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為紅
摘 要:在新課改的帶動下我國的小學教育正在不斷地改善,特別是農村小學教育質量的提高非常顯著。當然在不斷地改善的過程中還存在很多需要完善的問題,因經濟發展的差別,導致教學質量差距非常明顯,尤其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文教學,學生整體的寫作水平比較低下,作文教學逐漸成為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難題。
關鍵詞:農村小學;作文教學;實效性研究;分析策略
農村小學教學因為在條件上存在一定的限制,作文教學的水平比較低。文章主要針對當下的農村小學作文教學實效性進行分析與研究,利用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改善與創新,提出相關的參考意見,促進農村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進步與發展。
一、農村小學作文教學中存在的教學問題
作文缺少感情融入,因為小學生缺少對于情感的認識,因此,在寫作上過于的隨性,缺少真情實感。與此同時,學生在進行寫作期間,對于詞語的運用不恰當,只知道用詞語進行裝飾,但是對于詞語的掌握并不全面。作文與實際生活之間差距太大,寫作的內容都來源于生活,藝術永遠在平凡生活中。但是農村小學很多學生的作文內容與生活沒有任何的聯系,與現實生活脫離,作文的內容基本上都是生編硬造的,沒有任何的根據可尋,經常根據自己的想象進行作文的描寫。寫作形式過于應付,學生在寫作文時很多是在抄例文,或者只是稍微進行變化與改編,這樣的行為非常不正確。這樣的學習態度會嚴重影響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使學生養成不良的寫作習慣。
二、改善農村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有效措施
1.創新教學理念,貼合生活實際
對于小學生來講作文的學習是一種漸進的形式,在新課改的要求下,需要教師不斷地創新教學理念,改善傳統的教學形式,營造輕松的課堂教學氛圍,為學生提供適當的學習環境進行作文的學習。對于作文的寫作不僅需要豐富的想象力與華麗的辭藻,還需要與實際的生活貼合,不斷融入真實的感情。教師在寫作教學中也需要重點強調學生的實際生活,積極引導學生利用實際的生活材料進行寫作,激發學生的潛在能力,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與加強。在調查資料中看到這樣一篇文章,題目為《我的爸爸》,“我的爸爸是一名普通的建筑工人,與其他的小朋友不同,我的家庭非常困難,我小時候沒有城里小朋友的變形金剛或是超人,但是爸爸是一個見過大世面的人,經常會將自己的飯錢節省下來,在打工回來之后為我帶來一個變形金剛,當時我成為所有小朋友羨慕的對象,爸爸用他的愛保護著我,盡管我們沒有那么富裕,但是我還是非常幸福,我愛我的爸爸……”文章并沒有華麗的辭藻,但是卻能夠讓別人感受到那種非常濃烈的愛,結合實際的生活進行作文的寫作,才能將真情實感表現出來。
2.改善作文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生活是寫作最好的素材,教師在教學手段上需要進行改善,利用學生實際接觸的事物作為教學的素材進行教學,不斷激發學生在寫作上的學習積極性。小學生本身對于未知的事物就具有很強的好奇心,利用他們的好奇心進行教學,與小學生的生活特點進行結合,不斷地激發學生在寫作方面的能力。其實農村生活中存在很多的教學素材,如,大山、校園環境、農家小院、或是莊稼等都能成為教師進行作文教學的內容。利用有利的現實條件進行教學,同時結合圖片、音像等多媒體手段,使作文課生動有趣。如《記一次拔河比賽》這篇作文,要求學生完整記敘一次拔河比賽的經過,具體寫出期間緊張精彩的某一瞬間。教師可在習作前組織一次拔河比賽,讓學生親身參與。教師用手機抓拍精彩鏡頭,在作文課上通過電腦,讓學生欣賞照片,然后說一說哪一個鏡頭最有趣、最感人。因為是親身經歷的事,同學們紛紛發言,課堂氣氛特別熱烈,充滿笑聲。然后把自己體會到的或同學們的發言組織成文字寫下來,學生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完成作文,多數學生都寫得比較好,一改過去內容空洞、了無生趣的現象。這樣對于學生的積極性具有重要的引導作用,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作文的學習。
3.積累寫作素材,提升寫作能力
幫助學生不斷積累寫作的素材,提升學生在寫作方面的能力。上文中提到農村有很多的寫作素材,利用這些寫作素材對學生進行教育。鼓勵學生堅持寫日記,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記錄真實的生活,不論長短,寫自己最想說的話。引導學生多閱讀,愛閱讀,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優秀寫作作品,幫助學生購買一些關于寫作方面的參考書,教會學生摘抄優美詞句、名言警句和寫作的方法。在積累豐富的材料之后,學生在不斷地學習中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作文時做到有話可說,言之有物,表達出真情實感,寫作能力不斷提升。
語文寫作是學習語文重要的內容之一,農村的作文教學需要掌握實效性,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不斷加強作文的教學質量,促進農村語文教學的發展與進步。
參考文獻:
[1]翟淼淼.農村小學作文教學策略研究:以淄博市為例[J].淄博師專學報,2016.
[2]唐永建.關于農村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一些思考[J].才智,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