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利芬
摘 要:數學作為學校教學的重要學科,在新課改背景下,實現高效課堂是教育者所要探究的問題。在探究的過程中,需要教師認識到傳統教學模式導致課堂效率低的原因,并能利用新的教學方式和方法解決這一問題,從而實現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目標。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數學;高效課堂
在小學數學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將由傳統的“填鴨式”變為更加開放、多元的自主學習,面對新的改革形勢,我們應在傳統的課堂中主動探求新的課堂教學方式,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創造性學習,師生共同為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而努力。本文將從以下幾方面探討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的方法。
一、提高學生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意識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一節課大部分時間是老師在講課,學生在聽課。老師在講課的過程中,詢問學生幾個問題:答案是否正確,是否聽懂了課程內容,使整堂數學課死氣沉沉,毫無新意。對于這一現狀,學生好像習以為常,沒有意識到課改背景下,構建高效課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學生習慣了被動學習,聽完教師講授的新知識,通過做練習題來鞏固知識。學生沒有意識到正是“題海”戰術,降低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更使課堂低效。要改善這一點,需要學生轉變傳統的學習觀念,提高構建高效課堂的意識。
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師應該結合學生自身的特點,從學生已掌握的知識點出發,創造與學生知識背景相關、生活環境相關的學習情境,將小學數學知識體現出來,與現實中的生活情境相聯系。提高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意識,使學生在課堂中充分體驗到學習的樂趣,營造一種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能愉悅地掌握知識。學生提高了構建高效課堂的意識,就能在課堂學習中不由自主地配合教師教學,再加上構建了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一定能對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起到有利的作用。
二、突出小學生在數學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小學數學教學的方式主要是教師拿著一本書、一支粉筆給學生在黑板上講新課、做數學練習。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學,不僅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無聊,更直接導致了小學數學課堂的低效,這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長時間如此學習,更使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降低,產生厭學心理。
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突出小學生在數學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提倡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性學習。摒棄之前的被動式學習,發揚并鼓勵學生主動學習,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在高效課堂中,教師要重視學生學習的探究性,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課堂教學的目標是提高學生的興趣,在學生對數學學習有興趣的基礎上才會主動去思考,在學生思考問題的同時,不僅可以加強學生的思維訓練,使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更能培養學生的智力,完善學生的思考能力,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學生在高效課堂中主體地位的提高,也會為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性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為構建高效課堂提供了新的授課方式。
三、注重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的實際運用
新課改背景下的數學教學更加注重師生之間的互動。師生之間的互動強調學生學習是師生在課堂上對數學知識的實際運用,在這種學習中,能加強對互動的新認識,師生之間互動和學生之間互動成為高效課堂的新模式,也成為改革的目標。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是傳統教學模式中缺少的一項重要環節,在新的課改背景下增添這一環節,有利于實現師生平等,讓彼此之間的互動更有效,從而使學生輕松愉悅地走進小學數學課堂。在這種平等、友好的課堂環境中,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學生積極探索數學知識,更是構建高效課堂的保障。
“數學為生活服務。”這句話體現的是在課堂中學習的數學知識往往能與社會生活相聯系,從而為生活服務。這就要求教師注重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的實際運用,首先教師要為學生學習數學構建一個與生活緊密相關的學習環境,然后引導學生從數學角度出發去探索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把相關的數學知識串聯起來,達到綜合運用。通過加強生活與數學的聯系,提高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使學生能更好地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數學問題,為高效課堂的構建提供了保障。
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不僅需要教師積極地探求新的教學方式和方法,還需要小學生在數學課堂上提高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的意識,突出自身在數學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注重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的實際運用,師生之間互相補充,不斷創新,構建平等友好的師生關系,才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大膽發言,嘗試探索新的問題,在輕松愉快的數學課堂中高效學習。
參考文獻:
[1]王建嶺.創設情境優化小學數學教學[J].現代教育探索,2014(3).
[2]韓向平.如何打造農村小學數學高效課堂[J].課外數學,2011(5).
[3]王召玉.小學數學教師實現高效課堂的幾點做法[J].科教導刊,2012(6).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