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鋒
摘 要:提高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也是當代衡量人才的重要標準。小學階段是語言學習的關鍵時期,也是培養閱讀能力的黃金時期。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該重視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從而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立足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對“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培養問題”進行探索,并對相關的策略進行研究。
關鍵詞:小學生;自主閱讀;策略研究
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助于增強學習效果。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成為相關教育者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
一、培養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重要性
學生的智力發展取決于良好的閱讀能力,自主閱讀能力是一
個學生學好其他學科所必備的基本能力。
其一,在高速發展的今天,知識的更新速度越來越快,社會發展要求學生有極強的自學能力,能隨著時代發展不斷拓展自身的知識儲備量,因此,提高自主閱讀能力,是學生能夠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在科學技術不斷變革的時代,教育應該更努力地尋求有效的教學方法,而較少地致力于傳遞和儲存知識。但事實上,學生具有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能夠更加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需要。
其二,閱讀能力可以使學生高效地獲取信息,在其他學科的學習當中,閱讀能力決定了學生是否能審清題意,并根據僅有的信息推測出更多的隱含條件。因此,閱讀能力可以幫助學生高效地學習其他科目。
其三,自主閱讀能力是學生未來獲得發展的根本。當今時代是一個以閱讀能力為基礎的時代,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還應樹立不斷更新自我知識的意識。教師有責任和義務引導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
二、培養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策略
1.多樣化教學,激發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
(1)生活化教學
在開展閱讀教學活動中,老師應該注重生活化教學在閱讀能力培養中的重要性,將閱讀教學的材料與生活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從閱讀中找到與自己的生活經驗相契合的部分,加強閱讀教學與生活的溝通,引入生活之源,尋找生活中與閱讀教學的最佳結合點,讓閱讀教學回歸生活,從而拉近學生與課本的距離。比如,在講解《小蝌蚪找媽媽》一文時,老師可以讓學生聯系日常生活,通過仔細觀察,再結合課本內容了解小蝌蚪是怎樣變化成為一只青蛙的,這樣把課堂閱讀和課外生活結合起來,既鍛煉了學生的自主觀察和語言能力,又激發了學生對閱讀的興趣。
(2)情境式教學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和教學的時候,可以營造一個閱讀教學的情境,并為情境賦予更多的情感基調和背景條件,將學生引入到閱讀情境中,讓學生充分感受文章的內涵。例如,在《秋天的圖畫》一文中,作者通過多種手法來描繪秋天的各種情景,而有的小學生并不能在文字上真正體會其景色,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給學生創設情境,把課文中秋天的景色通過多媒體展現給學生看,讓他們有種身臨其境的感受,在演示的同時,要求學生有感情地閱讀課文,從而用心去體會和感悟作品所傳遞出的思想、情感,以此獲得較強的審美體驗。
2.培養學生課前自主閱讀的習慣
(1)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
由于小學生的心理還不成熟,對教師具有較強的依賴性,沒有提前了解課文內容知識的習慣,只等著在課堂上老師為其講
解,在閱讀課上的收獲甚少。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課文講解之前,要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課前預習的內容不僅僅包括大致瀏覽文章內容,教師還要根據文章的主旨大意引導學生對某幾段細致解讀,可以寫一些自己的收獲和感受。閱讀關于某一歷史階段的文章時,可以要求學生查詢相關資料,對文章背景有所了解。課前預習可以幫助學生在仔細閱讀后找到不理解的問題,上課時帶著問題聽課,既提高聽課效率,又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2)鼓勵學生課前主動質疑
在傳統教學當中,教師作為教學主體,在學生面前擁有絕對的權威,很少有學生向教師提出問題甚至是質疑教師,這樣的教學會逐漸降低學生思考的主動性。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在自主閱讀后、正式上課前向教師提出自己的問題,鼓勵學生仔細閱讀,并在閱讀時嘗試站在作者的角度看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就會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核心立意。學生在質疑之前一定會嘗試自行解決問題,教師可以通過學生提出的問題找到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在學生思維產生差錯時及時糾正,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逐漸學會準確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小學語文教師應有足夠的耐心和信心,積極研究培養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策略,以提高他們自主閱讀的興趣,提高閱讀效果。
參考文獻:
[1]權玉順.略論小學生語文自主性閱讀能力的培養途徑[J].中國培訓,2016(2).
[2]瓊妹.有關培養小學生課外自主閱讀能力的調查與研究[J].新課程(上),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