合本班孩子探究興趣的主題探究活動。
例如,大班老師帶領孩子們對獨特的客家服飾生成主題活動“客家服飾”。整個主題探究活動讓幼兒從欣賞客家服飾開始,到了解客家服飾的演變過程和生產過程,了解客家服飾獨特的染布及造型。在操作過程中,幼兒可動手量衣、裁剪、走模特秀等,既培養了幼兒對民族文化的熱愛和認識,感受客家服飾的美,又提高了幼兒的動手能力和表演能力,發揮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四、充分挖掘教學資源豐富活動形式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是教師以多種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活動的教育過程。”因此,為了讓贛縣客家文化在幼兒教育中發揮更好的作用,教學中要結合形式多樣的活動。具體內容如下:
1.將客家文化滲透到一日活動之中。例如,教師用客家方言和幼兒問好,利用課間和幼兒一起玩客家傳統游戲,如跳繩、打石子、跳格子等。為了讓幼兒直觀地了解贛南的客家歷史文化,可以帶幼兒參觀了客家文化城,請客家山歌老師教幼兒學唱山歌,這樣將鄉土課程靈活地滲透到幼兒的一日活動中,真正做到情境化、生活化。
2.結合節日開展活動,感受客家傳統文化習俗。例如,幼兒園可在端午這一傳統節日時,舉行贛縣客家美食節活動。活動首先由老師與幼兒一起探討贛客縣家美食,再讓幼兒與家人共同參與制作美食,與大家共享。通過這樣的活動,不僅鍛煉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使孩子了解客家美食,更進一步加深了幼兒對客家傳統端午節的認識,讓幼兒了解了過端午節的風俗習慣,體驗過端午節的快樂。
通過活動的開展,幼兒不僅得到了客家文化的熏陶,更將愛我贛縣、愛我家鄉的情感植根于他們幼小的心靈。
參考文獻:
[1]彭琦凡.在幼兒科學教育中滲透人文精神[J].學前教育研究,2009(5).
[2]金倩.在體育活動中滲透情感教育[J].學前教育研究,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