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瑩
摘 要:創新對于我國而言是進步的靈魂,同時也是國家發達的不竭動力。面對著當今社會科技迅速發展的挑戰與機遇,必須要將人民的創新能力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其中最重要的場所就是學校。教師最重要的使命就是教書育人,其中培養學士的創新思維能力也是其中的一項重要任務。針對小學生的特點以及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重要性展開探究,來尋找有效正確的培養創新思維能力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創新;思維能力;感悟
在小學階段的學習中,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和學會創新,并且能夠有效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因此,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對教育理念進行更新,探究小學數學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利用數學知識去進行思考探究,進而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培養創新思維。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在新課改之下,小學數學教學大綱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學生要具有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有些小學數學教師可能會認為小學數學教學內容過于簡單,未有嚴密的論證,不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但是對這些知識進行仔細探究會發現,所有的知識都具有判斷推理,這也是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一個重要條件。另外,根據對小學生思維能力的解讀,我們可以發現小學生的學習是一種從形象思維到邏輯思維的過渡,雖然所具有的邏輯思維僅僅是基礎,但仍然是以形象思維為主,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還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必須對此加以重視,采用合適的教學策略來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對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的策略
(一)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
人類不斷進步發展的歷史就是一部人類的創新史,所以要想進行創新,首先要更新自身的觀念,這對于教師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現在許多教師都以應試教育為主,僅考慮分數未能實際考慮學生的發展,經常會出現一堂課上,教師一直在煞費苦心的進行講解,學生安靜地聽,之后再進行枯燥乏味的反復練習,這樣做會扼殺學生的創新思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會大幅度降低。如果學生在這種環境之下進行學習會受到嚴重的影響,因此,教師必須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
(二)問題啟發教學
學習來源于思考,思考源之于問題。問題是引發學生進行探究的重要方式,小學生的特點是好奇心很強,并且具有強烈的探索欲望。因此,教師就可以利用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創設具有疑問的教學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和求知欲,讓他們能夠主動對知識進行思考和探索。例如,在教學“元、角、分”的時候,可以創設這樣的教學情境:教師問學生我們去商店買東西必須要帶什么東西啊?之后學生就會積極回答“錢”,之后可以將帶有錢的卡牌發給學生,讓學生對其進行認識和理解,教師再引導學生對不同價值的錢進行換算。這種教學情境能夠有效將數學應用于生活之中,學生也會對此非常感興趣,進而才能夠激發他們對問題的思考,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
(三)用情激發學生創新思維
親其師則信其道,教師在教學時必須要善于運用和藹的表情和激情的評價來對待學生,這樣在進行講解時,可能一個不經意的動作就能夠讓學生理解知識,提高注意力等,這也是新課改要求教學過程中教師所需要注重的。同時在講課時,教師設置問題后應積極鼓勵學生參與思考,大膽回答,并給予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不能讓問題牽著學生走,同時問題的設置也必須考慮到學生現階段的思維能力和數學水平。例如,在小學應用題教學中,當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時,教師可以“伸個懶腰”讓學生一起做,之后再擺正姿勢認真聽講,題目:張村要修1500m的路,3天修了這條路的,這樣的速度多久可以修完。學生可能不會,這時候可以引導學生回顧以前所學知識,即線段圖的使用方法,這樣學生就可以自行對題目進行解答,并尋找多種解答方法,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四)作業具有創造性
創新思維的培養就是要讓學生在特定的題目解答過程中能夠有多種解題方式,因此,教師在設置題目的過程中,應該減少練習的次數,求問題的一題多解,這樣做有利于開闊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是離不開教師的智慧,即教師要對自身的理念進行更新,改善教學模式,構建教學情境,通過有效的方法來促進學生掌握數學知識,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指導學生參與、實踐,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朱陽金.試論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2(40).
[2]陸軍.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