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敏
摘要: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靈活地創設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對于抽象難懂的數學知識,可以借助多媒體的影像技術,將數學知識生動直觀,學生還感興趣。另外,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還要運用數形結合的思想,激發學生的興趣。
關鍵詞:學習興趣 教學情境 多媒體技術 數形結合
一、根據教學內容,靈活地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緊密聯系學生的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來提高課堂效益,創設使學生在認識上產生矛盾和沖突的問題情境,來激發學生求知的心理狀態,產生學習的迫切需要,上課伊始就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促使學生主動思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講解《有理數的乘方》新課時,可以用“印度國王獎賞象棋發明家的故事”為素材,設置問題情境來引入新課,從而發現規律,嘗試“以此類推第五個、第六個格子中應放多少粒麥子”,再列出計算第64個格子中麥粒數的算式。以此來引入新課,增加了趣味性,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效果立竿見影,學生立刻就集中了注意力。從而使學生在觀察思考、嘗試、列式中,感受到有學習新知的必要,繼而形成穩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望,并依據問題與故事中麥粒放置規律,引發聯想,使學生思維迅速活躍了起來,使學生的全部心理活動參與到了這節課的學習中來。
在復習課上我安排了這樣一個問題情境。已知⊙A、⊙B外切,它們的半徑分別為1cm、3cm,半徑為5cm的⊙C與⊙A、⊙B都相切,請問這樣的⊙C一共可以畫出幾個?在此以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兩圓的位置關系,在認識上已經具備了相切兩圓——內切與外切的兩種位置關系(圖形表象),在此基礎上,讓學生主動探求⊙C的個數(圖形想象),顯然已經具備了條件。問題一提出,我發現原先基礎較差的學生也在積極地參與,很努力地畫著,當他們畫出了兩個、三個⊙C時,臉上洋溢著成功后的喜悅。而那些尖子生同樣有著他們體驗的快樂,當他們把畫出的第五個、第六個⊙C的方法介紹給大家時,臉上寫滿了自豪和自信。用實際問題創設問題情境,能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把數學與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密切聯系起來,使他們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會用數學思考問題,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根據教學內容,靈活地運用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傳統的教學中,只憑教師口頭的說教和黑板上呆板的板書是很難產生強烈的轟動效果和視覺反差,不能給學生留下難忘印象。而多媒體信息技術就能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多媒體的多彩圖像,動態的影像和聲音,可以使情景更生動逼真接近生活,使原本抽象的數學概念,更接近實際,更能體現數學概念的實用性,有利于問題的解決。例如,在講授初中幾何第二冊“軸對稱圖形”這一課時,就可以應用多媒體的鮮艷色彩、優美圖案,直觀形象地再現事物,給學生以如見其物的感受。
再如,在講授“垂直”這一章的概念時,我有目的地設計了一組Flash跳水的動畫,每當畫中人物成功的跳入水中后,其滑稽的動作立即引起學生的注意,當第二次這個人物沒有成功,斜插入水后,畫面的播放器中傳出“啪”的一聲,學生們幾乎全都笑了,一片水花過后,畫面上打字幕“他為什么沒有成功呢?”所有學生幾乎同時說出來:“不垂直”。教師問:“什么叫垂直呢?”接著教師講解了有關垂直的概念。這節課幾乎沒有費什么力氣,就完整的進行下來了,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明白了什么叫“垂直”,甚至到以后,只要提問到不垂直的問題,學生幾乎異口同聲地說“啪”,可見這樣的情景給學生留下多么深刻的印象。
三、根據教學內容,利用數形結合的思想,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每名中學生在平常的生活當中都會擁有一些圖形方面的知識,例如刻度尺和它上面相應的刻度,每天走過的上學和放學的路線也可以當作是一條直線,教室中每名學生的座位等,積極利用學生的這些認識基礎,將學生生活中的數和形相結合的例子轉移到教學中來,從而在課堂上滲透相應的數形結合思想,并充分挖掘教材所提供的一些機會,有效把握滲透數形結合思想的契機。
例如,小亮和母親晚飯后出去散步,從家走了20分鐘之后到達了一個報亭,這個報亭距離他家有900米,母親馬上按照原來的速度回家.小亮看了10分鐘的漫畫以后,用15分鐘回到家里.你可以在線面的平面直角坐標系中表示出二者離家的時間和距離間的關系嗎?這樣對學生進行數形結合思想滲透,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的時候有效運用數形結合的意識。
總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 效益。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向學生提供直觀、多彩、生動的影像,使學生多種感官同時受到刺激,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另外,數形結合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轉化思想和解決問題的意識,還能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