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英
【關鍵詞】 數學教學;學習習慣;培養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03—0058—01
數學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它能夠幫助人們進行計算、處理數據、推理和證明,數學模型還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但是學生學好知識的根本保證,而且是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重要條件。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一定要刻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那么,應該培養學生養成哪些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呢?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
課前預習是學好數學的必備環節,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布置明確的預習任務,并且在上課時以提問、板書、書面作業等形式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并且將結果及時反饋給學生。可能有的學生預習效果很不錯,對這部分學生應當及時給予表揚;可能有的學生根本不預習,對這部分學生應當及時教育;如果大部分學生沒有預習,就利用課堂時間的1~2分鐘,讓學生快速瀏覽本節內容,使他們對本節課的學習任務有個大致了解。
二、培養學生專心聽講的習慣
如何傾聽別人的意見是很重要的學習習慣,學生在課堂上能認真傾聽(包括傾聽老師的講課和同學的發言),才能積極有效地參與教學活動,從而保證課堂活動有效地進行。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課習慣:當講解重點、難點時,一定要提醒學生,引起他們的注意;要培養學生帶著問題聽,邊聽邊想,邊聽邊記的習慣;當其他同學發言時,要聽出哪些地方值得學習,哪些地方自己有不同看法。這樣,可以取長補短、相互學習。
三、培養學生認真審題、高效做題的習慣
在每次作業、考試、檢測中,總會有這樣一部分學生,他們做錯題的原因不是不會做,而是沒有看清題目的要求。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是很必要的。認識到這一點后,在學生解答題目時,筆者首先要求學生仔細讀題,完全理解題意之后再列出算式并計算。在計算題目時,還要求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計算,并從中找出最簡便的算法。這樣,既提高了計算的準確性,又提高了做題的速度。而通過審題訓練,可以養成認真嚴謹的習慣,又可以引導學生靈活選擇正確、合理的計算方法,從而提高做題的效率。所以,培養認真審題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按時獨立完成作業的良好習慣
贊可夫說過:“教會學生思考,對學生來說是一生中最有價值的本錢。”數學是思考性極強的學科,在數學教學中,必須使學生積極開動腦筋、善于思考、勤于思考、樂于思考,逐步養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而按時獨立完成作業,是考查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主要途徑。學生的作業不僅反映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也反映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小學生要掌握知識、發展智力、培養不怕困難的精神,獨立完成作業是很有效的途徑,故而養成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也至關重要。
五、培養檢驗的良好習慣
學習如同耕作,要勞有所獲,使付出與收獲成正比。只有仔細、及時地檢查,才能知道哪些知識已經完全掌握,哪些還沒掌握,以便查漏補缺。自查是學習效果的反饋,自改則是學習能力的反映。由于學生缺乏良好的檢驗習慣,測試或考試之后經常后悔,這種現象其實是學生學習能力缺失的體現,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忽略學生這方面能力的訓練與培養。檢驗問題的方法有多種,教師要經常帶領學生回顧。總之,結合教學內容,教給學生檢驗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教師要把檢驗作為學生解答問題的必要步驟長期堅持下去,這樣在潛移默化中,學生也就逐漸養成了檢驗的良好習慣。
雖然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但小學生的思維活躍,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很快。因此,在小學階段,教師要尤其注意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良好習慣。相信只要教師引導得法,訓練有效,就可以使學生不但學到數學知識,掌握了學習的方法,還可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