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利+梁莉莉



【摘 要】思維導圖是較為高效的思維模式,是利用圖像記憶,幫助學生理解和建構思考模式。在初中階段的教學中,課題小組經過調查,學生缺乏對議論文文體特征的深刻認識,更沒有形成議論文寫作的思維能力,在議論文閱讀中常常不能通過有效形式,提升自身素養,從而形成議論文寫作的能力。因此,筆者意在探索,從議論文三要素出發,將議論文的寫作和閱讀教學相結合,通過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建構議論文知識體系,強化議論文知識和寫作思維,形成議論文寫作能力。
【關鍵詞】思維導圖;立論;論據;論證方法;議論文寫作
思維導圖是應用于記憶、學習、思考等思維地圖,有利于人腦的擴展思維的展開,打通從議論文閱讀到寫作的橋梁。筆者意在通過議論文三要素三方面打通從閱讀到寫作的通道:
一、通過多文本閱讀學習議論文立論
議論文以理服人,作者通過明確表達自己的觀點、見解、主張來說服讀者。規范的議論文首先應該明確觀點,做到觀點正確、立場鮮明,如果能做到創新和富有深意就更加出色了。也就是說論點首先應該是符合事實、科學、現實情理,不應該偷換概念、以偏概全、主觀臆斷。其次,議論文需要作者觀點明確、立場堅定,不能兩可。主要通過以下方式來學習議論文的立論:
(1)首先,筆者在訓練中首先向學生通過多文本示范充分展示,讓學生在感性上認識和理解議論文論點相關的基礎知識,包括:論點的定義、特征、位置以及提出中心論點的方式。
(2)其次,在調研近年全國中考語文的作文題目,基本可以確立初中議論文常寫主題,經過篩選和研討決定,結合本校學生特點,共確立訓練主題二十項:挫折、理想、勤奮、成功、寬容、誠信、奉獻、自信、信念、逆境、競爭、興趣、創新、感恩、環保、偶像、得與失、利與弊、榮與辱。
(3)再次,通過課堂進行發散論點、例文閱讀、分析判斷、思索方法的形式開展多文本閱讀下的議論文寫作課。
例如:“挫折”這一主題的論點發散結果,學生想到的有:①挫折幫助人們形成堅強不屈的性格。②挫折中,更需要勇敢的笑。③挫折是成長的營養品。④挫折時是強者進步的階梯。⑤面對挫折,要換個角度思考。⑥挫折使人生更精彩。⑦化挫折為機遇。
通過文段的閱讀與小組文段解析,區分出雷同文段傳達的不同主題的傾向:文章通過選取卡萊爾寫作《法國大革命史》的底稿被付諸一炬,卷土重來,重新寫成,想要傳達的主題是“挫折是強者成功的階梯”。同時另一則文本將王勃樂觀面對生活中的挫折苦難,李白因性格桀驁而命途多舛,卻終成詩仙,充分證明了“面對挫折,更應該堅強勇毅”的觀點。
通過類似主題不同文本的展示,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分析、確定第一立意。這一環節的核心是同中求異,也就意味著要在類似的材料的閱讀比較中發現并找出文本間的差異,通過分析判斷,確定最吻合文本的立意。
二、通過多文本閱讀學習議論文論據的使用
(1)首先,筆者在訓練中首先向學生通過多文本示范充分展示,幫助學生掌握議論文論點相關的基礎知識:論據的定義和分類。
(2)其次,確立初中議論文最常用的四大論據類型,共包括:①成功類:通過什么途徑、什么品質抵達成功的相關內容;②情感道德類:主要內容以“感恩”“信任”“愛”為主;③審美鑒賞類:對人文、自然、藝術品的鑒賞和審美;④方法、社會類:以關心人類社會、思考人生為核心的內容。
(3)通過課堂進行學習訓練論據使用的四大技法:
①評析論據:對同一則素材進行不同的分析說理,使得素材在符合客觀事實的基礎上闡述和論證中心主題,讓學生在對比中明白,如果只是單純地引用素材,缺少分析,就會造成文章的說服力減弱甚至無法佐證觀點的感覺。
評析的方法可以是對事例加以分析,進行強化說明,也可以是加以有力到位的點評,還可以是寫幾句主觀情感的抒發表達,或者用反問的形式對素材中出現的結果進行假設。
例如:在“知識與夢想早就成功”的寫作中,學生列舉培根為什么成功中,進行探因分析。
英國著名的思想家與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曾說過:“知識就是力量。”他本身也正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培根出身豪門,聰穎早慧,而且發奮努力,刻苦讀書,十五歲就從劍橋大學畢業,憑借過人的知識與才干,成為了國家重臣。試想,如果培根不具備高超的才能,能在紛繁復雜的社會中脫穎而出嗎?答案是否定的。正如他所說,知識給予了他力量,造就了他的成功。
②擴寫論據:通過合理的想象和聯想,將思維中簡單事件按照所需內容加以擴寫,從而達到材料翔實,論據具有說服力的目的。
方法 內容
揭示意義 簡要陳述論據,再深入揭示此論據的作用有哪些方面的意義。
追加心理 沒有更為貼合主題的資料時,嘗試針對人物具體的心理活動進行描寫,以此來論證論點。
想象情節 如果只知道事件梗概,可以在原有的內容上進行合理而又豐富的聯想與想象。
引用詩文 引用詩文的同時,加入個人理解,進而闡釋文章的論點。
例如在闡述傲骨的重要性時,學生引用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和魯迅“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名言,加以二人的經歷體驗的闡述;
在闡述“靠本事謀生”中,學生通過引用相關名言,闡述了文章的觀點。例如:啟功先生被稱為大師,成就等身卻在自己的墓志銘上寫道:“中學生,副教授;博不精,專不透,名雖揚;實不夠;高不成,低不就。”短小的墓志銘,體現了啟功先生的謙虛,他始終將自己看得很低,躬身自耕耘,在腳下的沃土上,種出屬于自己的花,結出成功的果;其實啟功先生的全名為愛新覺羅.啟功,但他在所有書畫、著作、書信中,從未用過愛新覺羅。啟老詼諧地說:“本人姓啟名功字元白,不吃祖宗飯,不當八旗子弟,靠自己的本領謀生。”
③壓縮論據:用最簡潔的語言把最切合中心論點的論據概括出來,使用排比的修辭將多個論據羅列,不但會增強文章氣勢,而且使文章論證有力。
例如:在“珍惜現在”這一論題的闡述中,有些同學使用了莉絲·默里、伏契克、瑪拉拉、丁舒珊的事例作為寫作材料,成功運用壓縮素材的方法,分別將有關他們不斷超越自己的事跡鋪排開來,簡潔有力地證明自己的觀點。
例如:縱覽古今之人,他們人生的輝煌無不是以每個“現在”起步。堅持“要不現在,要不永遠不”的信念,莉絲·默里發奮拼搏,終從貧民窟走向哈佛;心懷著書之志,伏契克抓緊每一分鐘,巨大的痛苦擋不住他每日在監獄中著書的步伐;帶著對暴力與恐怖主義的不滿,瑪拉拉從每時每刻做起,不等成年便肩負起維護兒童權益的重擔;心懷探索星系的夢想,正值花秀的丁舒珊每天堅持研究,不把夢想推于“以后”,成為了中國第一位近地小行星發現者……把握好每個現在,為他們的夢想之路筑起了堅定的基礎,推動他們不斷前進。把握現在正如金字塔的點點累積,一個個“現在”的豐富與充盈之后,便是輝煌的人生頂峰。
④拼接論據:將多文本中論證同樣中心論點的相關文本,拼接組合,重新加以利用,從而達到論證中心論點的效果。主要方式為:采用并列關系的橫向排列和采用遞進關系的縱向排列。
例如學生練筆中:
向往溫暖的太陽,先從渺小的星星做起吧,你定會發出不一樣的光亮。
向往熾熱的燈光,先從昏黃的蠟燭做起吧,你定會用溫暖為他人指明方向。
向往挺拔的大樹,先從不屈的小草做起吧,你定會用綠意覆蓋春天。
三、通過多文本閱讀學習議論文論證的使用
1.通過示范,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
我們在訓練中首先通過多文本示范確定論證的相關知識,引導學生掌握議論文論證兩個方面的基礎知識:①中學生常用的論證方法;②中學生常用的論證結構。
2.通過課堂重點訓練議論文舉例和引用兩種論證方法
(1)舉例論證法:運用典型、貼切的例子來論證某一論點或觀點,如果能在具有代表性的基礎上做到創新,就更好了,這就要求學生一方面要占有豐富資料,另一方面也具有篩選鑒別的能力。一方面選用名人軼事,另一方面選用豐富的身邊事例,兩者互相補充。
(2)引用論證:應該做到與論點貼合、語言簡潔。引用能夠取得論點的雄辯性,更有警示力;引用應該有一定的數量控制,否則會有掉書袋之嫌,甚至會將自己的分析淹沒。
綜上,通過開設議論文三要素板塊專題形式為依托,分話題給學生提供的相應多文本,利用指導學生閱讀,強化文體意識,訓練學生思維,讓學生在模仿、借鑒的基礎上,鼓勵融入自己的個性特色,從而達到克服議論文寫作中的畏懼心理,解決實際寫作的困惑和難題,從而實現議論文寫作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言之有物之初中語文議論文寫作教學》宋霞《語文教學》,2016.1.
[2]《談初中議論文寫作“三步走”教學》阮娟《作文教學》,2015.11.
[3]《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上、下)》葉圣陶 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年8月.
注:本文系2016年河南省中小學群文閱讀實踐研究專項課題《九年級群文閱讀輔助議論文寫作的策略研究》(立項編號:qwyd16010130)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