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愛博
【摘 要】隨著終身教育思潮的興起,終身體育也逐漸成為各國體育發展的一個熱點。高中體育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一部分,對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鍛煉習慣將起著基礎、指導作用。高中體育教學應以終身體育為主線,向學生傳授體育的價值觀念、知識與技術,教會學生如何學習,使學生學會選擇學習對象、機會及鍛煉方法,同時培養學生終身不間斷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與能力。
【關鍵詞】高中體育;發展;終身體育意識
高中體育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一部分,對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鍛煉習慣將起著基礎、指導作用。但是,由于受“應試教育”、“競技體育”等傳統體育觀念的影響,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只注重對運動技術的傳授,對考試項目的測試,而忽視了培養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和培養學生終身鍛煉的習慣及能力,忽視體育運動的過程,使學生的體育鍛煉大多隨著學生時代的結束而結束,對終身體育的發展極為不利。
一、終身體育的內涵
終身體育是指人們終身進行體育鍛煉和接受各種教育的總和,是指人們按照自己的意愿進行,并貫穿一生的參與體育學習與鍛煉的過程。它主張將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科學地、系統地、完整地將體育教育貫穿于人生全過程,提供每個社會成員都要自覺地、積極地、堅持不懈地進行運動鍛煉和體育健身,促進人體身心全面發育和健康長壽。其主要包含兩個內容:一是人從生命開始至結束的一生中,都不斷的學習和參加體育鍛煉和健身活動,增強體質,提高健康水平,使終身體育鍛煉有明確的目的性,并真正使體育成為人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二是在終身體育的健身強體思想指導下,以體育的體系化、整體化、科學化為目標和手段,為人生不同時期,不同生活領域中,提供參加體育活動機會的實踐過程。人與社會的需要和發展,是終身體育的基本出發點;體育鍛煉的經常化、整體化、系統化與科學化,是終身體育的基本要求。
終身體育意識是客觀存在的終身體育現象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是人對終身體育感覺、思維和判斷的總和,是人對終身體育總的認識和看法和主張。就學生而言,則是指他們在參與終身體育活動的過程中,按照個人對終身體育的認識,采取個人認為正確有效的方式以決定行為的心理活動。
二、高中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策略
高中體育教學也應本著切實改善和提高學生身體素質,促進學生身體健康為目標。從長遠觀點出發,教會學生更多的體育鍛煉技能和鍛煉方法,為學生參與體育鍛煉提供更多的選擇。體育教師還應不斷學習,更新觀念,完善自我,真正體會到培養學生體育意識的重要性,大力加強對學生的體育意識培養,將體育意識培養貫穿于每一堂課和其它各種教學活動中。更新教學觀念,改革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自練、自評的能力,大力開展快樂體育、成功體育,以增強學生的體育意識,為終身體育打下良好基礎。
(1)加強理論教育。高中體育教學中應加強體育理論教育,提高學生對終身體育的認知,身體鍛煉應遵循體自身運動規律進行,掌握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尤為重要,在高中體育教學中應特別注意加強對學生的理論教育,理論教育能使學生明確終身體育對人的生命活動的重要作用,真正認識到體育鍛煉的意義,從而指導終身體育鍛煉,為終身體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理論課學時、量是完成教材的重要保證,力爭把教材的內容講深、講透、講具體,才能使學生系統地掌握體育知識,拓寬體育知識面,從而終身受益。
體育理論課教學,要正確的選用教材,教材的安排要使學生明確體育鍛煉對生命的價值,要向學生傳授鍛煉原則、練習方法、運動損傷的預防和處理及各類比賽的規則。教材應適合高中生年齡特點,和性別特點,男女學生由于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別,特別是對高年級女生出現的心理、生理變化特點,更應從體育運動美,形體美,嬌健美等美學角度出發,鼓勵其自覺參與鍛煉。建議高年級教學可嘗試男女分班教學,男生多安排對抗性強的教學內容,女生可依據其生理、心理特點多安排柔韌性、協調性的教學內容。教材應具有趣味性、娛樂性,趣味性、娛樂性越強的教材越具有魅力,越能吸引學生積極參與中來。通過對學生的體育基本知識的傳授豐富學生的體育知識,明確體育態度,使學生自覺主動地堅持鍛煉。
(2)利用競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對某一事物活動的積極表現的心理傾向,而體育興趣是人們力求積極認識和優先從事體育活動的心理傾向。它是與參與體育活動的需要相聯系的意向活動。高中生正處于青年初期,生理心理發育較完善,求知欲旺盛,求勝心切,已擁有一定的體育能力。游戲與競賽以其特有的趣味性和競爭性很受青少年學生的喜愛,根據這些特點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可設計帶有趣味性和競賽性的游戲,來激發學生對體育的興趣。體育競賽是促成學生體育情感產生和發展的重要途徑。體育競賽的參與意識往往是全身心投入的一種參與,其培養學生的鍛煉意識比其它方式都更為深刻。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在學習獲得成功而產生鼓舞的地方,才會出現學習的興趣。”高中體育教學中應多進行各活動項目競賽,利用競爭心理的因素,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興趣。同時,在體育教學中應堅持以表揚為主,多用良好語言刺激,可以增強學生情緒的正面變化,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生對體育的興趣。
(3)營造良好的體育氛圍。經驗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沒有健康的身體。增進健康,增強體質,不僅是學生完成當前學習任務的需要,也是他們今后爭取事業成功的需要。學校體育工作應遵循當前實際情況,加大健身意識宣傳。
營造積極向上的體育氛圍,來提高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愛好,最終達到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目的。學校要學生年齡特點積極創造有利條件,營造良好的體育氛圍。如設立體育節、體育選修課、健康教育課等;開展豐富多彩的課間活動和課外體育活動;利用電視、廣播、黑板報等宣傳媒體進行體育活動宣傳及組織教工體育比賽,激起學生的體育興趣;也可開展體育知識講座、體育知識竟賽等活動,使學生受到良好的體育熏陶。
同時,學校要加大體育投入,做好器材設施的配備工作,加強體育場地建設。沒有條件的學校要因地制宜、自制簡易器材,為開展學校體育工作和滿足學生的體育需要提供有利條件。增設更多運動設施,教會更多鍛煉技能,提倡家長參與,努力營造豐富多彩的鍛煉環境。如設置小羽毛球場、縱跳模高器械,在空曠場地規畫各種學生所熟悉游戲圖案,標志線吸引更多同學參與鍛煉。建議學校體育器材室,更多地出借體育器材,活躍課外活動,提高學生參與意識與體育鍛煉樂趣。
另外,良好的體育氛圍離不開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是構成教學活動的一個基本要素,進而影響學習效果。“親其師,信其道。”教師的教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干預學生的學,體育教學中應創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努力營造積極向上的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觀能動和學習興趣。教師應關注每一名學生,尤其是學困生;教學中教師應熱情并多方面鼓勵,避免打擊學生積極性。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中體育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一部分,對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鍛煉習慣起著基礎、指導作用,對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具有重要意義。高中體育教學中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從而促進學生終生鍛煉習慣的培養和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
參考文獻:
[1]辛繼湘.新課程與教學價值觀的重建[J].課程·教材·教法,2003,4.
[2]王巖,張艷萍,張明強.主體參與式體育課教學模式當議[J].四川體育科學,2004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