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霞+王燕芳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成為了小學教育的重點工作。通過德育教育不僅能夠優化小學生的道德品質和行為,還有利于提升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小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小學語文教師要不斷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知識,為小學生帶來全新的學習體驗,培養小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和人生觀念,使小學生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 德育素養 滲透
小學語文作為一門語言學科,是小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也是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小學語文具有啟發性和人文性的特點,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思想,規范小學生的行為,健全小學生的人格,充分發揮語文的熏陶和感染作用,提高小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一直以來,小學德育教育都存在著嚴重的問題,如教學觀念空洞乏味,教學模式僵化單一,教學脫離實際等,這些問題限制了德育的有效開展。所以,小學語文在日常教學中應該明確教學目標,聯系語文教材,通過語文學科的特點,有效提升德育滲透力,始終堅持把德育放到教學的重要位置,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把握小學生的個性,全面開展德育教育
眾所周知,小學生個性活潑,好奇心強,對待新鮮事物有濃厚的興趣,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德育滲透的時候,必須要把握小學生的個性,通過多種有效的教學方式,將德育知識傳授給小學生,避免“滿堂灌”或者“填鴨式”的教學手段,要讓小學生對德育有全面的了解和認識。因此,我在日常教學中加強對學情的把握,充分了解每一名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家庭情況、學習能力等,力爭為小學生帶來具有針對性和實踐性的德育內容,滿足小學生發展的需要。比如,講人教版小學語文《狼牙山五壯士》的時候,我首先提出了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問題,以此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同學們,你們誰去過美麗的狼牙山?”“大家猜想一下狼牙山是什么樣的呢?”“五位壯士最終有沒有打敗敵人呢?”小學生的學習興趣立即被調動起來,跟著語文教師一起學習課文。在講解課文時,我主要抓住人物的言行和神態等語句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斬釘截鐵”“走”“同志們!用石頭砸!”“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萬歲”,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還使小學生懂得了美好生活是來之不易的,要熱愛生活,心懷感恩。
二、德育貫穿教學全過程,發揮學生主體性
以前,有的小學語文教師為了迎合學校下達的德育任務,表面上使語文課堂與德育進行結合,實際則缺乏有效的互動和交流,給小學生心理帶來嚴重的影響。小學德育教育需要貫穿于語文教學的全過程,而不是流于形式。語文教師必須要發揮引導作用,讓小學生自主參與到德育活動中,發揮主觀能動性。首先,德育教學要與小學語文的教學內容相結合,小學生學習的大部分語文知識都是源自于課本,如果語文教師所滲透的德育內容過于抽象化,那么小學生會感到厭煩。其次,德育教學還要與小學語文的教學理念相匹配,語文教師必須把“以人為本”思想和“教書育人”思想落到實處,為小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比如,講人教版小學語文《草原》,這篇散文字里行間浸潤著濃郁的草原風情,在教學時我讓小學生自主研究課文,談談閱讀后對課文有什么感想,有的小學生說寫的生動貼切,有的小學生說感受到了作者的贊美之情。接下來,我對文中的重點語句進行講解,如“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展現了內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風光及風土人情,表達了蒙古族和漢族之間的深厚情誼,是作者情感的集中體現,以此引導小學生要學會與人友好相處,團結互助的精神。
三、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增強教學說服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不僅要掌握豐富的德育知識,善于深入挖掘語文教材的內涵,找出隱性的德育因素,更好的為小學生帶來德育學習體驗,增強德育教學的說服力。同時,還要結合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廣泛收集各種教學資源,設計具有針對性和層次化的德育方案,以提升全體小學生的德育素養。語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經過仔細甄選和鑒定的,對于小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具有重要指導作用,現行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課文都是揭示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客觀事實的,這些事實正是對小學生進行德育的最佳素材。比如,講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個小村莊的故事》,這篇課文所講述的主要內容是由于人們對大自然的破環,向大自然的無限索取,導致一個小村莊由有到無的故事。在教學中我會先給小學生播放電子課件,讓小學生直觀清晰的觀看村莊的變化,然后讓小學生口頭描述村莊的變化過程,加深學生對環保的印象。如果語文教師一味的向小學生灌輸環保知識,那么的效果是不明顯的。在學習了這篇課文以后,我讓小學生思考身邊有哪些事物在逐漸的消失,這種與現實生活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更容易得到小學生的認可,便于培養小學生從小事做起,為保護環境盡自己一份力的觀念。
四、創設德育教育情境,注重德育的階段性
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善于創設教學情境,使小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增長知識,形成能力。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同樣也需要創設情境,要把德育知識與語文知識巧妙的融合到一起,給小學生帶來輕松愉悅的學習體驗。同時,語文教師在德育教學時還必須要注重德育的階段性,制定明確的德育工作目標,即每一節課、每一周、每一月、每一季度、每一學期要達到什么樣的德育效果,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的把德育開展下去。比如,講人教版小學語文《我的戰友邱少云》,我特別注重情境的創設,運用多媒體技術設計強烈的視聽效果,以情感人,以情動情,我帶領小學生進入到歌曲的情境中,播放音樂《英雄贊歌》,并且在大屏幕配上課文插圖,使小學生仿佛回到了當時戰爭的年代,心中都無比激動。然后我引入新課:同學們,多少英雄在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那么我們現在就來一起學習一位英雄,他的名字叫邱少云。在講完課文以后,我組織了一次“說英雄,學英雄”的活動,讓小學生暢所欲言,說說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在談談如何向英雄學習。通過多種德育活動,為小學生樹立了學習的榜樣,激發小學生不斷進步。
五、優化德育智育關系,找準德育的切入點
很多小學語文教師把德育和智育當成兩種截然不同的教學工作,其實這種思想是錯誤的,德育與智育應該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共同為小學生帶來成長所需的知識和技能。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正確認識德育與智育的關系,優化教學思路,找準德育的切入點,讓語文教育與德育雙豐收。還要充分發揮人格魅力,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感染小學生,使小學生在耳濡目染中學到更多的知識。在評價學生的時候,需要做到一視同仁,公平公正,把小學生當作塑造的對象,而不是學習的工具。與此同時,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設身處地的為小學生著想,將德育與心理教育融入到語文教學中,為小學生確立正確的生活方向和崇高的理想追求奠定堅實的基礎。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是勢在必行的,新時期的德育工作非常艱巨,小學語文教師要不斷嘗試和創新,深入到小學生當中,為小學生帶來豐富的德育知識,培養小學生健全的人格,使小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道路上越走越遠。
參考文獻:
[1]裴鳳玲.淺談小學語文德育教學中的“情”與“理”[J].作文成功之路,2013,(07).
[2]王樺.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的合理滲透[J].讀寫算,2015,(33).
[3]董磊.小學語文德育滲透的方法芻議[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