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雋
摘要: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德宏州與緬甸北部之間,開始出現一個互動的“跨境民族教育”區域。筆者以田野調查所得第一手資料為分析材料,對德宏州跨境民族教育的現狀做出分析,并對其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議。
關鍵詞:德宏州;跨境民族教育;現狀
一、德宏州跨境民族教育現狀
德宏州是云南省8個少數民族自治州之一,世居有傣、景頗、德昂、阿昌、傈僳等五個跨境少數民族。德宏與緬甸接壤,國境線長達503.8千米,有24個鄉鎮,600多個村寨與緬甸村寨毗鄰。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今天德宏州跨境民族教育的局面。跨境民族教育在德宏州比較普遍,本次調查采取發放問卷與個別訪談的方式,重點考察了德宏州的六所學校。
(一)德宏跨境民族教育中的高等教育
到德宏師專就讀的緬籍學生主要是緬甸華人華僑,由緬甸華文學校委培,已經持續了很多年,他們零星分布在不同專業的教學班,德宏州僑辦負責學生的學費、住宿費和書費,每年還為成績特別優異的學生提供3000元左右的獎學金;緬甸華文學校則每月為學生提供生活補助400~600元。這些學生畢業后主要回委培學校任教。2012年開始,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專門辦班,連續招收了四屆200多人緬甸學生,他們全都是來自于緬甸克欽邦的克欽族學生。這些學生分為公費生和自費生兩種形式。緬甸克欽政府給予公費生每年3500元學費,每月幾百元生活費,學生畢業后回到克欽邦政府就職或擔任中文教師;自費生費用完全自理,畢業后主要從事旅游業、外貿業和珠寶業等。
德宏高等師范專科學校除了直接招收緬甸學生外,一些中文系的教師還應德宏州僑聯的聘請到緬甸與德宏州接壤的緬甸的南坎、九谷、貴概等幾個地方對緬甸華文中小學校的教師進行培訓,主要培訓現代漢語以及語文教學法等方面的知識。
(二)德宏跨境民族教育中的中等職業教育
2001年經有關部門批準,德宏農機校成立了云南農業大學德宏學院,并招收緬甸學生。2001年9月共招收緬甸學生20人,2004年3月招生12人,2007年9月招生10人,他們主要學習農業機械化、計算機應用、汽修等。
(三)德宏州跨境民族教育中的普通中學教育
瑞麗三中、瑞麗一中、畹町中學這三所學校的跨境學生分為兩種形式:一種為專門辦班的華僑預備班,另一種為普通初中班的緬甸插班生。現將大體情況介紹如下。
1.華僑預備班。由于中國華僑大學招收的緬甸華生基礎太差,于是華僑大學就委托云南華僑補校進行補習,瑞麗三中是其中一個辦學點,其所招緬甸華生將在該校學習一年,第二年到云南華僑補校學習一年,最后升人中國華僑大學學習。學生主要來自緬甸貴概、臘戌、瓦城、木姐、九谷、南坎等地;年齡在16~21歲間;家庭大多是經商;絕大多數為緬籍華人。
2.普通初中班。和瑞麗三中老師交談了解到:緬甸學生自費到普通初中班讀書的情況由來已久,這些學生主要來自緬甸木姐、南坎、臘戌、瓦城等地,也有隨父母定居在瑞麗的;家庭基本上經商;90%為漢族,屬緬甸華人;收費與國內借讀生相同。瑞麗一中緬甸學生的就讀情況與瑞麗三中相似。
畹町直接和緬甸九谷相連,華人華僑較多,畹町中學有教師到緬甸華文學校從教,還有許多華人華僑前來該校就讀。據調查,畹町在1978年以前基本上沒有緬甸學生,80年代、90年代有少許來畹町投親靠友,2000年以后人數明顯增多,近年來更是呈上升態勢,主要原因是中國比較穩定,經濟發展較快。
(四)德宏州跨境民族教育中的小學教育
目前德宏州跨境民族教育中的小學教育主要集中在畹町小學,每年均有5~10名入學。
由于緬籍學生沒有中國戶口,在中國不能報考一般大學,只能讀專門的華僑大學,于是部分家長為了子女的前途,想盡各種辦法將孩子的戶口落入當地親戚家。
二、德宏州跨境民族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受緬甸政府政策制約
20世紀60、70年代緬甸華文教育受到毀滅性的打擊,雖然近年來隨著緬甸政府政策的開放,緬甸(特別是緬甸北部)華文私立學校有所發展,但是由于緬甸的華文私立學校未得到緬甸政府的正式承認,故許多事情不能放手去做,這就嚴重制約了跨境民族教育的發展。
(二)缺乏從事跨境民族教育的民間機構參與
緬甸華文私立學校對中國教師的需求量很大,但中國公派名額十分有限,于是民間渠道輸出華文教師有十分重要的補充作用。但目前德宏州還沒有專門從事教師輸出的民間中介機構,這嚴重制約了德宏州跨境民族教育的發展。
(三)缺乏有效的管理
首先,教育主管部門存在著管理缺陷。各主管部門沒有關于跨境民族教育的管理條例,沒有涉及跨境民族教育學校學生的準確情況,對跨境學生沒有統一的收費標準;其次,從事跨境民族教育的學校對緬籍學生缺乏系統的管理。
(四)無國籍學生缺乏有效的管理機制
調查中發現,跨境民族教育中還存在無國籍學生,他們多數是小商小販的孩子,在讀完初中后,或者回到緬甸經商或者在國內打工,對這部分人的安置成為當地政府的一大難題。
三、針對德宏跨境民族教育中存在問題的建議
(一)加強對邊境地區跨境民族教育管理
各級各類學校招收外籍學生要有具體的政策法規和管理措施,使外籍學生進入我國接受教育得到有序管理,這對拓展德宏跨境教育走出國門十分重要。
(二)進一步加強對邊疆民族地區教育經費的投入和學校硬件建設
由于絕大多數邊民家庭處于貧困狀態,分散在邊境各地,他們的孩子大多數只能寄宿學校,而“兩免一補”教育經費中的寄宿補助難以維持他們最低生活費用,因此,進一步增加邊境地區貧困學生的寄宿費十分必要。
(三)積極研究周邊國家的基礎教育政策和教育發展戰略
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使中國教育走向東南亞,除了增強對邊境地區跨境民族教育的經費投入和政策傾斜外,還應積極研究周邊國家的基礎教育政策和教育發展戰略,這樣才能使我國的跨境民族教育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