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慧
摘 要:小學數學課程主要作用是為以后的數學學習打下基礎,幫助學生認識數學、了解數學,并在日常生活中發揮數學的作用。但小學生活潑好動,很難長時間專注做一件事,只有激發學習興趣才能提高教學效率,促進數學成績的提高。主要分析如何培養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習興趣;培養措施
現階段小學數學不斷創新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其目的皆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一旦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興趣,學習能力將被徹底激活。小學數學教學中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必須設法激活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發揮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根本上提高教學質量。
一、小學數學教學現狀分析
小學生正處于探究未知、活潑好動的年齡段,對一切新鮮事物充滿好奇,這也造成其不能長時間關注某一件事,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最終影響到教學質量。現階段教育改革力度不斷加強,也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新的要求,重點強調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與創新性思維,這就意味著教學方式需要產生相應的變
化。部分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上依然沒有實行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方法,不能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學生學習興趣不足,教學難度較大,概念知識點瑣碎且抽象,很多學生就想打退堂鼓,學習積極性逐漸消退,影響到教學質量。因此有必要改變這些情況,不斷培養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最終提高教學質量與實現教學目標。
二、小學數學教學培養學生興趣的措施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有效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一直都是研究的重點問題,方法很多,但究其根本,主要還是調整課堂活躍度,引入各種教學方法,吸引學生關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1.構建有效教學場景
數學教學情境的創設一定要有強化啟迪的作用,比如,在教授“圓的認識”的時候,可以創設車輪的車軸為何裝在圓心的問題,同時引發學生思考如果軸心沒有在圓心,行駛的時候會發生什么情況,車軸在圓心時騎起來又是什么感覺,讓學生通過有趣的問題情境認識到圓心到圓周的距離相等,進而引出半徑相等,只有車軸裝在圓心才能保證騎行的穩定;當學生對圓半徑或直徑等知識有一定認識后,教師可以給出圓的半徑,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什么物體是圓的:當半徑為15cm時這種圓是什么?學生可能猜測盤子、比薩……通過這種情境設置可以激發學生的聯想思維,讓學生明白圓的半徑決定圓的大小,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2.結合實際創新方法
教育的責任在于點燃,點燃學生的學習興趣之花,激揚學習的動力。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結合生活場景,通過與學生聯系緊密的生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比如,在教授“認識時間”這一章節時可以通過實物鐘表讓學生認識秒針、分針及時針,明白分鐘走一圈時針僅走一格,然后幫助學生迅速掌握時間讀法,分針在“6”表示半點,在“12”表示整點。
3.考慮學生情況創新內容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學生思維活躍,對所有新鮮事物都有興趣,同時也喜歡刨根問底。結合這個特點,教師可以在新課前設置懸念引起學生好奇心。
比如講解“年齡問題”時,可以提前給出思考題:小明今年9歲,姐姐13歲,小明比姐姐小了4歲,請問小明幾年后可以和姐姐同歲?小學生本身都存在極強的好勝心理,這樣就可以激發好勝心,對問題產生好奇。接著教師指出:今天我們來解釋這個問題。如此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探究心理。
再如小學生都喜歡聽故事,可以借助精心設計的故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分數大小比較”知識點教學中,可以講一個“喜羊羊分青草蛋糕”的故事:喜羊羊有3大盒的青草蛋糕,每盒都有120個。喜羊羊將第一盒分成4份,將其中一份給了暖羊羊;但美羊羊卻吵著要2份,喜羊羊就將第二盒蛋糕分成8份,給了美羊羊2份;懶羊羊更貪心,想要3份青草蛋糕,喜羊羊將第三盒蛋糕分成12份,將其中3份給了懶羊羊。
師:暖羊羊、美羊羊及懶羊羊誰得到的青草蛋糕最多?
生:一樣多。
師:為什么?
生:暖羊羊分得一盒的■,美羊羊分得一盒的■,懶羊羊分得一盒的■,因為■=■=■,所以他們分到的蛋糕一樣多。
師:你是根據什么來判斷的?
生:分數的基本性質。
師揭示課題: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
總而言之,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源動力。具體到小學數學課堂,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活動圍繞學生進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各種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活躍程度,實現培養學生興趣、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張瑩.分析微課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6(31):21.
[2]徐巖.如何進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管理[J].西部素質教育,2016(22):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