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睿
摘 要:英語作為一門獨立的語言,學生想要學習好英語,就需要掌握英語語法及詞匯等許多知識,若教師只是死板地按照課本上的內容及教學進度進行英語教學,學生不但學不懂英語,更可能對英語失去興趣。情境教學法是教師通過創設有趣的情境,使復雜的英語知識變成生動具體的情境,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到實際的英語知識并對其產生濃厚的興趣。
關鍵詞:情境教學;小學英語;英語教學
我國小學英語在教學方式上采用的是傳授性教學。這種教學對于學生和老師的發展都有很大的弊端,教師在授課中反復講述多年來一直重復的小學課本知識。但小學英語對于英語教師來說再簡單不過,若是沒有創意,教師也會對授課的過程感覺枯燥和乏味,進而影響課堂教學質量。而小學生年級尚小,理解能力較弱,只是聽老師單調的口述,無法理解英語語法和詞匯,導致對英語失去信心和興趣。
一、小學英語教學的現狀
1.教師工作量繁重,忽視實際應用
小學英語教師嚴重匱乏,英語教師工作量過重。尤其在班級十分多的小學,每個英語教師要同時任教幾個班,且跨幾個年級,每個班都有至少40個學生。教師課下還要批改作業、自制教具。教師在每日疲憊不堪的情況下可能會忽略關注學生對英語的理解能力和掌握程度,對于自身教學方式的反思也會相對減少。這些原因間接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視了對學生教學的實際應用。教師只顧著跟隨教學進度和教材內容,卻無暇顧及如何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英語單詞或語法,學生對英語學習也會日漸失去興趣。
2.教材難度大,學生缺乏吃苦精神
上海教育出版社的小學英語教材對于小學生來說內容較多。課堂教學時間有限,若學生課下不及時復習,上課就會跟不上教師的節奏。課下的練習題是隨著教材的難度走的,所以學生在進行練習時也會比較困難。小學生由于年紀較小,往往只對有趣的故事感興趣,在英語的學習中缺乏一定的吃苦精神。若教師只是枯燥地講解教材,學生就會對英語學習失去興趣。但是英語學習最重要的是掌握基礎的詞匯和語法,這些內容相對比較枯燥,同時也需要學生在課下進行反復的練習,僅僅依靠課堂的英語學習是遠遠不夠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常常不盡如人意。
二、情境教學法的運用研究
1.模擬表演,創設語境
教師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給學生創造身臨其境的體驗,使學生置身于某段對話的情境中,體驗英語的實際運用。教師可根據教材內容編造出一段小的表演,讓學生作為對話的主角進行模擬表演。比如,教師在三年級講第一章“Getting to know”時,先教會學生每個單詞的意思以及在生活中怎么運用。之后給學生分組,讓幾個學生一起根據所學的幾個問候用語進行交流的表演。學生興趣滿滿,自然會全身心地投入模擬表演中。這樣,學生通過模擬情境學到的知識在實際生活中遇到相應的情況也能夠運用自如。教師教學采用這種方式不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教師的教學水平以及對學生的掌握程度也會不斷提高。教師還可以通過編寫英語歌曲的形式教學生一些基本的單詞或問候語,將這節課要用到的幾個單詞重復地使用在一首歌中,歌曲用孩子熟知的兒童歌曲的旋律便于記憶,學生在哼歌的過程中順便記住了歌曲中的英文單詞。這樣,學生從緊張、呆板的課堂環境中解脫出來,消除學習疲勞,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2.采用多媒體設備教學
在教師進行英語教學的過程中,許多簡單的知識,教師容易一講而過,學生也很容易遺忘。若采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這種狀況就會改善很多。比如教師在教學生各種動物的英語單詞時,可以提前用錄音設備將這些動物的聲音錄下來,每教學生一個單詞就放一次這個動物的叫聲,之后在復習時也可以通過放動物聲讓學生用英文回答這是什么動物的叫聲。這樣,學生在充滿興趣的同時也加深了對知識的記憶。教師也可以采用投影儀進行輔助教學。比如,教師在講三年級上冊“My family”時,可以先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在本上畫下自己的家人,然后請學生站上講臺將他所畫的家人用投影儀投放在大屏幕上,向其他同學依次介紹他畫的每一個人都是誰。學生在這種有趣的多媒體教學方式下,對學習英語產生興趣并產生了想深入研究的想法。同時,情境式教學能使學生將所學的知識在生活實踐中運用自如。
小學階段是學習英語的啟蒙階段,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對學習英語的信心和樂趣,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提高學習效率,使學生真正掌握所學的英語知識并能夠在日常生活中運用自如。情境教學模式正是可以幫助教師實現趣味教學、情境教學的工具和教學手段,是小學英語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
參考文獻:
[1]夏旺.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
[2]隋靜文.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