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鋒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的教育事業也越來越繁榮。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影響下,我國的教育制度也隨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文章立足于小學班級管理現狀,主要分析了以人本化管理理念促進小學班級管理成效的路徑。
關鍵詞:以人為本 小學教育 班級管理 管理措施
“以人為本”作為素質教育的核心理念,不僅體現了我國對人權的重視,更體現出了我國對教育、對學生的重視,課堂教育已經不再是傳統的“你講我聽”形式,而是將學生的權利和地位放在了首要位置,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實力。下文將分析以人本化管理理念促進小學班級管理的成效。
一、以人本化管理理念管理小學班級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課堂教學的和諧發展
傳統的課堂教學大多數都是采用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而學生僅僅起到了聽講的作用,至于教師講課的方式是否符合學生的特點,往往會受到忽略,這就導致了很多學生不適應教師的講課方式或者講課節奏,從而出現了成績下滑或者落后的現象,學生對學習越來越沒有信心,使得教師與學生之間產生些許的距離感。而人本化的教育管理理念可以很好地改善這一現象,人本化的教育管理可以使得教師對每個學生都一視同仁,公平對待每一夜學生,讓學生在班級中感受到家的溫暖,從而使得課堂教學氛圍更加和諧有效。
(二)有利于發展個性化的教學目標
人本化的教育管理理念是指在課堂教學或者班級管理的過程中,教師能夠以學生為主體,讓每一位學生都充分發揮自身小主人的作用,讓每一位學生都對班級的管理和發展具有一定的責任感,并且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為班集體的管理做出應有的貢獻,這樣就會使得每一位學生的特點都得到有效的發揮,從而也就培養了小學生有優勢的個性,為構建良好而又健康的班級體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實現了發展學生個性化的教學目標。
二、以人本化管理理念管理小學班級的策略及成效
(一)采用集體管理制度,培養學生的責任感
人本化的班級管理理念就是要求教師能夠充分發揮小學生自身熱情和好奇的特點,讓每一位小學生都參與到班集體的管理當中,讓每一位小學生都成為班級的小主人,積極發揮自己對班集體的熱情與熱愛,與教師共同建設和諧的班集體,所以教師可以采用集體管理制度,將班集體的管理權利交給每一位小學生手中,具體的實施策略如下。選出一些有主導能力的學生作為班級的班干部,讓這部分學生帶領全班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同時也要給其他的學生一些班級管理權利,例如讓每一位學生輪流當值日班長,一人一個星期,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體會自己班級當中的學習和娛樂氛圍,了解班集體中的不足之處,從而在自身方面能夠有所改正和提高。通過這樣的班級管理體制,可以讓學生積極參與到集體當中,并且能夠自覺地改正一些小問題,培養了小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和班級責任感。
(二)合理運用個性化管理體制,揚長避短
小學生的思維與行為還未受到各方面的束縛與打擾,思想都比較開闊,并且每個小學生都有自身的優勢和特點,如果采用傳統的課堂管理機制,可能會出現學生調皮搗蛋不服管的現象,學生的凝聚力不強,集體主義感薄弱,教師管理起來很不順利,這時就需要教師充分發揮小學生的個性,合理運用個性化管理體制來實現人本化的班級管理。通過讓一些紀律性薄弱的學生充當紀律委員來提高這些學生的自我管理的自覺性,讓學習成績好的學生當小組長,帶領其他學生一起學習,并且能夠無私地與其他同學交流學習經驗與方法,通過這種班級管理體制可以讓學生揚長避短,充分發揮自身的特長。
(三)以人本化管理理念為評價標準,增強學生自信心
學校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學評價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合理正確的教學評價可以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而帶有偏見性的教學評價極有可能毀了學生的一生,所以,人本化的教學評價是符合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的,具體實施策略如下:當學生成績不太理想時,教師應當采用積極地鼓勵性評價,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可以這樣進行評價:該同學非常擅長唱歌,而且在運動會當中積極地為班級爭光,取得了優異的比賽成績,是個很有潛力的孩子,但是本次的考試成績還有待提高,希望之后再接再厲,爭取將學習成績提高,成為一名多才多藝的優秀人才。這樣的教學評價既照顧到了學生的自尊心,同時也體現出了教師人本化的管理理念。
三、結語
小學班級作為小學生的集體,不僅起著培養小學生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的作用,同時也起到了提高小學生集體主義觀念的作用。而人本化的教育正是糾正傳統教育觀念,滲透新式教育理念的正確的教學策略。為了能夠實現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制度,教師也應當積極學習新式的教學觀念,在自身的課堂教學中積極滲透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參考文獻:
[1]王萬順.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班級管理[J].赤子(上中旬),2014,(19).
[2]李強.新課程背景下小學班級管理的創新研究[J].吉林教育,2015,(01).
[3]王瑩瑩.小學班級管理中的“情”與“理性”[J].教學與管理,2014,(05).
(作者單位:山東省鄒平縣明集鎮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