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晏
【摘 要】加強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進行高效學習,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效果和學生課堂學習效率已經成為教育界普遍關注的問題。本文探討了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實踐性經驗,從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信、提倡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以及在展示、評價學生作品的課堂各環節中總結教學經驗。
【關鍵詞】直觀教學;小組合作;自主學習;交流評價
信息技術學科是具有靈活性、實踐性、綜合設計性較強的學科。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努力拓展教學思路,采用啟發式、探索式、任務驅動式等教學方式,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學習、作品交流評價、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積極主動發展的空間,有利于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為此,筆者談談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自己的幾點做法:
一、采用直觀教學,激發學習興趣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思維活動水平基本上處在具體、形象思維階段,他們是通過對實物、模型及形象性語言的直接感知、對學習材料的直接操作或生活中的所見所聞來獲取知識和技能。因此,在教學中,我化靜態為動態、變抽象為形象、變虛為實,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給三年級的孩子講計算機的組成時,我避開了復雜難懂的計算機結構,從孩子面前的計算機說起。首先給孩子們介紹計算機各個組成部分的名字,然后讓大家自己去探索各個設備后面有些什么。孩子們一個個都興致勃勃地彎下腰去查找,然后引導他們順藤摸瓜看看各種線都連到哪兒,并觀察線與線的接口處有什么特點。通過這樣的教學,孩子們不僅了解計算機的各個設備,而且掌握了計算機的連接方法,更重要的是消除了他們對計算機的神秘感,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培養學生自信,保持學習信心
信息技術教學中,由于學生家庭條件不同,造成知識能力水平的差異。部分膽小的學生對冷冰冰的電腦既有濃厚的興趣,也有些許害怕,顯得無從下手。所以我在課堂上,不僅讓孩子們對電腦產生興趣,也和電腦各硬件“交朋友”,消除他們對電腦硬件只是“機器”的刻板印象,從而讓他們更愿意動手操作。
鼠標是小學階段學生重點需要掌握的硬件設備,而學生利用鼠標進行“拖動”操作時,有的孩子右手食指按著鼠標左鍵不放的同時,已經將鼠標拖到了電腦桌的邊緣,還是無法完成“拖動”的操作。再往后,鼠標就掉地上了。孩子既不敢松手,又不敢移動。此時我就會告訴他:“如果你握著鼠標的手,輕輕地抬一下,鼠標就可以更靈活了”。
孩子們在進行“單擊”操作時,能很快掌握。可到了要“雙擊”圖標,打開軟件時,又犯了難。一個男孩皺著眉頭,一直按鼠標左鍵,一直在“單擊”。這時我走到他身邊對他說:“別著急,其實你沒做錯,只是雙擊時的間隔時間長了,電腦就自動理解為了2次單擊。”孩子又嘗試著操作了幾次,還是沒辦法打開桌面上的軟件,他就懊惱地把手從鼠標上放開了。我摸著男孩的頭,笑著對著他:“男子漢,可不能因為這一點困難就放棄”。并問他“單擊,是按鼠標左鍵幾次?”他說:“一次”,我接著問“雙擊呢?他答“兩次”。我對他說:“很好。我們一起來拍手。單擊,拍手一次。雙擊,連續拍手兩次。”孩子跟著我做了,并告訴他:“用剛才你拍手兩次的速度,去試試雙擊鼠標”。孩子恍然大悟,興奮地重新將手放回鼠標,并成功地完成了“雙擊”的操作,沖著我高興的笑了。
其實,電腦的各項操作,是需要在無數次失敗中總結經驗的。只有不畏懼失敗,嘗試各種操作,才能得出正確的操作方法。而信息技術教學,要避免單純的學習計算機知識,而是要培養學生通過學習應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提倡自主學習,培養創新精神
電腦知識有很大的開放性,教師也要適時放手,給學生大膽嘗試的機會。給出學習任務,讓學生在對完成任務所必須掌握的知識進行主動閱讀、認真思考、實踐操作,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讓其主動發現問題,探索解決問題。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教學畫圖軟件時,讓學生自由創作作品;在教學Word的插入圖片時,讓學生進行詩配畫的創作;在低年級教學“金山畫王”時,讓學生發揮想象,組合具有創造力和個人特色的圖案。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創造力和想象力都得到了較好的發展。信息技術課是一門操作性強的學科,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體現出非常明顯的差異。有些學生一點就通,甚至有的可以通過自學可以舉一反三,而也有學習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這就給我們的教學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教的太淺怕影響了基礎好的學生的發展,而教的深一點又有些學生聽不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覺得應該讓學生們進行“組內互助”。這樣基礎好的學生可以發揮其長項,而基礎差點的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程度進行學習。此外,還可以讓基礎好的學生幫助到基礎較差的學生。不僅提高了學習效率,而且還可以讓孩子們懂得協作的重要性。“競賽評比”是信息技術課堂中經常采用的一種教學形式,它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信息技術的實踐操作過程中。但“競賽評比”也有缺陷,會導致一些落后學生的失落感。因此,可以采取小組間的“競賽評比”與小組內的“互助合作”相結合的形式,來增強學生的參與度、成就感與集體榮譽感。學生的知識基礎和接受能力各異,導致了完成學習任務的進度不同。這時,采取組內互助、組間競爭的形式,不僅營造了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而且提供了取長補短、互幫互學、共同提高的機會,增強了學生合作、競爭的意識。
四、開展小組合作,培養合作能力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學科,將班級中不同層次的學生搭配編組,推選基礎較好的同學做組長,由小組長擔當起“小老師”的角色,負責檢查、指導組員的學習。各小組成員也互幫互助,不僅提高了學習效率,更讓孩子們懂得協作的重要性。
在學習完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后,我給學生指定一個題目,以小組為單位,成員明確分工,有負責策劃、有負責收集資料的、有負責制作的,齊心協力完成小組作品,并相互評價。
五、展示學生作品,正確交流評價
學生作品的展示,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通過學生自評、互評,肯定優點,指出不足,教會學生正確評價自己和他人作品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鑒賞美、評價美的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教師在展示學生作品時,都會選擇具有代表性、有創意、比較完美,或者有一定缺陷的作品。學生在評價別人作品時,很多時候首先看到別人作品中不足的部分,這時教師應以正面引導為主,讓學生學會首先肯定別人的成績,然后再提出合理化修改建議,最后在教師的指導性評價和建議中找出自己的優點和不足,不斷修改、完善作品,不斷提高。
信息技術教育應該由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轉變為既能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生認知主體作用的新型課堂教學。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科學合理地運用教學模式,才能切實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使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有趣、生動,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運用到實踐中去,讓學生養成良好的信息素養。
【參考文獻】
[1]胡運震.《中國教育信息化》,2010(4):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