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芳麗
【關鍵詞】 留守兒童;自信心;鼓勵;關愛
【中圖分類號】 G61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04—0041—01
一、用鼓勵的方法培養留守兒童的自信心
鼓勵是培養留守兒童自信心最重要的一個方面,每個留守兒童都需要不斷被鼓勵,就好像植物需要陽光雨露一樣。“心理學研究表明,激勵性評價比否定性評價的效果好。批評和懲罰容易使學生產生消極自卑的態度,降低教育效果;而表揚和鼓勵會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增強教育效果。”雖然我們知道,沒有鼓勵留守兒童就不能健康成長,但受自我情緒和主觀因素的影響,在教育中教師往往不能很好地使用鼓勵的策略去對待留守兒童,尤其是忘記對“調皮搗蛋”的孩子的鼓勵。鼓勵留守兒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深入、徹底地了解留守兒童。每個留守兒童都有自己的特點,所以我們鼓勵留守兒童的方法也應是不同的。這就要求我們要花時間去了解留守兒童的特征,找到一種適合他們的教育方法。比如,有的留守兒童喜歡老師當眾夸獎自己,有的留守兒童覺得能當小班長是老師對自己的認可。
鼓勵是一個不斷進行的過程,目的就是能讓留守兒童得到一種滿足,從根本上剔除他們的自卑心理,增強他們的自我認同感。用這種方法,可以鼓勵他們相信自己,即使父母不在身邊,他們一樣可以完成很多事情,快樂地生活。
二、讓每個留守兒童都有獲得成功的機會
兒童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兒童都有表現自我、期望成功的心理特征。可在平時的生活中,這些留守兒童接觸的大都是整日操勞且不懂教育的祖輩,很少有表現自我的機會。為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教師應充分利用幼兒園這個大舞臺,給他們創造表現的機會,讓他們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長與個性。留守兒童有個體差異,所以對不同的留守兒童要區別對待,這就需要教師因材施教,為所有的留守兒童都創造機會,鼓勵他們參加各種活動,讓他們品嘗成功的喜悅。特別是性格內向的留守兒童,他們由于缺少和人的交流而容易產生自卑心理,所以教師需要對他們付出更多的關照,讓他們得到更多的機會去展示自己。在各種各樣的活動中,每個留守兒童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進步的可能,使每個留守兒童有獲得成功的機會,他們才會有向新高度沖擊的信心,這有利于留守兒童自信心的逐步建立。
三、讓留守兒童融入到集體中
如果讓缺乏自信的留守兒童能融入到班集體中,讓他們感受到老師和小伙伴帶來的溫暖和快樂,那他們也一定是幸福和快樂的,并且在快樂的氛圍里會產生積極向上的心理。這種感受能使他們樂于交流和分享,還能分散他們對遠在他鄉的父母的思念。要想讓留守兒童融入集體,在課堂教學或集體活動中,教師就要經常運用視線接觸來與留守兒童進行心理交流,并采用目光注視或拍拍留守兒童的肩膀的方法來表示鼓勵、肯定、贊賞,或用生動幽默的言語、健康大方的儀表、優美的示范動作,喚起留守兒童的興奮感、驚奇感,使他們感受到幼兒園生活的快樂和有趣。同時,教師還要建立起團結友愛的班級氛圍,讓留守兒童能愉快地相處,注意呵護弱小的留守兒童,鼓勵樂于幫助和分享的留守兒童,讓他們能像兄弟姐妹一樣共同成長。在班級活動中,教師要善于把握每一次機會,鼓勵他們融入到集體中,讓他們多為集體出力,使他們都把自己看成集體中不可缺少的一員,讓集體成為培養這些留守兒童自信心的“肥沃土地”。
四、讓留守兒童感受到家庭的愛
留守兒童的心理很脆弱,自信心很容易受挫,僅靠教師的關心,他們的自信心是很難培養起來的。為此,教師必須做好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聯系的紐帶。教師可以利用班會、主題活動組織幼兒了解各個行業人員工作時的情景,特別是建筑工人、清潔工、送水工等底層勞動人民的工作情景,讓他們真切地感受到父母外出工作的辛苦,感受到爺爺奶奶養育自己的不易。讓他們明白,父母辛勤的付出都是源于對自己的愛,父母離開他們去他鄉工作,都是為了給他們創造更好的生活和學習環境。通過這樣的活動,讓留守兒童明白,其實自己并不孤單,而是一直處于家人的愛和呵護之中。同時,教師要指導留守兒童學會回報愛。每當母親節、父親節、感恩節及中秋節這樣特殊的節日,教師要提醒留守兒童給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一個電話道一聲辛苦,幫年邁的爺爺奶奶做一次家務并真誠地說一聲謝謝。組織這種活動的目的在于縮短留守兒童與家長之間的心靈距離,讓他們的自信心在師愛、父愛、母愛的共同呵護下茁壯成長。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