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貴昌


關鍵詞:籃球;后轉身運球;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2410(2017)03-0053-03
一、指導思想
本課遵循“以學生發展為本” “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重視教材的細研、學法的有效漸進,通過培養學生觀察與思考、嘗試與體驗、診斷與評價,著力營造主動學習、合作互助的學練氛圍,激發學練興趣,促進技能習得,努力實現健身、健心和健美的綜合教學效果。
二、教材分析
運球轉身是高中《體育與健身》課程基礎內容Ⅰ籃球教材中的學練內容。它是當對手靠近自己的一側時,突然利用后轉身改變運球方向,借以擺脫防守的一種運球方法。本學期共安排2課時(4課次)。本課為第1、2課次,主要學習運球轉身。該動作練習對學生運球突破能力、身體對抗以及克服不敢身體接觸心理有較高的鍛煉價值。技能上需要掌握正確的轉身幅度、角度、速度與保持轉身時重心的穩定性;在體能上需要具備一定的上、下肢力量及起動速度。
三、學情分析
該課的教學對象是十一年級3、4、5班男生,總體表現為,學習認真、求知欲強,力量體能素質較好、但籃球基本技術差異顯著,導致學生對籃球學習的興趣、主動學習及自信表現不一。
四、主要教學流程
1.課的導入
(1)以小組為單位利用“IPAD”欣賞帕克等NBA球星在比賽中運用運球后轉身突破的精彩畫面,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2)通過運球游戲的方式使學生的思維活動在教學中呈現積極狀態。專項準備活動(針對主教材)服務,為后續學習奠定基礎。
2.分層教學遞進
多種練習方法使學生饒有興趣地參與學練,滿足不同基礎、不同目標的個體需求,也為學生技術習得而獲得的滿足感搭建平臺,使每個學生都成為學習的主人。
3.教學手段多樣
(1)小組利用“IPAD”錄制視頻,更直觀的觀察自己技術動作出現的問題,以便改正。
(2)利用彈力帶,在各種條件作業下進行練習用以解決教材的重難點。
(3)循序漸進,教學方法由易到難,由簡到繁,逐步深化提高。
(4)彈力帶貫穿整個課堂教學,利用彈力帶自編練習方法,提高學生專項力量素質。
4.細化技術
高中階段逐漸向專項化體育教學靠近,教學中更加關注技術的細節、動作的規范性和實戰性。
5.展示交流,引導學生自信展示,相互學習,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
6.運球轉身口訣:抬頭運球重心低,上步轉身球內吸。轉身側肩重心穩,換手加速緊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