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云
摘要:小組課堂互動和課外互助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已經日漸被應用到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學效果極佳。學校和教師要依據初中生的個性特征及思想品德課程學校情況,對該種教學方式進行合理應用,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更加積極主動,提高課程教學質量,為日后該學科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小組 課堂互動 課外互助
一、前言
教育理念的革新,使傳統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教學要求。新型教學背景下,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更加傾向于以自助、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學習,從而增加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讓其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小組課堂互動與課外互助模式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極具適用性,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特點,對其進行合理運用。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現狀
1.教學理念陳舊
當前,初中思想品德課程仍以應試為主,以成績來對學生的日常情況進行評估,教學方法落后,課堂有效性不足,不注重采取恰當的方式對初中生的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等進行正向引導,很難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使他們具備良好的思想品德。
2.教學方法單一
很多思想政治教師過于注重書本知識講解,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灌輸大量的理論知識,沒有為學生預留充足的思考時間和自主學習時間,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效率也普遍偏低。該種教學方式使學生在思想品德課程學習中過于被動,與新型教育理念相悖。
3.教材理解不足
初中思想品德課與社會環境緊密相關,課程調整比較頻繁,知識儲量也很大,增加了教師的日常教學難度。部分教師在短時間內很難對教材知識進行全面理解和掌握,導致教學質量普遍偏低,無法實現思想品德課教育教學目標。
4.師生缺乏互動
課堂中,教師一味地向學生講解書本理論知識,學生經常處于被動接受狀態,課堂氣氛過于沉悶,缺乏趣味性。課堂提問也只是簡單的向學生拋出問題,而沒有對學生進行深入啟發。該種教學方式下,即使學生遇到問題,也沒有第一時間向教師咨詢,導致師生之間缺乏有效互動,很難達到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三、小組課堂互動與課外互助模式研究
1.組建合作小組,營造舒適的學習環境
思想品德教師要依據學生的課程學習情況,對其進行分組。分組過程中,教師需對學生的學習能力、表達能力和觀察能力進行考量,實現最佳分組,將優等生和后進生進行平均分配,使各組之間實力均衡,組內優勢互補,為學生營造一個公平的學習和競爭環境,使該門課程不再枯燥,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小組形式進行課堂互動,能夠擺脫以教師為主的單一教學模式,使思想品德課堂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更加靈活多樣,課堂氛圍也更加活躍,使學生更愿意參與到該門課程學習中,熟練掌握書本知識及內容。
2.培養學生合作意識
依據初中生不同學習情況及課堂狀態,教師可在原有分組基礎上,再次在組內對學生細分,對異質分組導致的學習進度不一致情況進行有效規避。讓組內的優等生在日常學習中對后進生進行幫助,并時刻予以后進生鼓勵,使他們在思想品德課學習中時刻保持最佳學習狀態。通過小組課堂互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不僅能夠提高優等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而且使后進生在日常學習中得到幫助,使他們更愿意參與到課堂學習中,順利完成思想品德課學習任務。
3.培養學生自主合作能力,兼顧教師示范作用
學生初次接觸小組課堂互動與課外互助,對該種教學模式缺乏認識和了解,不能夠從根本上明確具體的小組合作是怎樣的一種狀態,導致教學效果不佳。教師要為學生做示范,讓學生對該種學習方式具備一個清晰的認識,不斷培養他們的自主合作能力。以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做自立自強的人”為例,教師要對小組成員進行引導,使其進行組內交流,說出他們對自立自強的理解,讓表達能力較強的學生進行總結和發言,使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對小組課堂互動討厭課外互助模式具備清晰的認識,并加以實踐。
4.合理評價小組課堂互動與課外互助
該種教學方式,不僅要使學生在課堂上以小組形式進行共同學習,而且也要在課外互相幫助,以鞏固所學知識。對小組課堂互動與課外互助教學方式進行合理評價,能夠激發小組與小組之間的競爭,使組內成員更加團結。例如,教師可采用組內成績共享方式,對小組學習情況進行綜合評估,為學生提供指導,并不斷培養他們的合作能力及人際交往能力,從而在思想政治課程學習中更加輕松自如。
5.通過課外互助尋求學習樂趣,開闊學生的視野
課外互助學習模式是對小組課堂互動教學方式的延伸。教師可依據課堂教學內容,布置課外作業,讓學生以小組形式對課外知識進行研究和探索,通過課外互助共同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該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體會到探索和學習的樂趣,也能夠開闊視野,不斷增強互助意識,對思想品德課具備一個新的認識,更愿意參與到該門課程學習中,以達到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實現思想品德課程教學初衷。
四、小組課堂互動與課外互助模式具體應用
1.準備階段
采取小組成績共享方式,不僅能夠實現組內合作,又能夠體現小組與小組之間的競爭。各小組成員需在能力上達到均衡,才能夠使課堂競爭更加公平。教師要依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對其進行分組。具體實踐步驟如下:依據學生近期平均分,從高到低排名。假定班級成員為40人,每5人一組,分為8組,每組2名優等生,1名中等生,2名后進生,確保各組平均成績基本一致。再將各組中的優等生和后進生聯系起來,1名優等生,帶1名后進生,使小組與小組之間以及組內形成良好的競爭合作關系,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更加積極、主動。
2.實施方法
完成小組學習之后,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測試,檢驗課堂學習情況以及對書本知識的掌握情況。教師給出測試題之后,學生要獨立完成,繼而對小組學習效果進行合理評價。教師要將學生的本節課成績與他們該階段的平均分進行對比,對單個學生本次成績提高分進行計算,得出小組成員提高分總和。采用該種方式對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進行評價,能夠清晰地了解到學生在該學習階段的成績提高情況,進一步對學生的日常學習積極性進行調動。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依據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要求,對課堂內容進行適當延伸,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并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質量。
教師可安排組長對小組得分進行記錄,使小組成員之間能夠相互監督,確保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完成每一節課的教學任務之后,都要評選出最佳合作小組,并對各小組的合作學習情況進行總結,使學生及時發現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進。該學期結束之后,對學生進行綜合評比,對各階段的學習成績進行疊加,評選出最優秀的課堂互動與課外互助小組,予以表揚和獎勵,實現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教學初衷,讓學生在課堂中真正學到知識,并實現精神及人格的升華,為其后期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應用小組課堂互動與課外互助模式,極具適用性。教師要依據課程內容及初中生日常學習情況,對其進行合理分組,在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建立一個良好的溝通互動關系,使他們在課堂學習中更加積極、主動,提高該門課程教學質量,實現思想品德課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覃和莉.小組互動在CBI模式下的課堂教學效果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6,(08):265-266+271.
[2]徐佳.職業學校美術課學生小組課堂互動與課外互助模式研究[J].現代交際,2016,(05):177-178.
[3]趙榮琳.學生小組課堂互動與課外互助模式的研究[J].讀書文摘,2015,(20):223-224.
[4]范秀臣.學生小組課堂互動與課外互動模式研究[J].新課程,2013,(1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