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晶晶
摘 要:課標中指出動手操作、主動探究和交流討論才是有效的數學活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適時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是必要的。但小組合作學習如何開展,對學生的動手實踐、合作精神、交流表達能力、學習效果都有著很大影響。通過課堂實例,談談應如何開展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
關鍵詞:分工;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
一、小組合作的不足
現在越來越多的教師把小組合作學習引入自己的課堂,但是在實際的操作中還有很多的問題:
1.很多小組合作都只是流于形式。
2.小組合作學習的目標不明確,學生不知道要干什么,造成課堂的失控。
3.教師對組內的分工不明確,很多組員只是“看客”,能干的卻是忙得暈頭轉向,“貧富”懸殊太大。
4.所研究的問題價值太低,不值得浪費那么多的時間去研究。
該如何提高小組合作的有效性呢?接下來,我結合自己班的實際情況以及近幾年聽的教研課來闡述自己的觀點。
二、如何提高小組合作的有效性
1.合理安排組員,明確分工
在安排組員的時候,優等生和學困生互相搭配,有利于以后的“一對一”輔導。小組中成員都有自己的任務,有記錄員、匯報員、操作員以及小組長。特別是小組長能力要強,因為他要監督和協調自己的組員,督促他們工作,掌控該組的合作進度。
2.教師選擇合作學習的時機要恰當,討論的問題要具有被討論性
隨著課改的不斷推進,小組合作學習已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所認可,這也被認為是近幾年課程改革比較成功的一面。但是在平常的聽課當中,經常發現雖然看著課堂很熱鬧,學生在激烈地討論,但是效果卻適得其反。究其原因就是教師選擇的時機不恰當。什么時機才是最好的呢?在這里提幾點自己的看法:
(1)在新舊知識的銜接上可以選擇小組合作學習
知識的遷移和模仿是數學能力的體現。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接受新知識,通過學生自己的努力得出來的結論,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也能培養他們自我學習數學的能力。
(2)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不易過難或過簡,要恰到好處
無論是哪種形式的教學都是為了提高課堂效率,不能說覺得小組合作好,就什么時候都拿來合作討論,結果是討論半天還是沒結果,這樣做既浪費時間又會讓學生失去探究的樂趣。記得我在上《小數點搬家》時,向左、右移動擴大或縮小幾倍時,我就采用了小組合作學習。我提的問題是:“小數點左、右移動一位時,這個數擴大或縮小幾倍?”剛開始移一位很簡單,學生很容易會想到用各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來解決問題。但是當合作學習進行到三位時,我發現很多小組都無從下手。經過我提醒有個別優等生理解了,但是卻不能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可想而知,這節課上得很糟糕,這個問題用了20幾分鐘,學生聽得云里霧里,導致后面的練習根本沒時間來做。所以說教師選擇合作學習的內容也是很重要的,并不是任何問題都可以拿來討論。太難的問題,因為學生的知識水平有限,討論半天也沒結果;而太簡單的問題同樣也不適合,有些學生獨立思考就可以得出的結論就不需要進行小組合作。具有開放性的問題,容易操作并且學生有話講的問題,才適合進行小組合作。
3.明確合作要求,學生張弛有度
俗話說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毙〗M合作學習畢竟是要在課堂上完成的,所以如何有序、高效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是我們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在合作學習中,我們經常要親身實踐才能得出結論,特別是會引入很多游戲,這必定會面臨課堂失控的問題。在合作學習前,教師必須要清楚合作的目的,還要制訂詳細的合作要求,最好是能算好時間,這樣才能掌控好自己的課堂,提高教學效果。當然對學生也是有要求的,如學會認真傾聽他人的觀點,學會與他人合作,學會質疑他人的觀點等。
4.完善評價機制,形成良性競爭
完善的評價制度是教師對學生小組合作效果最直觀有效的手段,能促進學生不斷向前發展。
巧用合作學習,輕駕數學課堂。合作學習改變了“填鴨式”的傳統課堂,讓學生動手實踐、交流合作探索數學的奧妙,增加了學習數學的興趣,也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團結協作及社會交往的能力。但是無論哪種教學方式,都應從教學實際出發,創造良好的合作氛圍,幫助學生正確、迅速、深刻地理解教學內容,進而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程立剛.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之我見[J].才智,2011(23).
[2]劉忠.淺談新課改下的小組合作學習[J].吉林教育,2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