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力云
摘 要:自從選擇教師這個神圣的職業,我就時時刻刻銘記,師范校園陶行知前輩塑像上所鐫刻的“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棵草去”的名言。十九年的教師生涯中一直擔任著教學改革重任,數學課堂教學也依據《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循序漸進地改變,獨立思考、主動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充斥著數學課堂,使學生學習變成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大大提高了課堂學習
效果。
關鍵詞:學習方式;合作交流;自主學習;學習效果
一、合理分組、明確分工,確保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學習方式的順利進行
小組學習既保證學生的獨立思考,又有利于相互學習取長補短。所以分組是非常重要的。我曾教過的一屆學生全班就十三人,六個女生、七個男生,我先留意觀察了兩周時間,根據學生的特點,分成了三個小組,前兩個小組每組四人,第三小組五人,每個小組成員的特點基本平均。分完組后讓學生先毛遂自薦一人做組長,一人做主持人、一人做記錄員。分完工后,我講了各個分工所要做的事情及怎樣做。經過這樣的分工,學生各有負責的任務,都有事干,學生非常高興。我在教學北師大版一年級上冊教材內容時,教師一個小組一個小組地指導學生學習活動,經過一個學期的實踐,學生掌握了這個學習方式,學習起來既輕松,效果又好。
二、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激勵學生自主學習
教材上的內容紛繁復雜,不是所有的內容都適合運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學習方式。這就需要教師透徹地研究教材,明確哪節課的哪些內容適合使用這種學習方式,如何使用這種方式。我通過不斷總結發現:一方面學習內容有一定難度、教學內容容量大,學生有生活體驗,有一定認識和感知基礎,涉及動手操作或需要學生之間互相合作才能較好地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的,可以運用合作學習方式;另一方面是教材內容偏重于社會知識類,在某些知識內容學習方面學生受到身心發展以及生活領域的限制,需要進行互助交流。可見,經過教師對教材知識的挖掘,并精心設計探究活動,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增加學生探索問題、研究問題的能力。
三、設計合理可行的任務單,指引學生有目的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明確的學習任務單是學生有效學習的保證,教師應能夠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特點,設計出學生能夠獨立思考、可操作、有探究意義的學習任務單。例如:我在教學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年、月、日》這一節課時,我是這樣設計任務單的:1.觀察年歷把2013年-2016年各月的天數記錄在表中,你發現了什么?2.把2009年-
2016年2月份的天數記錄在表格中,你發現了什么?3.親愛的小朋友們,關于年、月、日,你認為哪些知識需要我們去記呢?用自己的方法把這些知識進行整理,爭取讓所有的同學一眼就看明白。
4.你還有哪些問題需要解決?這個任務單,課前發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回家完成,可以借助家長的幫助,上課時,小組合作學習分享任務單,把解決不了的問題記錄下來一起解決。這樣的學習讓學生有自己獨立思考的空間,有自己創新學習的體現,有自己整理歸納能力的體現,又有小組交流探討的結晶,學生之間可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學習效果精彩呈現,課堂教學效果尤為突出。
四、創新匯報方式,激勵學生深入探究
課堂的一成不變容易導致學生思維的懶惰,無法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興趣,所以有新意的匯報方式能夠提高課堂學習效果。
例如,我在教學北師大版四年級上《確定位置》這一課的匯報時是這樣設計的:當我問到哪個小組想匯報時,每個小組的小手都高高舉起,我一時無所適從,所以為了公平起見,就采取了抽簽的方式來選擇小組匯報。并且要求由匯報的小組同學來當小老師進行板書,板書要求簡潔明了,讓所有的學生一看就能明白。抽簽決定的小組成員來到講臺上,小主持人宣布匯報開始后,就一人板書,其他小組成員依次進行匯報,有條有理,板書合理,贏得了學生熱烈的掌聲。這樣的活動,這樣的課堂,不是一節、兩節,而是在我的教學課堂中經常呈現,這還用犯愁學生的學習效果不好嗎?
總之,數學課堂學習方式的改變,是一個數學教師的課堂藝術,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我們要遵循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的認識規律,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以學定教,把好課堂的命脈,更好地服務于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