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紅
摘 要:針對小學語文教學,現在最重要的目標就是重視對學生的全面培養。語文課程培養的不再是單一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更多的是對學生思維意識的培養和對人文價值的培養。怎樣在課堂教學中體現出所需的教學結構?結合經驗,總結了幾條經驗與看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全面培養;思維意識
在課堂上,我看著自己的學生,心底總會產生一種情愫,就是對學生的“愛”。作為教師,我要求自己做到像母親一樣慈愛,像朋友一樣親切。從事教育多年以來,我秉承尊重、愛護、關心學生的原則進行我的每日教育。在學習面前,我堅信學生是自己的主人。想要讓孩子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就要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一、創造和諧的課前環境
由于孩子們在課下肆無忌憚地玩耍,鈴聲響起之后,學生其實在一種層面下是無法快速進入學習狀態的。想要將學生的玩性快速地拉回課堂,在課堂上,教師可以抽出幾分鐘時間調節學生情緒。例如,可以放一些和課程有關的音樂、圖片,帶領孩子念念簡短詩歌等方式,讓學生的注意力從分散轉換到集中。
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讓孩子們放松的心態逐漸聚合起來,同時教師也可以慢慢和學生變成朋友。
二、教師的語言表達方式要得體
作為語文教師,在語言表達上一定要合乎情、止乎禮。一位優秀的語文教師,不僅要讓自己在課堂上的語言生動有趣,也要讓孩子們體會到語言的美妙之處。教師的滿腹經綸、才華橫溢不僅體現在學術上,還體現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現在的孩子成熟得都比較早,他們也喜歡網絡流行語,教師可以將流行語在合適的時機下引用。不要小看這樣的方式,這不會讓孩子和教師產生大距離的代溝,還會拉近教師和學生的距離。
教師授課語言繪聲繪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會加強。“綠油油的麥田”,學生在潛意識里就會想到綠色代表希望,夏季的麥田就是連山纏綿的綠。教師的形象暗示,定會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同時也會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在作文寫作和閱讀理解上都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培訓。
三、互動式教學
在課堂上,教師要和學生互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內斂的孩子有時想要去表達,但是內心缺乏勇氣。教師要多給孩子創造機會,多和孩子互動。民主是我們所推崇的,在課堂上也要表現出來。多讓孩子自己說話,自己表達。語文中問題的答案,它不僅僅趨同于一個,它也許轉化一種思路就是另一種答法。教師鼓勵學生多思考、多交流。孩子們腦海里的東西總是天馬行空的,教師不要因為孩子天真的想法,覺得不合理,就立即打斷孩子的思路,而是要讓學生把話講完,告訴他哪里想得不對,哪里可以延續,讓孩子本身有一個判斷。
認真聽學生發言,是教師對學生的尊重。學生也會為此尊重自己的教師,同時也會對教師產生敬意。
四、采取多種輔助工具教學
當代學生的異想天開是由外界因素促使的。多媒體給孩子帶來的影響巨大,孩子在多媒體中也會學會很多基本技能。因此,多媒體在教學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師要靈活運用多媒體,但不要覺得放映一個視頻就是教學。
例如,在講《圓明園》這一課程時,教師可以用PPT給學生展示一些現如今圓明園的情境。書本上描述了很多圓明園過往的樣子,教師可以為學生放映3D的修復視頻,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圓明園之前的美好。通過多媒體的運用,學生不僅會感受到古人對藝術的造詣,也會深層次地了解語文。更重要的是,這樣的方式既讓學生學到了應有的知識,也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五、教師要不斷豐富自己
在教學中,教師要有足夠的知識儲備。知識是不斷更新的,所有的一切事物都是在與時俱進的。教師自身也要不斷學習,豐富自己。教師要承認一種事實,很多時候學生說出來的話,就是一種新型知識。也許他們表達得不是很完善,但是他們所說的就是他們在生活中經常運用的。教師在此方面要向孩子學習,不要礙于自己是長輩就羞于開口,學習是互相的。在知識面前,任何人都是學生。常言道:“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六、把握“愛屋及烏”這個現象
學生心理的變化,教師會感受到。教師對學生的感情投入,學生也理解。學生如果喜歡一個教師,通常就會讓自己的這門學科變得優異;不喜歡這個教師,自己對這門學科也就不會很在意,這種情況就可以稱為“愛屋及烏”現象吧。教師要平等對待學生,給予他需要的溫暖,進行微笑式教學。當然微笑不要刻意,愛孩子是會從心底產生笑容的,這樣學生會坦然面對課程而并不是脅迫自己去聽講。這既能體現教師修養,也能促進學生學習。
任何事情都講究方式方法,教學也一樣。為學生創造一個和諧愉快的學習環境,是每個教師都應該做到的。教師教書育人,把知識傳遞給學生,從而讓學生在知識中幸福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
[1]王鐵軍.中小學教育科學研究與應用[M].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江平.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