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如銅
摘要:在我國教育事業發展過程中,大學體育教學工作受到廣泛關注,主要因為大學體育教育不僅關乎學生的身體素養,還與學生的意志力產生直接聯系,基于此,大學體育教師在教學期間,必須應用終身體育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體育技能的培養,進而提高學生的體育知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良好的運動習慣與生活習慣,為其后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關鍵詞:大學體育 終身體育 教育策略
中圖分類號:G807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13-0125-02
在大學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重視學生的基礎體育能力,在改進教學方式的基礎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優化學生的體育知識學習體系,在培養學生終身體育能力的基礎上,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使其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一、終身體育教育內涵
終身體育是相關人員在分析現代社會對體育需求所提出的教育理念,在大學生體育教學過程中,是大學體育教學的改革標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大學體育教育質量。在此過程中,終身體育教育內涵包括以下幾點:首先,終身體育教育核心就是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與生活質量,使得學生在終身體育教學中取得更多收獲。其次,大學體育教師培養學生終身體育能力,可以傳授學生體育運動技能,使得學生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促進學生畢業后體育鍛煉體系的優化。再次,大學體育教師在樹立終身體育教學理念之后,可以培養學生自主鍛煉能力,在激發學生體育鍛煉興趣的基礎上,提高學生體育鍛煉積極性,使其在畢業之后的生活中也可以進行體育鍛煉,對其后期的身體發展起著較為直接的影響。最后,大學體育教師在教學中實施終身體育教育,可以與學生共同明確教學目標,進而提高大學生的身體素質。[1]
二、終身體育意識
終身體育意識就是個體在實際發展過程中,能夠終身進行體育鍛煉,并且自主參與相關體育活動,確保能夠達到終身體育意識要求。同時,個體還要根據身體成長規律進行體育鍛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個體的身體素質。大學體育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終身體育教育的過程中,可以對身心發展較為成熟的大學生進行個性培養,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升大學體育教學質量,達到培養學生終身體育鍛煉能力的目的。由于當前很多大學生在體育鍛煉期間缺乏良好的指導與聯系,在運動場上的鍛煉不能達到預期效果,長此以往就會對體育鍛煉失去信心。因此,作為大學體育教師,必須在全面分析大學生心理特點的基礎上,引導大學生接受體育教育,使得大學生形成良好的身體素養,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培養大學生終身體育的能力。[2]
三、大學體育中終身體育教育作用
在大學體育教師對大學生進行終身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認識到此類教學模式實施的重要性,確保能夠更好地對其進行終身體育教育,進而優化大學生體育鍛煉體系。首先,在大學體育教學中實施終身體育教育可以提高教學質量,主要因為大學生正處于青春年少時期,雖然有很大的進步欲望,但是,由于大學生缺乏相關經驗,導致其發展受到較大局限,因此,在大學體育中實施終身教育可以滿足大學生的鍛煉需求,確保在為其提供良好教育的同時,達到形成健康體魄、養成終身體育意識目的。其次,大學體育中實施終身體育教育可以有效提升大學生的身體素質,使其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并且在大學生畢業之后,會積極參與到體育鍛煉中,不僅可以緩解工作壓力,還能提高個人身體素質,為其后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3]
四、大學體育教學現狀
當前,在高校體育教師實施體育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較多不足之處,影響大學生體育素質的提升。首先,部分大學體育教師在實施教學工作的過程中,還沒有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不能根據大學生的年齡特點與個性發展需求制定完善的教學方案,使得學生在體育知識學習期間,無法養成終身體育的教學習慣。其次,在大學體育教師教授大學生體育知識的過程中,還不能創新教學模式,無法根據大學生的體育基礎情況制定教學方案,導致大學生對終身體育形成錯誤的認識,如果高校體育教師不能意識到此類問題的嚴重性,就會對其造成較為不利的影響。再次,大學體育教師在教學期間,不能根據大學生的學習需求制定“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案,無法促進大學生個性發展,不能培養大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使其在日后工作與日常生活中無法參與到體育鍛煉活動中,對其身體健康造成較為不利的影響。最后,在高校體育教學期間,部分體育教師專業素質較低,不能認識到自身體育教學技能與終身體育觀念的重要性,一味要求大學生參與到傳統體育鍛煉活動中,導致出現較為嚴重的教學問題。同時,部分大學體育教師在教學期間,不能階段性地學習先進體育教學技能與知識,無法提升自身專業素質,難以完善大學體育終身教育教學模式,導致大學生的體育素質受到制約,無法發揮大學體育教師的優勢。此類問題的產生,會嚴重抑制大學生體育素質的提升,對其造成較為不利的影響。如果高校體育教師與領導人員不能意識到此類問題的嚴重性,將會抑制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的有效發展,難以提高大學體育教學質量。
五、大學體育中實施終身體育教師措施
在大學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注重終身體育教學工作的實施,保證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制定有針對性的學習方案。
(一)樹立終身體育意識
大學體育教師在實際教學期間,必須重視教學改革工作,保證能夠樹立正確的終身體育意識,確保能夠在培養大學生終身體育能力的基礎上,增強大學生的發展效果。此時,大學體育教師要積極引導大學生學習體育知識,利用各類教學方式激發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優化大學體育教學體系的基礎上,促進大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
(二)建設專業素質較高的教師團隊
大學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重視自身專業素質,保證能夠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同時,大學學校還要建設專業素質較高的教師團隊,確保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因材施教”教學方案,在培養學生終身體育能力的基礎上,不斷改革大學終身體育教學模式。[4]
(三)創新教學模式
當前,多數大學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在應用傳統教學方式,無法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制定教學方案,導致學生在學習體育知識的時候,無法提高自身學習效率,對其發展造成較為不利的影響。因此,大學體育教師在教學期間必須重視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要階段性地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在轉變學生學習態度的基礎上,優化學生的學習體系。同時,大學體育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掌握體育鍛煉方式方法,并且凸顯出學生的課堂主體位置,確保教師能夠根據相關要求實施教育教學工作,在激發學生體育知識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鍛煉能力。[5]
(四)重視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
在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重視大學生體育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確保能夠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積極改善學生的學習體系,使得大學生在掌握體育基本理論知識的情況下,提高自身鍛煉效率。同時,高校體育教師還要凸顯大學生的課堂主體位置,逐漸培養大學生良好的鍛煉習慣。
在實際教學期間,高校體育教師要致力于創新教學指導觀念,摒棄傳統的教學方式,打破傳統體育教學模式的局限性,在適應學生年齡特點的情況下,探索大學生身心發展需求,進而制定完善的教學方案,編制出適合大學生終身體育發展的教材,并且將教學內容與大學生職業發展、生活方式有機結合,進而培養大學生的鍛煉意識與終身體育參與意識,督促學生掌握體育運動技術與技能。
(五)制定個性化培養教學方案
在現代化高校體育教學期間,體育教師必須根據大學生的個性發展情況制定個性化培養教學方案。主要因為大學生在體育學習期間,存在較大的差異性,教師必須采取一系列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培養,充分發揮大學生個性優勢。同時,大學生的終身體育理念尚未樹立,其性格、天賦與愛好等都存在較多不同之處,只有促進大學生體育的全面發展,才能為其創造良好的條件。在此過程中,高校體育教師要重視每一位大學生的個性發展,并且引導大學生在社會與集體中作出自身貢獻,在提高大學生體育成績的基礎上,優化大學生的體育學習體系。
(六)編制新型體育教材
在大學體育教師終身體育教育過程中,必須根據學生實際發展需求編制個性化的體育教材,進而提高大學體育教學質量。主要因為當前多數高校體育教材內容狹窄,只能對大學生進行少數娛樂體育鍛煉,無法引導大學生接受大眾型的娛樂體育鍛煉,這對大學生終身體育的發展造成較為不利的影響。基于此,大學體育教師必須制定完善的體育教材,根據大學生性格、特點等編制新型教材,在滿足不同大學生需求的基礎上,激發大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學習積極性。另外,大學體育教師還要給予大學生選擇運動項目的權利,并且將娛樂體育鍛煉與終身體育教育聯系在一起,使得大學生的體育素質有所提升,為其后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六、結語
大學體育教師在實施教育教學工作的過程中,必須重視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保證大學生在畢業之后還能堅持身體鍛煉。這就需要大學體育教師能夠制定完善的教學方式,優化終身體育教學體系,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創新終身體育教學方式,保證能夠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終身體育積極性,使其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侯健,陳健.大學體育教育中的終身體育教育探討[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4(6):107.
[2]申全.大學體育教學中的終身籃球體育教育[J].當代體育科技,2015,5(3):134+136.
[3]董強.大學生體育教學中的終身體育教育分析[J].體育時空,2014(23):56.
[4]李騰.淺談終身體育教育與大學體育教育改革[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2(16):144.
[5]侯健,陳健.大學體育教育中的終身體育教育探討[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4(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