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數學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更加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而任務型教學策略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促使其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并圍繞學習任務自主思考、分析、探索、解決任務,從而拓展其思維空間,開發其智力,在掌握相關數學知識的同時提升數學綜合能力與素養。
關鍵詞:小學數學;任務型;教學策略;教學環境
所謂的“任務型教學策略”,就是以具體任務為主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促使其主動參與完成任務的過程,它能使學生主動參與思考、分析與探究,更好地學習、掌握知識,不斷提高學生的數學知識水平與能力。任務型教學策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符合新課程標準和素質教育的理念,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思想,有利于數學課堂教學的落實。
一、任務型教學策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意義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思維性較強的抽象性學科。而小學生年齡比較小,注意力不易集中,思維發展不全面,所以不易產生數學學習的興趣,數學學習效果也不是很好。而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理念的日益盛行,又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注重教學方法的應用,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其能力與發展水平。
而任務型教學策略的有效應用,更加注重在數學任務的完成過程中,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其主動參與和自主思考,從而實現信息的加工、知識與經驗的獲取;任務型教學策略符合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理念,其有效實施,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性、開放性,促使其在任務的驅使下,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問題的思考與解決,培養其數學思維,并有效提升其數學知識水平與
能力。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任務型教學策略的實施策略
1.引導學生圍繞任務主動進行思考與分析
不同的學生有各自不同的實際經驗與思考方式,所以對同一個問題的認知也不盡相同。小學數學教師應針對小學生的實際特點與能力水平,合理設置任務;同時,引導學生依據任務的難易程度成立小組,合作練習,并靈活應用多種方法分析、思考任務,幫助其拓展思維空間,探求新知,解決任務。
比如:在《可能性》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依據同組內學生基本能力的均衡,引導其三人或五人成為一組,以小組合作的方式來完成摸球、分球、猜球等游戲任務,讓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了解各自的學習任務,從而加強小組交流與合作;同時,讓每一個學生都能自主動手摸球,通過親身經歷來實現對任務的分析、解決與總結,進而感知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這樣,每一個學生都會明確各自的任務與責任,也會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思考,最終深入領會教學意圖和數學學習的意義,并不斷提升數學思維水平與綜合能力。
2.善于創設一定的教學環境與氛圍
小學生的學習與認知能力有限,依賴于教師對良好教學氛圍的營造,從而讓其具備足夠的空間與時間實現合作學習,并用于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意見。
例如:在《認識人民幣》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事先準備一些人民幣和商品,將課堂創建為商店的情境;然后引導學生圍繞“商品應該值多少人民幣”這一任務進行自主估價,并將人民幣放在對應商品處,從而調動學生的參與興趣與熱情,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并掌握人民幣的使用方法。
這樣,學生才能自主搜索更多的信息,并在合作與交流中有效表達個人的想法和見解;同時,在一定的教學氛圍與情境中,更加積極地學習數學,提升綜合能力與水平。
3.創設手腦結合的數學教學任務
小學生比較活潑好動,且以感性認知為主。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可針對其年齡與心理特點,靈活應用教學策略與方法,為其創設具有可操作性的手腦結合任務,幫助其在實踐中產生學習的興趣與熱情,更好地完成數學任務,學習、掌握數學知識。
比如:《圓的認識》教學中,圍繞“同一個圓的直徑都是半徑的2倍”這個任務點,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親自動手量一量圓的直徑與半徑;然后,以折疊法對折圓,會發現:直徑都是從圓心出發的兩條半徑,而且正好是兩條半徑的和。
這樣,通過親自動手實踐,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提升其信息搜集、動手操作、合作交流與自主思考的能力水平,進而獲得新知識與問題的解決方法與能力,提升學習效率與質量。
綜上所述,新課標和素質教育理念的日益盛行,強調了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而任務型教學策略的有效應用,符合小學數學的教育理念,能夠圍繞任務的巧妙設定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熱情,進而通過學生的自主交流、思考與探究,掌握數學知識和經驗,深化數學的意義,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
參考文獻:
[1]唐冬梅.小學數學任務型教學策略實踐分析[J].教學方法,2015(10).
[2]陳莉.巧設任務,分組合作:例談小學數學課堂合作任務型教學策略[J].新課程導學,2013(23).
作者簡介:劉云峰,男,1960年出生,籍貫:吉林榆樹市,現任教于榆樹市大嶺鎮中心小學,學歷:本科,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