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富瓊
摘 要:新課標對小學中年級的習作有明確的規定,要求學生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樂于書面表達,提升學習自信心,感悟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注重文字語言的積累等。因此,教師在進行習作起步時,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提升學生的想象思維,使學生自主積累語言,并進行仿寫練習,最終對其習作進行有效評價,為學生的習作練習打好基礎。
關鍵詞:小學三年級;作文教學;學習興趣
三年級是作文教學的起步階段,學生初次接觸作文寫作,難免會有恐懼與害怕的心理,會感覺無從下手。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消除學生的這種心理,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學會觀察生活,提升想象力,真正愛上作文寫作,從而自主進行作文的學習與練習。
一、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首先需要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只有學生留心身邊的事物,才能觀察并了解到事物的特性,獲取真實、深刻的體會,從而觸動學生的內心感受,使學生在進行寫作時能有話可說,有情可抒,文章的內容才能更富有感染力。因此,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使學生感悟生活。想要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教師要注重方法的教學,促使學生進行有序的觀察,依據學生的習慣從上到下、或從左到右,或從遠到近地觀察事物,由表及里進行深入的觀察與分析,使學生明確觀察的主次順序,從而更好地理解與觀察事物,為作文的寫作打好基礎。例如,在小學三年級進行作文寫作時,讓學生依據身邊熟悉的人進行寫作,找出他們身上的故事。這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自己想要描述的對象,觀察他(她)的言語特征,觀察他(她)每天做的事,做事的節奏、順序,以及他(她)做這件事的原因。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回答他們觀察的結果,說說對自己觀察的對象有何了解,從而引導學生進行寫作練習。
二、誘發學生的想象思維
寫作練習中,想象力是不可或缺的。學生只有具有較強的想象力,才能更好地為寫作提供不竭的源泉。因此,教師在進行寫作教學時,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想象力,為學生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提升學生的想象力。例如,在讓學生觀察一幅秋天的圖畫進行寫作時,教師要發散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想象自己身處其中。這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運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秋天的畫面,并配上舒緩的音樂,引導學生走入畫面中,切實感受秋天帶來的溫暖、豐收與喜悅。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閉上眼睛,體會身處秋天的溫暖,體會豐收的喜悅,從而激發學生的想象力,為學生的寫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激勵學生自主積累語言
作文寫作需要學生有話可說,因此,就要求學生注重語言的積累。沒有語言的積累就無法寫好作文,有情卻無從下筆,無話可說。三年級的學生剛剛接觸作文寫作,沒有自主進行語言積累的意識。因此,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積累語言的習慣提高學生的儲備量。最初,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摘抄優秀語句的任務,使學生養成摘抄語句的習慣,從而為學生積累語言。在課外進行一定的拓展,為學生推薦一些名言、古詩詞、兒童詩歌等,拓展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對于多種語言形式的感受,從而為學生的寫作打好基礎。再者,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去領悟、去積累,讓學生通過多種渠道進行學習。比如,通過網絡資源了解更多的資料,認識更多的事物、環境,深化學生的認知,提升學生對生活的感悟,為學生的寫作提供條件。通過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的積累,有助于豐富學生的語言儲備,為學生的寫作提供更好的幫助。
四、合理進行作文講評
在進行小學三年級的作文講評時,教師要注重保護學生的寫作興趣,評語要貼近兒童的學習現狀,激勵學生進行有效學習。在進行作品評價時,教師要用溫柔的言語指出學生作文寫作中有待提升的地方,讓學生在聽教師講評時感到舒服,樂于接受教師的指導,從而從內心深處進行信息的感知。教師要善于運用贊許的語言與行為進行作文的講評。例如,在對描寫事物的作文講評中,教師可以針對學生描繪細膩的地方進行贊許:“你寫得真好!把柳樹的生命與情感都表現了出來,寫作手法很細膩,以后繼續保持,你會寫得越來越好,說不定還會成為小作家呢!”運用激勵的方法進行教學,能使學生保持對寫作的興趣,激勵他們更好地進行寫作學習。
總之,在進行小學語文作文起步教學時,教師要從學生學習興趣出發,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真正愛上作文學習與寫作,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作文的起步,為學生打好學習的基礎,促進學生的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顧琴.淺談教師如何“下水”教作文[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9(10).
[2]張麗華.以文為媒隨文練筆[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小教研究),2009(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