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志峰
【摘要】本文從趣味記憶、難點分散、小組合作以及規范讀寫四個方面闡述了如何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化學用語,進而提高化學課堂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化學用語 初中化學 課堂效率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2A-0075-02
化學是初中階段學生剛接觸的一門學科,由于學生對化學學習比較陌生,所以難以開展教學,而化學用語作為初中化學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更是學生化學學習分化的一個拐點。因此,在初中化學教學中,高效開展化學用語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應采取相應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會讀、會寫、會用,并能熟練掌握這些知識。
一、趣味記憶,調整狀態
化學依靠記憶的知識點比較多,而靠理解的知識點則相對較少。所以,學生在剛接觸化學時不能完全理解是很正常的。而趣味性強的知識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引發神經亢奮,激活學習動機,創造最佳的記憶狀態,并能長期保持。因此,教師應把一些枯燥無味、難于記憶的化學知識盡可能開展趣味化教學,如采取編選歌訣、利用諧音、形象比喻等方法進行教學,幫助學生加深記憶。
如在教學人教版初中化學《金屬的化學性質》一課時,教學目標是讓學生牢記一些常用金屬的化學性質,然后比較并記憶金屬的活潑性。課堂上,筆者先逐一講解了常用金屬的化學性質,并依據化學性質排列了金屬的活動順序:鉀、鈣、鈉、鎂、鋁、錫、鐵、鋅、鉛、氫、銅、汞、銀、鉑、金。然后,給學生留出5分鐘的時間讓他們記憶這些金屬的活動順序。5分鐘后,筆者抽查學生的記憶情況,結果學生的記憶效果并不好。此時,筆者用諧音讀出了記憶金屬活動性的順口溜:“嫁給那美女,新鐵衣千斤,統共一百斤。”學生都覺得很有意思,紛紛效仿這種讀法進行記憶。5分鐘后,筆者又抽查了剛才幾個學生的記憶情況,效果很明顯,其他沒有記住的學生也都記住了。這樣教學,不僅達成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同時也把趣味記憶的思想傳遞給了學生,讓大家對學習化學這門課程更有興趣,讓枯燥的化學知識學習變得生動有趣。
二、難點分散,降低坡度
初中化學用語除了具有難以記憶的特點,還具有知識點分布過于集中的特點,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可能一口氣把這些知識點全傳授給學生,而應將重難點知識分散進行教學,各個突破。因此,教師應將過難、坡度過大的內容適當地分解,讓學生易于接受。這樣既有利于學生接受新知,又能較好地維護他們學好化學的良好情緒,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如在教學《元素》一課時,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元素的概念并了解元素符號的意義以及正確寫法,并要記住一些常見的元素符號,同時初步認識元素周期表。在本課教學中,學生一下子學習了27種元素符號,僅僅要求他們認識就非常難了,要讓他們完全記住就顯得更吃力。因此,教學時筆者沒有強制要求學生馬上把這些內容都記住,而是先給他們定了一個能夠達到的小目標,即能夠正確認識這些元素符號。這樣一來,學生本來緊張的心態就放松了下來,沒有因為學不會而急躁,反而更利于他們的學習。筆者在隨后的教學中每節課都抽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記憶并進行課前提問,盡量讓他們在能力范圍內一點一點地熟記這些化學用語。同樣的,筆者在教學《化學式與化合價》《如何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時也采用了一樣的方法,在學期初就定下了9月抓認識化學符號、10月抓認識化合價、11-12月抓書寫化學方程式的學習任務及目標,讓學生在有序的狀態下掌握化學知識。
在上面的案例中,筆者通過在教學中分散學習的難點,降低他們學習的坡度,不但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讓他們在一點一滴中掌握知識,同時也緩解了課堂氛圍,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
三、小組合作,隨時鞏固
化學學習本來就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教師有效組織活動讓學生能夠隨時進行課堂鞏固,而小組合作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形式,它為學生創造了民主平等、互幫互學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交流中學會不斷完善自己的認知,在思維的碰撞中產生靈感的火花,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如在教學《如何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一課時,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化學方程式書寫應遵循的原則,并會用化學方程式正確表達一般的化學反應,克服他們書寫上的隨意性與盲目性。在學生已經學會書寫方法之后,為了檢驗他們的學習成果,筆者組織了一節課堂活動: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化學方程式填寫大賽,每個小組從第一個組員開始,每人只能填寫兩個,最后正確率高的小組獲勝,如果正確率相同則用時短的小組獲勝,獲勝的小組可以獲得物質獎勵,而表現最差的小組則需要抄寫化學方程式。這樣教學,課堂氛圍就大大地活躍了起來,并且每個學生都得到了鍛煉與展示的機會。隨后筆者又讓他們小組內互相交流檢查,一人出題給另外一人做,同時小組長要隨時收集組內同學的錯誤,并及時糾正與反饋,對于一些比較典型的錯誤筆者會在課堂上展示并糾正,真正讓學生鞏固所學知識。
在上述案例中,筆者通過在小組間進行化學方程式書寫大賽,并在小組內互相查漏補缺,不但活躍了課堂氛圍,幫助學生鞏固知識,還加強了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有利于班級的團隊建設。
四、規范讀寫,學以致用
化學用語既然是一種專業術語,就必然有其規范性。學生在剛開始學習時可能會因為自己的習慣與認識而不習慣使用化學用語,但教師不能忽視學生出現的這些不良習慣,而應在平時的教學中不斷規范他們的讀寫習慣,糾正化學用語讀、寫中的錯誤習慣,并在教學過程中做好示范作用。元素符號,化學式的讀、寫,化學方程式的配平及其他條件,符號的表示等都必須強調規范化,對作業、考試的評分必須嚴格,要及時發現、糾正錯誤,避免學生養成不良習慣。
如在教學《生活中常見的鹽》一課時,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氯化鈉、碳酸鈉、碳酸氫鈉、碳酸鈣的組成、性質以及主要用途,并了解復分解反應,同時掌握一些基本的化學操作技能。筆者在導入課程后介紹氯化鈉的生活用途、分布以及提取方法,在這個過程中,筆者發現有的學生依然用漢字表示氯化鈉,這時筆者便要求學生統一使用化學式NaCl來表示氯化鈉,同樣的,筆者在隨后擴展講解有毒的鹽類亞硝酸鈉(NaNO2)、硫酸銅(CuSO4)時也要求學生使用化學式來表達,并對學生出錯的地方及時予以糾正。隨后筆者在講解碳酸鈣(CaCO3)時,結合廣西桂林的溶洞奇觀,讓學生自行試驗模擬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的場景,同時讓他們正確書寫CaCO3+2HCl=CaCl2+H2O+CO2↑和CO2+Ca(OH)2=CaCO3↓+H2O兩個方程式,不斷規范他們化學用語的讀寫習慣,進一步鞏固了學生的知識,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培養了學生學以致用的意識。
總之,通過引導學生趣味記憶可以及時調整他們的課堂狀態,通過將難點知識進行分散可以降低學習坡度,通過組織小組合作可以隨時鞏固他們的知識,而通過在日常教學中規范他們的讀寫習慣亦可以讓他們做到學以致用。無論是哪一個方面,都是化學用語教學中不可忽視的環節,化學用語教學是教師開展初中化學教學的前提與基礎,唯有不斷提高化學用語課堂教學的效率,才能不斷升華化學教學效果,讓化學教學更加優質、高效。
(責編 林 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