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春
【摘要】 基于工作過程的思想,是當前高職院校教學改革的重要思想。本文圍繞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Java Web開發職業技能,分析了當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工作過程改革理論,重點闡述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設計思路和實施方法,以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使課程建設與職業需求有效地接軌。
【關鍵詞】 工作過程 JSP 教學設計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行業企業對職業技術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在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背景下,各類職業院校的學生數量也呈遞增趨勢。然而現實情況卻是一方面畢業生找到專業對口的工作越來越難,另一方面用人單位卻招不到合適的人才。矛盾的根源主要在于很多職業院校仍沿用傳統普通教育的學科型體系模式,重知識輕技能,導致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與企業用人需求脫節。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進行高職教育改革是唯一出路,基于此,本文嘗試從基于工作過程的角度提出《JSP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設計思路。
一、當前JSP教學存在的問題
當前行業對Java開發人員的需求量較大,很多高職院校都開設了《JSP程序設計》課程,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效果不盡如人意,難以達到用人單位的人才需求,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學校的教學與企業實際用人需求脫節。
傳統的《JSP程序設計》課程教學主要存在以下一些缺陷:一是內容體系大而全,其中不乏一些陳舊已經過時的知識,一些技能在實際企業開發中也應用得很少,但卻花費了學生很多精力來學習。二是課程內容更注重知識的傳遞而不是重在職業技能的培養。三是在教學模式上,即使采用項目導向、任務驅動教學,也局限在針對具體的知識點,缺乏知識的連貫性和系統性,導致學生很難利用零散的知識和技能進行一個綜合的系統開發。四是在教學方法上,教師雖然能夠使用案例教學,但不能很好的結合每個學生實際情況,引導其積極思考、動手實踐,未能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二、工作過程理論
為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實踐技能,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需要不斷探索以變更落后的教學理念和方法,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2O世紀90年代,德國職業教育學者提出了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職業教育理念,稱為以工作過程導向的整體化工作任務分析法(BAG),以勞耐爾(Rauner)教授為首的專家認為:工作過程是“在企業里為完成一件工作任務并獲得工作成果而進行的一個完整的工作程序”,它“是一個綜合的、時刻處于運動狀態但結構相對固定的系統” [1],這一理論于20紀初在德國職業教育中推廣。國內以姜大源為代表的專家借鑒德國經驗,倡導基于工作過程的職業教育課程開發,強調按照工作過程序化知識,著眼于動態行動體系隱形知識的生成和構建,其課程開發過程是一個伴隨學科體系的解構而凸顯行動體系的重構過程[2]。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模式注重以學生為主體,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強調學生在工作過程中的學習體驗和創新意識的培養,重視學生對學習過程的反思和總結,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學習能力。
國內目前關于工作過程的職業教育理論方面的研究比較多,但針對具體的專業和課程進行實踐的研究還較少,本文針對軟件技術(Java方向)專業,結合《JSP程序設計》這門專業核心課程的目標,以工作過程為導向,就課程開發方法和實施步驟進行有益的探討。
三、基于工作過程的《JSP程序設計》課程教學設計
1、課程概述。《JSP程序設計》是我院軟件技術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能夠熟練掌握JSP的常見開發技術,理解MVC設計模式并能熟練運用其開發動態網站,通過實踐,能夠利用程序開發集成工具Eclipse開發基于Java Web技術的網站及企業級應用系統,養成規范的編程習慣,具備團隊合作精神以及初步技術創新能力。
2、工作崗位分析。在對本課程進行教學設計之前,需要先根據專業定位,分析工作崗位,根據工作崗位明確具體的工作任務,從而進一步形成課程體系。通過查詢網上的相關工作崗位招騁信息、走訪行業企業專家、調研往屆畢業生工作信息等形式,得出該領域的主要工作崗位如下:網站設計與開發人員、網站編輯、網站運營工程師、Java Web開發工程師等。再針對這些崗位進行典型工作任務分析,總結其必需具備的核心職業能力,再根據這些核心職業能力有目標有針對性地進行課程的教學設計。
3、教學設計思路及具體實施。本課程的先修課程是計算機基礎、網頁設計與制作、數據庫程序設計、Java程序設計,后修課程是JavaEE程序設計、編程強化、PowerDesigner系統分析與建模等。在教學內容的選取上,根據學生知識的起承轉接,本著以工作過程為導向,實用性原則,課程內容的重點圍繞解決軟件開發項目中所涉及的知識、開發流程、技術框架及項目測試與部署來進行,教學內容主要選取JSP開發環境的搭建、JSP基本語法及內置對象、JDBC數據庫技術、JavaBean和Servlet等模塊,課程的教學設計以分析工作崗位群為出發點,進行典型工作任務分析,總結出核心職業能力要求,以開發完成一個項目(學生信息管理系統)為主線,將其分解為典型工作任務,再與課程的知識模塊相對接。課程整體教學設計思路如圖1示。
基于上述教學設計思路,對項目、任務、知識和能力進一步解構,將其在教學活動中實施,實施的過程見表1示。
在課程的整個教學活動中,改進傳統的理論教學在教室講授帶來的不能即講即練不直觀的缺陷,將理論和實驗教學均安排在機房進行,貫穿項目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法、小組教學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學內容由易到難,從基礎到高級,在學中做,做中學,教、學、做融為一體,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以保證良好的教學效果。
4、課程考核與評價。改革傳統的單一理論試卷考試,采用過程化考核與結果性考核相結合的考核方式,將學生平時的學習情況與期末的結果性考核相結合,更能客觀全面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效果和真實情況。課程考核指標見表2示。
四、結語
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設計是在對真實工作任務和工作過程進行調研的基礎上,對教學內容重新整合,設計學習性工作任務。本文的教學設計思路在實際教學中,已經歷了五屆軟件技術專業學生的教學實踐,課程內容的設計及教學策略也日趨完善,在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自學能力和實踐技能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教學設計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提高了自主學習、項目實踐能力以及創新學習能力。
參 考 文 獻
[1 孫曉奇,李勝,張文嬌.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模式在java課程中的應用[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4.1
[2] 謝鳳靜,王曉虹,陳家海.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課程開發的實踐與研究-“JSP程序設計”課程案例[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