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屬于一門最基礎的學科,在教育體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數學能為人類提供所需要的知識,同時也能有效推動文化的進步與發展。在小學數學教育中,學習和運用的過程應該注重聯系生活實際,在此基礎上加以創建具有生活特色的情境,將抽象的理論知識以更加直觀的形象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更加容易理解數學內容,并且扎實掌握所學的數學知識,適當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情境的創建可以激勵學生邏輯思維的建立,提升他們深入思考的意識。分析小學數學教學中優化運用生活情境的實踐過程,通過理解和掌握的知識,正視數學學習的重要性。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情境;實踐過程
傳統的教學模式所應用的教學方法過于單一化,多是通過“講解”的方式來實現知識的傳授過程,老師在課堂上進行講解,學生在課堂下做好筆記并聆聽,但是通過相關的實例顯示,這種教學方式無法適應當代素質教育的要求,同時也難以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之投入到數學學習的行列。生活情境教學法就是指在小學數學教育中,為了更加形象讓學生理解教材,由此創建出一種具有情感特色和生動具體的場景,以便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感悟,這是當代倡導素質教育的前提下新型的教學方法。小學生在特定的年齡也處于形象思維更加敏捷的階段,老師可以把握住這一成長特點,利用生活情境教學的方法幫助學生將數學知識和日常的生活實際相連接,從而避免枯燥的數學教學環境,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生活化情境的創建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和輔助性工具來建立,把原本抽象且蒼白的知識豐富起來,使學生能夠更有興趣地投入到與教學內容息息相關的實踐活動中,充分肯定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且努力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成果。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優化運用生活情境的實踐價值
(一)激發學習興趣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關于加、減、乘、除法的應用是最為重要的教學內容,其中涵蓋了簡單、復雜和基礎等階段的數字運算,同時也包括對一些數字運算的實際應用題型,總之,小學數學就是和日常生活存在著密切聯系的學科。生活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主要是把抽象化的知識點進行適當轉換,使其變為極易理解的直觀性文字。通過老師正確的引領,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生活趣味,同時老師還應該積極和學生融合進一個氛圍,大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生活情景化教學方法有助于解決小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使課堂氛圍更具青春活力。
(二)培養應用能力
教學最重要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讓學生更加靈活的把知識帶入到日常生活中去,及時有效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在小學階段,學生都會遇到數學知識涉及的應用題,目的就是讓學生可以把階段性學習到的知識重點運用到實際的問題中,從而加強對基礎知識和初級知識的掌握,并且能夠通過自己的思考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困難。
(三)感知數學魅力
教育工作本身富有成就感,所以當老師看到自己的學生能夠取得成績的進步,心中會不由自主地產生自豪感,教育的藝術感體現于每一個老師為學生塑造未來的過程中,同時也體現在學生對老師的尊重與認可上,學生在老師的幫助下,能夠在自己未來的工作崗位上發光發熱,就是教育的最大魅力。生活情境教學法的融入,讓數學學習變得更加親切自然,也更具趣味性,拉近了學生和老師的距離,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的價值。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優化運用生活情境的原則
(一)年齡特點相符
教學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老師應該耐心細心地關注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該有針對性地展開教學,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特點選擇合適的教材內容,以此實現生活情境化教學的價值。
(二)結合生活實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所學習的內容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與年級的遞增發生變化。逐漸從簡單的加減法上升到應用題的解決,題目也會從直觀形象變得更加抽象,逐漸接觸到繁多的解題步驟。在小學階段,老師會用學生喜愛的小紅花、蘋果等作為基礎教材,來更加形象地展示數量的增多或減少。隨著年級的遞增,老師更習慣使用基本圖形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
(三)把握教學重點
情境教學法相比于傳統教學方式來說,要求老師提供更多的精力和時間,也就是在備課的過程中把情境教學融入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某些老師仍舊秉承著傳統的教學方式,認為新型教學法不適用于當代教育的發展。由于此類問題的存在,國家的教育改革過程發展較為遲緩,為了更好地適應當代教學模式,生活情境化教學法應該推廣。
三、小學數學教學中優化運用生活情境的實踐過程
(一)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小學數學教學和日常的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可以充分應用這一特點創造出符合小學數學教學內容的生活化情境。例如,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小學生往往利用自己的手指運算加減法,這對于十以內的算數十分有效,但是涉及大的數目就難以運用。老師可以充分結合思考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場景,舉例說小紅去買菜,給了店主100元,但是菜價為24元,所以需要找零76元,由此讓學生分角色扮演參與到生活情境中,對鍛煉他們的實際運算能力具有較大幫助。
(二)開展實踐教學,提高運用水平
小學數學教學內容能夠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多個問題,例如,生活中的地板面積、油桶的實際容量、鞋柜衣柜的體積等。生活情境教學可以結合課堂共同展示豐富多彩的數學內容,這樣所創造出的學習環境更加真實,同時也是達成教學目標的主要形式。在計算圓柱的體積時,可以考慮圓柱和圓錐的關系,圓柱的體積是圓錐的三倍,所以只要考慮半徑與高相同的情況之下,通過實踐活動驗證此理論的正確性。
(三)重視情境導入,鍛煉學生思維
情境導入的重點是提高課堂的趣味性,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加入實物教學法,能夠充分驗證數學實踐的價值。教學材料可以把生活情境帶入到日常教學過程中,有效將數學應用題型變得更為直觀形象,使學生更加清楚地明白知識的來龍去脈。例如,在課堂教學中,老師可以充分利用生活的例子來加以證明應用題的正確性,課本上所出的應用題型都能通過具體的方式演繹出來,所以可以在數學課堂上進行情境模擬,實現形象具體化的問題轉化。
(四)注重情境對話,激發學生興趣
四十分鐘的課堂教學,小學生的注意力只能表現在前十五分鐘,由于特定的年齡階段,部分小學生自律性較差,這時如果融入趣味性的情境對話,能及時轉移小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避免走神的現象。例如,在進行多邊形的題目教學時,老師可以讓眾多的學生參與其中,分別扮演一條邊,然后通過擬人化的形式,把課堂變成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娛樂殿堂,以此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生活情境教學法主要是通過情境導入和實踐活動相連接的方式,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充分調動起來,使他們在實踐的過程中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并且拉近與老師的距離,營造出良好和諧的學習氛圍,將原本枯燥無味的學習模式徹底打破,創設一個放松身心學習知識的場所。
參考文獻:
[1]付霞霞.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分析[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6(14).
[2]鄭麗娟.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 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5,31(12):169-170.
[3]梁進永.論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讀書文摘,2015(8).
[4]崔玉梅.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22):242-243.
[5]丁玲.生活情境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數學大世界旬刊,2016(4).
作者簡介:陳家富,男,1974年7月出生,本科學歷,現就職于浙江省天臺縣白鶴鎮中心小學,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