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君
摘要:評講課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小學語文作業或習題的講評,只有通過教師的認真分析、精心設計、智慧引領,才能激發出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提高講評的實效性。通過評講過程的參與互動及驗證,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讓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全方位的發展和提高。
關鍵詞:評講效率 語文能力 訓練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13-0179-02
評講課,是教師針對學生考試或測驗或課外練習、作業情況所進行的評議講解課。它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在教師有重點地講評、有指向地訓練、有邏輯地分析、動靜結合的課堂活動中,幫助學生及時發現和糾正所存在的問題,鞏固基礎知識,發展思維能力,同時促使教師對教學過程進行反思,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從而提高學科教學質量。
但綜觀當前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教師更多地把精力放在新授課、復習課的教法學法的研究上,重視新知識的傳授和鞏固,相較之對評講課的教學研究,卻是“行客凄涼過,村籬冷落開”。在評講課中,教師更多采用的方式是只練不講或以講代評,甚至出現只改不評。形式單一,方法陳舊,效率低下成了評講課的痼疾。呈現出以下誤區:
誤區之一:有講無評。
教師把評講課上成了對證答案課,對訓練中的題不分輕重緩急,逐條講解。只講對錯,不評緣由。只給答案,不需要學生的思考和參與。這種任性而自私的評講方式只會造就一批應試機器——不會獨立思考,只會死記硬背答案的學生。
深究我們評講的目的,是為了促使學生深化認識,不斷構建、完善知識的過程,并不是讓學生僅僅知道習題的對錯,忽略思維訓練的過程。數學課講究分析數理,語文課同樣也有思維的訓練,因果根源,有理有據。尋根朔源,方知始終。對于這種教師只重視自己對題目的體驗,忽視學生的理解和感受,對每一道題,只講應怎么解,看不到學生的錯誤類型、錯誤原因,也沒有針對性的提醒,沒有防止和避免錯誤發生的措施,就失卻了評講的目的性,使得課堂低效而乏味,學生思維機械而僵化。
誤區之二:有評無據。
教師在評講前未批改或草率批改,對錯誤題型、出錯學生情況疏于統計,對學生練習完成情況只作蜻蜓點水式的評價,評價缺乏充分的依據,失卻了評價的針對性。讓學生感覺評價的對象不是我,言之諄諄,聽之藐藐,評價失卻了有效性。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是教師對評講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匆匆而就,草草了事。缺乏對學生錯因的分析,缺少自我反思,沒有根據學生知識掌握情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措施。
誤區之三:只講不練。
評講的目的是解決問題,形成或提升學生解題能力,就題解題的做法不可取。在相關題評講結束后應予以追蹤性或拓展性的訓練題,讓學生體驗、感受、感悟。否則,老師的講解便成空頭說教,造成的后果是學生對所學知識不能靈活運用,不能舉一反三,變式運用。
如何提高評講課的效率,讓學生的語文能力真正有所提高呢?筆者有以下幾點思考:
一、抓準訓練點
1.錯誤率較高的題目
英國心理學家貝恩布里奇曾說過:“錯誤人皆有之,作為教師不利用是不可原諒的。” 課堂是學生出錯的地方,它是伴隨學生一起成長的伙伴。教師應用資源的眼光來看待學生練習或試題中的錯誤,它不僅反映了學生的學習情況,也是學生思維的真實反映。所以在講評課上,我們應該梳理出學生帶有普遍性的問題,典型錯誤的內容、知識的缺漏。幫助學生回顧解題思路,找出學生思維的“死角”或偏差之處,通過辨錯、識錯、糾錯、防錯,讓學生不斷彌補認知盲區,完善認知結構。
2.出錯較多的學生
作為教師,不要苛求學生答案的絕對正確。要允許學生出錯,多一份寬容和理解,并將錯誤作為一種促進學生情感發展、智力發展的教育資源,正確地、巧妙地加以利用。出錯較多的學生一般都是學習基礎較差的孩子,對于這部分學生,教師要有更多的耐心和指導。在評講時,教師應重點關注這部分學生,他們更加需要學習上的幫助和大家的鼓勵。
3.經典題型
評講課最忌逐題講解,為了提高評講的實效性,教師在課前應精選一些蘊藏著豐富的內涵,具有舉一反三的作用的評講題目,重點突破。如何選擇經典題型,就需要教師課前深入了解本班學生的學習情況,對照課標要求,明確訓練目標,編制典型例題,完成變式訓練。讓學生充分感受中國語言文字的廣博與魅力。
二、練動為主線
語文評講課的最終目的就是查漏補缺、拓展延伸、靈活運用、鞏固提高。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在教學中,通過動、靜交替,講、練結合,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于學習,使學生的大腦始終保持興奮狀態,這樣,有利于課堂教學的優化,提高評講課的實效性。
三、點評相結合
學校的一切教育教學活動最后的落腳點就是學生的發展——全體學生的發展、全面和諧的發展、終身持續的發展、 個性的發展。如果我們的點評課還僅僅停留在教師主講,學生做筆記的被動學習狀態,學生的學習興趣何在?參與的學習才是有效的學習。教師一定要將指點與評價結合起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他們做課堂的主人,自我認識,互相評價,共同提高。
四、激勵促成長
由于在評講課上,我們看到更多的是學生犯的錯誤,尤其是遇到學生一錯再錯的情況時,總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指責、批評之言常有,而這時,我們教師更應該有一顆寬容之心,善待出錯學生,態度友善,耐心幫助。親其師,信其道,順其行,通過有趣的活動,鼓勵的話語,合作的團隊,讓評講課上消除冷漠,充滿友善,增強信心,讓學生在知錯糾錯中發展提升與成長。我們的課堂才充滿了生命力!綜上所述,小學小學語文作業或習題的講評,只有通過教師的認真分析、精心設計、智慧引領,才能激發出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提高講評的實效性。通過評講過程的參與互動及驗證,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的講評,就不只是讓學生弄懂一道習題,解決一個問題,掌握一種方法,而是整個語文素養全方位的發展與提高。
參考文獻:
[1]徐峰.作業講評,也應重視學生的主體參與[J],理科愛好者,2009,1(3).
[2]譚燕萍.新課標下的語文互動課堂[J].新課程研究,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