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登榜
摘要:準確定位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把推進教師運用信息化手段進行教學的能力為首選,以高層次專家引領,錘煉優秀教師教學思維,與著名信息化技術軟件系統公司開展校企合作,使教師對信息化教學運用能力普遍增強,促進教師在信息化教學大賽、企業實踐中成長,促進名師隊伍建設,實現了“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的目標。
關鍵詞: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名師培養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6)11C-0045-04
江蘇省盱眙中等專業學校(以下簡稱盱眙中專)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核心,以信息化教學大賽為載體,以鍛煉隊伍、打造名師為追求,提高教師教育技術應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學水平,在借助信息化教學大賽活動整體提高教師隊伍素質、培養名師隊伍方面已初步探索出一條新路。
一、信息化教學政策,激勵教師爭金奪銀
(一)準確定位學校信息化建設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指出: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并率先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設,支撐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改革人才培養模式,促進信息技術與專業課程的融合,著力提高教師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的能力和學生的崗位信息技術能力。盱眙中專圍繞文件精神,積極探索蘇北一個縣級職業學校信息化發展之路。經過多次調研,學校決定圍繞“淮安爭第一、蘇北創一流、全省樹品牌、國內有特色”的總體要求,結合當年開始舉行的信息化教學大賽活動,定位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指導思想為:立足課堂、服務教學、高標定位、放眼未來,逐步進行教育信息化建設,以推進教師運用信息化手段進行教學的能力為重點,不斷鍛造一批具有先進的教學理念、多彩的教學藝術、扎實的實踐能力和鮮明創新精神的名師隊伍。
(二)激勵制度推動優秀教師參加大賽
學校專門研究出臺了關于技能大賽、創新大賽、信息化教學大賽的獎勵政策,分別給予省信息化教學大賽一、二、三等獎獲獎選手1.5萬、1萬、0.5萬的經費。該項經費作為提升教學質量的專項經費得到政府有關部門批準,同時在職稱評聘、省級以上培訓等方面對獲獎的教師給予政策傾斜。
二、信息化教學大賽,錘煉教師在實踐中探索
學校以信息化教學大賽項目推進為突破口,提升思想認識,推進信息化工作,形成能用、會用信息化教學的良好氛圍,助推名師成長。
(一)舉行信息化教學大賽交流會
教學副校長林新農作信息化教學大賽培訓講座,展示相關的優秀作品,對信息化教學大賽的內涵進行了詳實的解讀;參加省信息化教學資源能力提升培訓的專業教師代表作交流發言;省、市大賽獲獎教師代表談參賽體會。所有教學骨干、專業帶頭人、參賽教師參加活動。通過開設講座、教師交流,大家對如何有效利用信息化教學資源進行重新梳理;通過觀看優秀作品以及對作品的點評,進一步促使廣大教師對信息化教學大賽進行重新思考。
(二)舉行3D信息化軟件培訓會
重點培養部分教師信息化教學水平,帶動全校信息化教學水平的整體提升,推動學校以信息化教學大賽為抓手,促進現代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廣泛應用,為學校培養用得上、留得住、能創新的信息化人才,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在信息化教學大賽剛舉辦的階段,學校沒有找企業幫助打磨作品,教師只是以粗糙甚至幼稚的作品參賽,通過多次參加市局組織的觀摩會,感悟信息化教學的真諦。另一方面,學校開展教師信息化運用能力培訓,2011年邀請市數控協會、2012年請UG公司對數控、機電、汽修專業教師進行軟件使用培訓。通過培訓,教師能在日常教學中使用軟件設計圖紙、教案,增強了學習信息化技術的信心,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2013年,邀請上海三澤科技公司技術經理作了題為《數字化教學平臺在中國一流教育院校與企業的運用》的講座。學校與上海三澤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合作,對教師進行3D技術培養,使大家了解到數字化教學平臺在中國一流教育院校與企業的運用,信息化能力得到提升。
(三)舉行入圍市賽作品展示、信息化教學研討會
經過系部、學校選拔,市級初選后進入市級現場比賽的作品必須在學校進行展示,校長帶領全體校級領導、中層干部、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參加,管理團隊全員參與,保證對教育信息化理解到位,使參賽變少數人“福利”為多數人參與。經過市級專家評比后能入圍市賽的作品,大多數教學設計能基于現代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和要素安排科學、合理、巧妙,在教師角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互動方式、考核與評價等方面有創新,“做中教、做中學”的教學模式得到體現,教案文本圖文展現信息化教學特點,參賽教師本身體現出來的責任與能力等,既讓與會者開闊了思維,對教育信息化認識與時俱進,又為與會者向高標準看齊、向課堂45分鐘繼續要質量找到了新途徑。
三、深度的校企合作,培養信息化教師隊伍上水平
盱眙中專校企合作一直堅持攀高親,不僅與生產高鐵產品的實體企業——江蘇新正奇進行合作,而且與世界著名的信息化軟件企業法國達索系統公司開展校企合作。
2014年,盱眙中專將法國達索系統公司三維軟件solidworks的代理經銷商——上海三澤公司的“把工業中運用的信息技術手段和工業化思路融入教學”的理念引入到教學理念中;在教學軟件上,引用了法國達索工業應用系統作為教學軟件系統。法國達索系統公司是全球產品生命周期管理解決方案的領導者、3D軟件的先驅。這樣的引用,更新了教學理念,為信息化教學、校企合作取得豐碩成果奠定了扎實基礎。
雙方制定了2014—2019年信息化校企合作5年三步合作計劃。
第一步:教學創新與人才培養,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
這第一步的三階段,走了整整兩年。教師從會使用軟件建模到能熟練設計、制作課件,現在能用capp軟件進行工藝設計、出工程圖紙,成為設計師。部分教師在上海三澤的指導下,可以走到高科技類企業指導企業員工如何高效、高質量工作。通過這種真實的實際項目鍛煉,提升教師對教學的再認識,把工業技術和教學任務利用信息技術搬到課堂上來。
第二步:全面部署達成智能制造所需的信息智能系統和人才進階培養計劃。
在盱眙中專成立CSWA授權考試中心,加強CSWA/CSWP的教育培訓的合作,建立網絡名師工作室,實現與上海三澤信息系統及合作企業的雙向互通。學校從培訓教師中選取5名優秀教師作為名師工作室里的種子團隊,接受信息系統的學習和企業項目的探索研究,把他們培養成教學名師、企業的設計師,既能從事教學,又能服務企業創造高品質的產品。
第三步:培養高水平“雙師型”隊伍,為企業定制高端人才。
培養企業需要的優秀人才,就需要有企業高度協同合作的優秀教師,才能培育出企業需要的優秀人才,所以提高教師的水平是最先要去做的,通過企業技術人員的培訓和項目導航等手段來循序漸進提高教師水平。我們采用工業都在廣泛使用的信息化系統,選擇服務了大量工業企業的公司來開展合作,因為這樣的做法對提升教師教學水平和對接企業合作非常有利。教師通過對企業產品的直接認識,激發學生對機械的學習興趣和認識,引發思考,引導學生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把企業創造的產品用來教學,利用企業產品培養企業所需的智能制造人才。
四、企業實踐鍛煉,提升教師信息化素養
(一)教師作為企業的培訓師參加企業實踐鍛煉
數控專業部分教師與上海三澤技術人員一起現場勘查、項目討論、分工實施,為蘇州廣惠制藥新建廠房規劃與設計,受到飛翔集團廣惠藥業項目總監的肯定;對安徽埃夫特機器人智能裝備公司員工進行設計工具、圖紙標準化、參數化模塊化制作培訓。2015年,兩位青年教師為江陰市液壓油管有限公司員工培訓《機械制圖》中的三視圖畫法、零件圖、裝配體識讀、公差配合、焊接符號等相關技能知識。
教師參與企業實戰,在實戰中進行企業實踐,通過真實的實際項目鍛煉,對教學再認識,提升教師企業實踐的層次,把工業技術和教學任務,利用信息技術搬到課堂上來,促進名師隊伍的養成。
(二)教師參與交互式教學資源的開發、制作
通過共建“數字化工廠交互式實訓中心”,隨時進行教學資源的開發、制作、培訓等方面的合作。這樣的企業實踐,破除了信息化教學和校企合作摸索中存在的難題:缺少設計項目、無法與企業高效協同、競賽與培訓沒有普及化、加工成本高及效率低;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層次不高,不能做三維動畫,無法人機交互,沒有完整的結構化課程,資源碎片化,無法整合,缺少系統化的設計。
五、高層次專家引領,激活教師教學思維
(一)高層次專家引領,思想緊跟時代步伐是基礎
2013年,在盱眙中專的校企合作與信息化建設專題講座活動中,邀請法國達索公司全球教育總監杰瑞米先生作為主講。杰瑞米先生就國外院校的數字化應用、發展趨勢以及校企合作方面的應用現狀所作的精彩講座,讓全體教師了解了當今西方一流教育院校的先進教學手段、教學方法,以及處于世界前沿的校企合作方面的應用手段。
2015年,中國南車集團副總經理、高級工程師張建中為盱眙中專開設了“中國制造2025”專題講座,學校主要教學骨干和管理人員共同學習,上海三澤、江蘇新正奇公司等多位校企合作企業老總同時參加學習交流發言。張建中先生從項目的機遇、項目的挑戰、項目的建設目標、項目的重點工作、項目的支撐保障等五個方面作了題為《適應新常態,開創新局面,實現學校發展新騰飛》的專題講座。
邀請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職業教育與終身教育研究所謝傳兵博士開設專題講座,介紹信息化教學大賽,展示和分析了參加全國信息化大賽的優秀作品,詳細介紹了基于微課程的課堂變革,帶來了最新的理念,使大家對于信息化教學有了更深層次的感悟和理解。
邀請清華大學科研院科研項目部項目主管周亞飛教授一行來校實地調研,與我校教師座談,一起研討信息化教學作品的取材、制作及與教學實際的關系,信息化資源平臺使用,與地方經濟發展吻合度、專業設置、政府支持等相關話題,特別是就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打造名師隊伍的作用進行了深入交流,使參會者理論水平得以大幅提升。
(二)交流應用,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是關鍵
學校要求每年參加省級培訓的教師必須在系部內作學習報告,國培教師、出國培訓的教師必須在全校作學習報告,報告合格后,才能履行報銷手續。通過匯報,在“一人學習,眾人受益”的基礎上,達到捕捉、消化、應用最新理念和教學方案于課堂教學,發現儲備名師隊伍培養對象?!叭巳四艹擅麕?、人人皆成名師”是根本追求。
六、信息化教學實踐,催生教師教學成果
(一)產教深度融合,為企業提供技能服務
利用三維仿真軟件,校企雙方聯合制作三維仿真互動生產工藝流程,完成了江蘇新正奇公司出口美國產品《轉軸》的試制與加工,優化了該產品的生產工藝,并改良了工裝和夾具,成功制定了齒盤的加工工藝和精度控制方法,使產品合格率從50%提升到100%,為企業節約了成本。同時,優化了技能型教師隊伍結構,提高了專業教師素質,打造了一支經驗豐富、專業過硬的教師隊伍。
(二)工業案例教學化,精品課程建設成效顯著
結合實訓實習教學,運用三維仿真軟件,編寫的《鉗工工藝與技能訓練》《車工工藝與技能訓練》兩種校本教材,由中國勞動出版社出版,《SolidWorks實戰教程》由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教材借助企業真實產品,學習內容由淺入深,循序漸進,與產業對接,將現有的信息化教學資源與工業產品對接,有利于工業產品與新信息化技術的有機融合,幫助學生將教學理論與生產實踐有效結合,實現就業零距離對接和教育方式的變革。
(三)熟練運用能力的信息化技術隊伍不斷壯大,理論研究成果顯現
積極參加考證,開拓國際視野。學校140多名教師取得網絡課件設計師或計算機操作員高級工職業資格證書,16名教師獲得國際認證的CSWP證書。教師的信息化技術應用能力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
(四)信息化教學活動催生一批教師成長為名師
林新農老師被選為省信息化課堂教學中心組成員,張紅霞老師成為市數控協會理事,盛修全老師兩次獲得淮安市“狀元杯”技能大賽數控車項目狀元。張紅霞、葛家鑫等青年教師在淮安市職業學校名師論壇上發表演講。從2013年開始,每年都有教師在省市信息化教學大賽中獲得二等獎以上獎次,學校還獲得2015年省信息化教學大賽“最佳組織獎”。2014年,取得省賽一等獎1個、二等獎2個、三等獎1個;2015年,取得了省一等獎1個、省二等獎1個、省三等獎5個,在教學設計、課堂教學、實訓教學3個大項中均有教師獲獎,學校獲省“最佳組織獎”;1人獲省首屆微課大賽一等獎;2016年,29人在省市教學大賽中獲獎。借助信息化教學大賽,還開發了豐富的數字化課程教學資源。每個系部都有教師在省賽中獲獎,他們的輻射帶動作用潛力巨大。
“十三五”期間,盱眙中專將不斷深入推進教育信息化,以三維數字化教學平臺、交互式教學資源為基礎,以企業實際教學案例教學庫為突破口,建設行業領先虛擬仿真實訓室、智能制造檢驗中心和課程研發中心,培養一批有影響的名師團隊,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責任編輯:章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