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涵+陳家梅
【摘 要】在鄉村數學課堂中,學生分析、推理、判斷等思維活動大多以教師的說教為中心,從而導致學生對課堂內容的情況、類別、事理等辨析分析能力較弱。如何將學生個體的靜思默想和生生之間的思維碰撞融通,關鍵是教師需要堅信、發現和激發,讓學生的思維在課堂深度對話中“活”起來。回歸小學數學主體性課堂實質,深度對話,把握學生發展的核心素養,把個體精神和生命發展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關鍵詞】小學數學;主體性課堂;對話;思辨;核心素養
每位學生都有自我適應和成長的內在力量。課堂,是聆聽學生聲音的地方,是尊重學生內在發展的場所,是讓學生成為主人的園地。數學課堂上的對話,應當致力于促進學生更積極的去思考,即因學而思,因思而辨,因辨而慧。學生自由的闡述自己的見解,傾聽同伴的思路,學生在思考、辨析中經歷知識的探究過程。
一、在等待中對話,讓思辨有空間
數學課對進行完滿的智育能夠提供特別廣闊的可能性。有意義的課堂對話推進的前提是學生充分的思考,所以要將課堂節奏適當“慢”下來,相應加強學生動手、思考和感悟的實踐,先讓學生思考、感悟、經歷“猜想—驗證”“發現—論證”的過程,然后上升為理性認識越是看上去簡單的知識,越要讓學生親身感悟,從中獲得“如何思考”的體驗,在此基礎上在推進數學對話才會更有價值、更有意義。
正如張齊華老師有這樣的教學藝術:
師:生活中用到小數了嗎?我們要學會用不同視角觀察問題。(王阿姨買西瓜)
先出示:王阿姨錯誤的計算,8.6×3.2=23.4,你能看出問題嗎?(此時已經有反應快的學生舉起了手,但張老師并沒有著急讓先舉手的學生回答,而是等待越來越多把手舉起來的學生。)
生1:兩個乘數都是一位小數,算出來的積也是一位小數,末尾又沒有出現0,需要驗算一下。(學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張老師給予充分的肯定,但并沒有著急驗證。)
生2:積不可能比24小。
再出示:王阿姨兒子沒有寫豎式,而是這樣計算,你能看懂嗎?(24+1.8+1.6+0.12=?)
此時學生臉上表情就有點豐富了,但都安靜地思考著,還有部分學生在紙上驗算。張老師并沒有再說什么話語,也在靜靜地等待著。當有學生說出,可以畫圖聯系的時候,張老師及時地補充:“數字和圖形結合在一起,將會更加奇妙。”這引導的對話,像在平靜的湖面上投入一顆石子,學生的思辨能力像水紋一樣,散開著……
最后出示:科技現在很發達,營業員阿姨用計算器算,可是計算器出了一些小問題,哪個按鍵壞了會導致計算結果錯誤呢?你有什么想說的?
生:……
課堂笑聲、掌聲不斷,教師和學生之間氛圍也是輕松愉快的,交流很是舒心。張老師機智幽默,一點沒有高高在上的架子,交談之中充滿了對學生的關愛。
二、在師生同呼吸中對話,讓思辨走向深入
1.與同學一起學習,思考、分析、判斷,體現學會學習。
良好的溝通技能不是一張嘴就會的,比如有的學生能夠流暢地說出自己的見解,卻不能傾聽別人的意見;有的學生發現他人課堂上說錯了,會幸災樂禍等。課堂上組內全身心對話交流,有利于產生互惠的協作——相互信任、鼓勵、接納,眼光就會向更遠處看,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小組對話:
其中“儒雅小組”討論設計的計算題并說出理由:
7.5×3.7 7.5×0.75 6.5×4.4
“首先第一道單數乘單數比較難算,會考慮進率的問題,想得多容易出錯;第二道題想考考大家進率考慮周不周到;第三道題設計的稍微簡單點,之前兩道題做蒙了之后思維有點混亂,做道容易的題目。”
2.與同學一起研究,辨析、想象、遷移,體現理性思維。
張齊華老師在這一節課當中,多次出現這樣的話語,“四人小組,琢磨琢磨,互動交流”,課堂給予小組充分多的時間。這才有了學生誤打誤撞設計出出彩的計算題——6.5×4.4。張老師問組長考慮到積的末尾出現0,可以省略不寫的情況了嗎?組長卻很直白地說沒有考慮這么多,卻讓現場的氛圍變得更加輕松愉悅了。張老師“無心插柳柳成蔭”的回答,也是對學生表示鼓勵。
3.與同學一起實踐,發現、質疑、探索,體現批判質疑、勇于探究。
學生自己選擇喜愛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更能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張老師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里的主人公。
對話一:
師:接下來,你們有兩種選擇,仔細聽,第一種,張老師出題給你們做;二是四人團隊,出三道計算題。你們愿意選擇哪種?
生:第二種。(異口同聲)
師:好!既然要發揮團隊的力量,請聽清張老師的要求。一是最多涉及兩位小數,二是思考你們為什么這樣設計?
對話二:
師:(師再巡視的過程中發現一些計算較難的題目,學生沒有算出結果。)現在依然有兩種選擇,一是把題目呈現出來,大家一起解決;二是你先猜想一下,哪兒會出現問題導致算不出結果?
生:第二種(異口同聲,四人一小組交流討論)
小組同學之間面對面、積極地交流。互幫互助、全力支持、互相激勵,同學之間對話的、非對話的活動就能夠作為學習成果的反饋來運用。同時也能使學生明白,大家的思考是相互影響的,對解決課堂問題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在生生互動中對話,讓思辨走向清晰
師:小數乘小數到底該怎么計算呢?你有方法了嗎?有的同學提煉出的方法是很具體的,有的是很高層次的,這取決于你們4人小組討論的深度,帶著這個問題,4人小組再好好商量下!
生1:列豎式末尾對齊,從個位開始算,一次往前進位。
生2:我們小組是這樣想的,先把兩個數換算成整數來乘,再數小數點末尾。
生3:整數法則計算,在數乘數有幾位小數。
在真實學習中,學生有所得;在深度學習中,學生一題多解;在持續延伸中,學生將數學與生活緊密相連。學生在對話中,學會學習并樂學善學,能明確學習的價值,具有主動的學習態度和強烈的學習興趣;能培養較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屬于自己的學習方法;能自主學習,具有終身學習的意識等。
【參考文獻】
[1]劉云霞.在小學數學思維對話課堂教學研究的道路上前行[J].當代教育科學.2015(12):39-44
[2]陳曉剛.在鄉村小學開展合作學習的思考和時間[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0(05-A)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