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奇勇
【摘 要】新形勢下的課堂模式給我們解決了內容多、時間少的問題。課堂對教師來說,就是教學方式。在課堂改革中,教師應從角色、觀念上轉變,更要做好課前、課中等方面工作的改變,真正做到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發展。這就是高效課堂。
【關鍵詞】高效課堂;創設情景;教學靈活
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高效”體現三個指向,即“效果”、“效率”和“效益”的結合。“效果”指教學結果和預期教學目標的吻合度,反映課堂的“扎實”,不能偏離或悖于教學目標;“效率”指取得的效果與投入時間、資源的關系,追求投入的消耗最低化和取得效果最優化,反映課堂的“充實”;“效益”是教學過程及結果的整體收益,反映課堂的“價值實現”,從整體上能實現學生的發展價值。現結合平時的課堂教學淺談一下我個人對高效課堂的幾點做法如下:
一、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數學因其本身的特殊性,讓不少學生覺得它抽象難懂。要使學生產生學習動力,光講大道理是遠遠不夠的,關鍵是要想方設法使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心理學告訴我們:學習興趣是直接推動學生學習活動的心理因素,它是激發學生求知欲、探索欲的必要前提和主動學習的前導動力。大多數學生的數學成績不好,乃是由于對數學缺乏興趣所致。教師在教學中可根據教學內容,通過運用一些生動形象、直觀有趣的教學手段,為學生創造運用數學的環境;引導學生動手參與,鼓勵學生積極探討。讓課堂學習的每一個環節都能感受到學習步步為營的踏實,體會漸入佳境的喜悅,樹立學習的信心。備課各環節,如情境創設應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相適應,造成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學生的參與欲望,使學生迅速沉浸于自主探究、欲罷不能的境地;達標檢測注重基礎練習,讓每個學生都能通過訓練感受到學習漸入佳境的喜悅,題目設計應注意難度梯度,讓每個學生都能通過訓練真正領悟到快樂的學習境界,樹立起學習的信心。課堂中師生間關系融洽,就會讓學生感覺到課堂氣氛輕松,不但教師樂意“教”,學生也樂意“學”,從而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大大提高。教師要放下架子,既做關心學生的朋友,又做學生心靈、智慧的雙重引路人。為此,教師應花更多的時間和學生進行情感交流,走進他們的學習和生活,讓學生既“敬”你、又“怕”你,“敬”能達到愛屋及烏,“怕”能達到按要求完成你布置的學習任務。
二、課堂學生主體地位的充分體現
高效課堂教學必須強調學生在活動中學習,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發展學生的數感、符號感、空間觀念、統計觀念以及應用意識與推理能力,新的數學課程標準廢除了學科中心論,確立了數學教育應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為主體,體現數學教學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重視數學與學生生活、自然和社會的聯系;體現了數學學習活動的過程性特點;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倡導自主性學習和探究性學習。
教學的目的不僅是讓學生獲取結論,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在獲得結論的同時,情操得到陶冶,智力得到開發,潛能得到發掘,能力得到培養,素質得到提高,而學生的這一認識過程是教師無法取代的。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探索知識的形成過程,不僅可以激發學生探究知識的興趣,而且使學生學得主動,同時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提高課堂效率。重結論、輕過程的教學活動,把形成結論的生動過程變成了單調呆板的機械記憶和模仿練習,學生缺乏對數學的體驗、感受、思考和探究,死記硬背和機械訓練成為數學教學活動的重要表現形式,學生的智慧、天性受到扼殺,個性發展受到摧殘,創新思維的形成成為泡影,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讓學生體會數學來源于生活且服務于生活
數學源于生活且服務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所以我們所學的一切的知識皆是用來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在教學中,我們老師應經常性的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在實踐數學的過程中及時掌握所學知識,感悟到數學學習的價值所在,從而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看周圍的事物,想身邊的事物,拓展數學學習的領域。如用數學知識去說明解釋生活的一些現象,即我們在課堂中一定要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讓他們用變化的眼光去看待問題及生活的關系。例如三角形的穩定性、四邊形的不穩定性等等。
四、課堂教學靈活采取適當的教學方法
課堂教學中絕對的、萬能的、最好的教學方法是沒有的,但不管采用何種方法,都應落腳于是否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否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否則任何方法都是失敗的。計算、概念、幾何、應用題等不同的教學內容具有不同的特點,教師選用的教學方法必須適宜于內容的不同特點,才能提高教學效果。
運用電教手段教學。一堂課只有45分鐘,有些課涉及到概念、定理、注意事項多,它的產生和形成過程相當復雜和抽象。若憑老師邊講邊寫,一堂課很難按時完成任務,學生學起來非常吃力,結果事倍功半。充分運用電教手段,可以更好地把許多抽象的概念和繁瑣的敘述講清楚,屏幕上的圖像和顏色文字一幕了然。
總之,在實施初中數學的高效課堂過程中,教師務必準確定位自己,同時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考慮,激發學生的興趣,加強師生間的交流溝通、合作互助。真正做到與學生心貼心的共處,才能真正提高課堂的高效率。
參考文獻:
[1]高興林,淺談初中數學課堂有效教學[J]文理導航:2010(5)
[2]陳林,如何提高初中數學課堂的效益[J].數理化學習,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