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和平
摘 要:該文通過對高職院校就業工作評估指標近十年研究現狀綜述,從文獻計量角度和觀點匯總角度,闡述了高職院校就業工作評估指標的時代變遷性,同時對當前高職院校就業工作評估指標文獻研究難點和盲點進行了分析和梳理。
關鍵詞:高職院校 就業 評估 現狀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7)01(c)-0205-03
高職院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一種類型和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為地方經濟社會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責任,其就業工作與經濟轉軌、社會轉型和就業人口高峰交織在一起,因此高職院校就業工作顯得尤為重要。為了實現學生高質量就業,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構建了就業工作評估指標體系,主要是對學校就業工作各要素進行量化考核。對近十年來高職院校就業工作評估指標研究現狀進行回顧與梳理,可以從中勾勒出科學合理的高職院校就業工作及就業質量的概念框架,并梳理出高職院校就業評估工作的難點與盲點。
1 探尋高職院校就業工作評估指標十年研究現狀的意義
1.1 通過指標要素梳理高職院校就業評估工作的時代變遷
近十年來,高職院校就業評估工作指標要素構成大體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主要是1999—2005年,這一階段主要評估指標要素是“一次就業率”。自1999年教育部首次公布高校“一次就業率”后,就業率開始成為衡量高校就業質量的重要指標。高職院校數量占高校數量60%以上,高職院校秉承“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理念,主要為地方經濟社會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因此高職院校就業工作及就業質量備受學生、企業和社會關注,“一次就業率”成為衡量高職院校辦學能力的重要指標;第二階段是2006—2010年,這一階段高職院校就業工作主要評估指標要素是就業率、用人單位滿意度、學生滿意度。評估指標要素增加,主要是由于2006年教育部財政部啟動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高職教育顯示出生機活力,僅憑“一次就業率”難以反映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能力和水平,因為就業工作評估指標要素進一步增加;第三階段是2011—2016年,這一階段高職院校就業工作主要評估指標要素是就業率、用人單位滿意度、學生滿意度、專業對口率、崗位穩定率、薪酬情況。這一階段是高職院校進入“后示范校”建設階段,即開始進入內涵式發展階段,因此就業工作評估指標要素劃分更為細致,高職院校就業工作更加注重就業質量。
1.2 通過理論研究增強高職院校就業評估工作的操作性
畢業生就業質量如同一面鏡子,對學校教育教學具有推動性和導向性。2011年,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關于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要求,教育部先后發布了《關于推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和《關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 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等重要文件,提出高等職業教育要以提高質量為核心,這標志著高等職業教育進入全面質量提升的歷史新階段。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能力和就業質量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構建就業評估體系是其具體舉措之一。隨著高職院校相繼進入內涵式發展階段,畢業生就業工作評估體系顯得較為單一、評價指標缺乏政策導向性、評價手段缺乏信息化處理,不能適應高職院校當前的內涵式發展。通過對近十年高職院校就業評估工作體系研究,構建一套科學、規范、可行的高職院校就業工作評價指標,以此推動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為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準確把握當前高職畢業生就業質量具有指導性的作用。
2 高職院校就業工作評估指標研究現狀的梳理
2.1 研究現狀的計量梳理
在中國知識資源總庫——CNKI系列數據庫中,分別檢索4個關鍵詞,從時間分布和數量分布來梳理近十年(2006—2016年)關于高職院校就業工作評估指標研究情況。一是以“就業工作”為檢索關鍵詞,共有期刊論文11317條,其中核心期刊論文1158條,占期刊論文總數比例為10.2%,且主要集中在2009年至2011年;二是以“高職院校就業”為檢索關鍵詞,共有期刊論文1123條,其中核心期刊論文119條,占期刊論文總數比例為10.6%,且主要集中在2008年至2013年;三是以“就業評估”為檢索關鍵詞,共有期刊論文48條,其中核心期刊論文13條,占期刊論文總數比例為27.1%,且主要集中在2009年;四是以“高職院校就業評估”為檢索關鍵詞,共有期刊論文4條,其中核心期刊論文0條。
通過橫向與縱向對比,近十年關于高職院校就業工作評估體系研究文獻呈現出如下特點:一是從研究成果的數量上看,高職院校就業工作及其就業工作評估體系研究論文總體數量比較少。根據教育部《2015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16年7月,全國高職(專科)院校共計1341所,但近十年來,關于高職院校就業的論文研究文獻僅有1123篇,而關于高職院校就業評估論文研究文獻僅4篇。自2012年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發布以來,由學生成長、學校實力、發展環境和服務社會等構成的“質量觀”對高等職業教育質量進行了客觀評價,幫助社會發現高等職業教育不可替代的價值,但是對于高職院校就業工作及其就業工作評估(評價)體系研究嚴重滯后,主要表現為研究總量少、研究層次低、研究力量弱,權威研究嚴重匱乏,即便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很多體系指標構建重復,缺少可操作性,與當前高職院校追求質量立校的發展定位不匹配;二是從研究成果的時間分布來看,2009年和2012年是兩個比較明顯的分界點,這兩個時間段前后研究成果較多,而其他時間段研究成果較少,這個研究時間曲線圖發展趨勢與國家發布高等職業教育重大系列文件和舉措幾乎一致。2009年,教育部首次公布高校“一次就業率”,就業工作被高職院校提升到關乎辦學質量的重要地位;2012年,全國高職高專校長聯席會議和相關部門委托第三方機構首次面向全社會發布《中國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年度報告》,就業工作成為年度報告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科學評估評價高職院校就業工作,這也成為各大高職院校當前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
2.2 研究現狀的觀點梳理
從已有的研究內容來看,觀點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一是對高校及高職院校就業工作評估體系構建必要性的論述,例如李春梅、夏廣忠、李長治、姜偉在《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指標體系研究》[1]一文中指出,通過建立全方位的就業評價體系,可以對就業工作基本狀況進行系統評估,對本校的人才培養達成度進行科學判定,對就業服務能力進行量化審視,形成完善的就業工作閉環系統,就業評價也會成為推動就業工作的重要動力;二是對高校及高職院校就業工作評估體系存在的問題進行梳理,例如陳建在《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評估體系的構建與研究》[2]一文中指出,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評估存在評估主體單一、評估結果缺乏真實性、評估指標不夠全面、評估方法過于簡單等問題;三是對高校及高職院校就業工作具體評估指標構建研究,例如朱鈞陶在《大學生就業質量評價體系的實證研究》一文中指出,大學生就業質量評價指標及權重分為三級,其中一級指標分為高校就業工作綜合考評(占25%)、畢業生就業滿意度(占25%)、用人單位滿意度(占25%)、社會勞動需求情況(占25%)。又如陳靜、張其敏在《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標準體系研究》[4]一文中指出,大學生就業質量標準體系應從就業條件、就業保障和就業滿意度三個方面構建一級指標,構建評價指標時應有所側重,體現分類指導原則。從上述梳理中可看出,很多學者,尤其是身處高職教育一線的教育者及管理者,對高職院校就業工作評估評價體系構建進行了大量的探索,試圖通過多角度來檢驗論證,但是現有研究缺乏對以往研究成果的延續和挖掘,大多與以往研究成果相脫節,忽視了問題研究的歷史進程和學術現狀的評價,缺乏學術研究的嚴謹性。
3 高職院校就業工作評估指標體系研究的難點與盲點
3.1 高職院校就業工作評估指標體系研究的難點問題
所謂就業工作評估是指在廣泛收集畢業生就業相關信息的基礎上,依據一定的原則和標準,主要由高校就業工作機構及相關人員,利用專門分析技術和手段,對畢業生就業活動及其效應進行科學分析,做出質量評判的過程,評估結果通常只適用于校本內部。目前高職院校就業工作評估體系研究的難點問題主要存在于3個方面:一是亟待解決分析比較高職院校與普通本科院校關于就業工作評估體系構建的共性與特性。高職院校自誕生之日起,就與行業企業有著天然的聯系,因此其就業工作過程有著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就業工作的特質。目前高職院校就業工作評估體系構建基本照搬普通本科院校就業工作評估體系,因此如何分析比較兩者的共性與特性,這是目前學界研究的難點之一;二是亟待建立對高職院校就業工作評估體系第三方評價機制。目前各高職院校就業評估體系評價主體都比較單一,主要基于校本內部人員通過信息收集進行分析評判,對待存在的問題往往避重就輕,難以得出客觀真實的考量結果;三是亟待解決建立明確的高職院校就業評估指標體系。明確清晰的就業工作評估指標體系是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撰寫的前提和保證。教育部要求各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基本情況包括畢業生規模、結構、就業率、就業流向等內容,但是對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價指標并沒有清晰的界定,這就導致了各高職院校對就業工作評估體系認識不一致,構建出的指標體系缺乏統一標準,因此考量結果難以推動高職院校就業工作。
3.2 高職院校就業工作評估指標體系研究的盲點問題
高職院校就業工作評估指標體系,對這一概念的理解應從相對性、多樣性、動態性等方面理解。盡管國內學者對此問題做了大量研究,但是通過對近十年文獻研究成果分析,高職院校就業工作評估指標體系研究存在3個研究盲點:一是對就業工作評估指標體系和就業質量評估指標體系的比較分析是研究盲點。就業工作評估體系側重對學校就業工作的考量,而就業質量評估體系側重對學校、企業、政府、學生等四方主體進行綜合考量;二是影響高職院校就業工作評估體系因素分析是研究盲點。目前學界研究只是從工作經驗角度出發,闡述具體指標設計,但是缺少深層次分析指標設計的依據;三是高職院校就業工作評估指標體系要素設計只針對當年應屆畢業生,沒有對不同界別的畢業生進行跟蹤比較,在評估的深度與廣度上是研究盲點。
參考文獻
[1] 李春梅,夏廣忠,李長治,姜偉.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指標體系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2015(6):81-85.
[2] 陳建.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評估體系的構建與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14(11):57-61.
[3] 朱鈞陶.大學生就業質量評價體系的實證研究[J]. 高教探索,2015(5):109-112.
[4] 陳靜,張其敏.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標準體系研究[J].當代青年研究,2015(3):9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