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艷秋
摘 要:新課程給小學數學教師帶來了新的挑戰。數學教師應當革新教學觀念,將全新的理念引入教學課堂,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巧設教學情境,為學生營造和諧輕松的課堂氛圍,將學生的目光引入數學教學活動,讓學生身臨其境,幫助學生發散思維、深化認知,實現由形象知識點向抽象思維能力的過渡,不斷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情境教學法;策略
數學教師應當巧妙利用多媒體,多維化對學生進行感官刺激,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另外,數學教師應注重提升自身的語言魅力,拋磚引玉,穿針引線,扮演好誘導角色,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教學服務,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
一、創設生活情境,構建歸屬感課堂
生活是數學知識的巨大寶庫,生活中到處彌漫著數學的氣息。古語云:“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數學教師應當運用一雙慧眼,敏銳剖析教材的生活特性,將生活素材引入課堂教學中,創設生活情境,將貼近學生的生活片段在課堂再現,這種情境的創設,給了學生一種歸屬感,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學“生活中的小數”課時內容時,數學教師可以將課前準備的課件在課堂上放映:超市食品的標價圖片,成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順勢進行情境創設。
誘導過程:
教師:同學們,課件中的這些食品大家一定都吃過吧?(引起學生共鳴)
學生熱烈回應(略)
教師:仔細觀察這些食品的標價,大家發現了什么?(話鋒一轉,巧設問題情境)
學生1:這些食品的標價都不是整數,都是以小數形式出現的。
教師:觀察得不錯!這就是我們生活中的小數,大家在生活中還見過類似的小數嗎?(繼續提問,引導學生進行思考)
學生2:上周我發燒,用體溫計測量體溫是38.9°C。
教師:注意點身體!其他學生還有補充的嗎?(學生的熱情被點燃)
學生3:昨天媽媽給我買了一包糖果,我用電子秤一稱顯示0.6kg。
教師:看來大家都很留心觀察生活,這就是我們生活中的小數,只要留心觀察生活,知識就在我們身邊。
反思與總結:
數學教師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入手,為學生創建生活情境,給了學生一種熟悉感、一種歸屬感,學生興致很高,自主進入課堂活動中。在這生活化的課堂中,學生提升了知識水平,也深刻體會了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二、掌握提問的契機,創設問題情境
教師是教學的發起人,是學生學習道路上的引路人。教學的“教”是由教師發起,通過巧妙的引導,引導學生去“學”。因此,數學教師應當注重教的方式,提升自身的語言魅力,掌握提問的契機,為學生巧設問題情境,不斷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
例如,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一課時,為了幫助學生建立初步的分數概念,認知分數的具體含義,數學教師可以在課前準備一個蘋果,在課堂上進行實物教學。然后請兩個學生上臺分著吃,兩名學生都很謙讓,都請對方進行劃分。
教師:大家覺得怎樣分才算是公平呢?(提問開始)
學生齊聲回答:平均分成兩半。(讓臺上學生演示平均分配蘋果)
教師:那么其中的半個蘋果是幾份中的幾份?我們就稱其為二分之一呢?(再次提問,叫一位學生回答問題)
學生1:是兩份中的一份。
教師:很好!那么那半塊蘋果呢?
學生1:也是整個蘋果的二分之一。
教師:那么你可以得出什么結論呢?(再次刨根問底)
學生1:被分開的兩半蘋果,每一半都是整個蘋果的二分之一。
教師:領悟的不錯!
總結與反思:
認知分數的概念,對于認知能力不足的學生確實是一個難點。數學教師為了幫助學生建立初步的分數概念,在課堂上進行實物教學,不斷穿針引線,進行提問,讓學生在腦海中建立分數的概念,層層深入,也提升了學生的認知能力。
三、巧設懸疑情境,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
小學生天性靈敏,喜歡動腦筋。數學教師應當巧妙抓住學生這一心理特征,在教學過程中,巧妙創設懸疑情境,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將學生引入課堂活動當中,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
例如,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一課時,數學教師可以利用課前準備的PPT課件在課堂上放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出示兩個已知長和寬的長方形)
教師:課件中的這兩個長方形的面積怎么判斷?(引導學生進行計算)
學生根據現有的知識很容易就能得出答案。(學生自信滿滿)
教師再次出示一張圖片。(已知周長和長的兩個長方形)
教師:那么這兩個長方形的面積怎么判斷呢?(出現懸疑,學生不能馬上給出答案)
教師:現在跟自己的同桌討論,稍后請同學進行回答。
學生進行討論學習。(過程略)
最終學生得出結論。
反思與總結:
小學生善于動腦筋,突如其來的懸疑情境刺激了學生的求知欲,數學教師掌控著課堂的感情基調,幫助學生開啟了自主探究模式,有利于發散學生的思維,為其今后的數學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總之,一名新時代背景下的數學教師,應當結合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完善自身的教學手段,巧設各種教學情境,激活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刺激學生的求知欲,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
參考文獻:
[1]熊沙.小學數學情景教學[J].新課程學習(上),2014(11).
[2]石文鳳.如何激活課堂的情境教學法[J].小學教學參考,20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