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燕
摘 要:提問是課堂教學中最常用的一種教學手段,也是師生間進行雙邊活動最直接的一種對話途徑,它作為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既是教師教學藝術的組成部分,又是語文課堂的重要環節,關系到教學的成敗。將課堂教學分為導入、探究、鞏固和總結四個環節,并敘述這四個環節中的提問策略,通過藝術的提問達到師生間的有效對話,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語文;提問策略;有效對話
課堂提問就是教師根據教學任務、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設置一系列的問題,要求學生通過思考并作出回答,得到思維能力的提升和發展,相應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古語有言:“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后其節目;及其久也,相說以解,不善問者反此?!庇行У恼n堂提問可以幫助學生發展發散性思維、自我探索,而無效的問題則容易讓學生產生反感,更有甚者會對提問產生恐懼。因此,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語文自身的教學規律,注意提問策略和技巧,講究提問的藝術性。
一、導入階段的提問策略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焙玫膶刖拖袷且皇赘栌茡P、動聽的前奏,能夠牢牢抓住聽者的耳朵,能夠有效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達到先聲奪人的效果,為有效的課堂教學奠定基礎。導入階段的提問可以從三方面入手:其一,精選指向明確的問題導入。拿到一篇課文,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題目,它是整片文章的“眼睛”,而眼睛又是心靈的“窗戶”,通過這扇“窗戶”可以看到文章的大概內容和中心。因此,教學中,教師要格外關注這雙“眼睛”,在導入時,開篇點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準確把握學習方向。其二,結合生活的情境問題導入。所謂的生活情境問題導入,其實就是拉家常式的導入,在授課之前,教師根據教學的內容和方向,選擇生活化的問題和學生“閑聊”,如天氣、環境、新聞等,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狀態,接受新知。其三,利用多媒體主題問題導入。小學生年齡小,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比較短,一堂課的開頭是小學生有意注意最集中的時候,也是教學的最佳時機,如果利用好了,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可以巧妙利用多媒體課件,給予學生多角度的感官沖擊,激起學生思維火花,將學生牢牢吸引住。
二、探究階段的提問策略
探究階段是將學生的思維逐漸向深處引導的階段,需要教師在設置提問時注意問題和答案的開放性,發散學生思維,發展學生個性。一方面是問題的開放性。在教學重點、難點、關鍵處設計一些富有思考價值、具有開放性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討論,師生、生生之間取長補短,優勢互補,這樣既能幫助學生了解課文內容和中心思想,而且還能發散思維,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是答案的開放性。教材上的標準答案可能是最優答案,但絕不是唯一的答案。在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應該鼓勵并培養學生敢于質疑的思想品質,對于同一問題,讓學生進行發散思維,多角度地思考和探究,從而得到個性化的解答,也給予了學生創新的機會和平臺。
三、鞏固階段的提問策略
鞏固環節沒有導入環節的新鮮感,沒有探究環節的神秘感,有一點像是被咀嚼過的食物,沒什么味道。這就需要教師在鞏固階段的提問上多下些工夫。首先,抓住學生興趣點提問。這個階段激發興趣是非常有必要的,這樣不僅有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而且還能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吸收。其次,對知識的重、難點提問。解決了重、難點問題也就基本掌握了整篇文章的中心內容,達到切中要害、一針見血的效果。再次,抓住思維發散點提問。在鞏固時,要針對同一個問題,從多方面引導學生尋找不同的答案,這樣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新的欲望。最后,抓住知識聚合點提問。在知識的交匯點上設置問題,抓住一點,管轄全文,有效引導學生正確地掌握和理解教學內容。
四、總結階段的提問策略
總結階段既是對文本內容的再一次梳理,也是對教學內容的鞏固和升華。總結階段可以從總結和延伸兩個方面設計問題:總結知識處設計問題,梳理全課知識。“提領而頓,百毛皆順?!痹谡Z文教學中,教師要抓住最主要的,以它為綱領,做到綱舉而目張。在總結階段,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提出一個綱領性的問題,學生想要弄清楚就必須要通讀全文,整體把握,再綜合分析,研究、探討,從而轉化為自己的獨特感受,能收到這樣效果的問題,才是高效的問題,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在思想延伸處設計問題,發展學生思維。在教學中,除了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邏輯分析外,教師還應誘導學生對于文本語言、結構進行體會和理解,大膽想象,暢所欲言,做到有所感、有所知。
參考文獻:
[1]姚本先.論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J].教育研究,2011(9).
[2]陳愛秀.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提問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