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元旦
摘要:寫作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想引導中學生掌握寫作技巧我們就必須摒棄傳統的抽象理論說教,要開放話題,讓孩子們寫我所想,只有這樣才能充分激活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喚起寫作需求,然后才能為深入探索寫作方法,積累寫作素材等奠定基礎。本文聯系寫作教學實踐,對怎樣指導高中生提高寫作技巧進行分析與討論。
關鍵詞:寫作教學;寫作需求;積累素材;自改互改
寫作是語文考查的重頭戲,在高考中也占有很高的比值,它是學生綜合語文素養的體現。但是教學實踐中我們會發現許多學生抱怨作文難寫,教師抱怨作文難教,都不知道從哪下手。因為傳統的作文教學多停留在抽象的寫作理論解說,并沒有形成技能指導與實踐融合,這就要求我們在寫作教學中一定要抓住學生的表達心理,開放話題,喚起學生的表達欲望和寫作需求,充分激活他們寫作的主觀能動性,變“要我寫”為“我要寫”,然后再結合實際生活積累和提煉素材,唯有如此方能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提升寫作技能。鑒于此,我們聯系一線教學實踐從下面幾個方面進行分析與討論。
一、巧設靈動話題,喚起寫作需求
實際上許多學生不愿意寫作文和我們總是設定寫作話題不無關系。傳統的教學中,我們往往以寫作理論的形式規定學生那一段寫故事,那一段升華思想,這樣無線之中就束縛了學生的創作自由,久而久之就會對寫作喪失興趣和信心。鑒于此,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技能,我們首先就要打破傳統的教條主義,通過靈動、活潑的話題“撬開學生的口,驅動學生的手”。筆者在寫作教學中從不刻意讓學生去拔高思想,他們只要寫出自己的所見所聞和真實感受就是好作文。在這種思想的驅使下,同學們逐漸對寫作產生了興趣,這里以記敘文和議論文兩個常見文體為例進行幾點寫作規律與技巧分析。
1.記敘文
記敘文是最常見,也是最常用的一個文體。但是如果我們刻意要求寫作中拔高思想,不但會養成學生死搬硬套的寫作毛病,還會讓讀者覺得畫虎不成反類犬。所以筆者在教學中就只讓同學們寫自己看到和經歷的故事,順便寫自己當時想法。當然,有時候為了吊人胃口,我們還可以采用倒敘、插敘等手法……這樣引導,將寫作理論融合到實踐操作中,同學興致盎然,全然沒有覺得是在創作,這樣的作文能差得了嗎?
2.議論文
議論文沒有故事情節而讓許多同學覺得枯燥無味,有的學生甚至反應:“別說寫了,議論文我讀都讀不下去”。議論文真的那么枯燥嗎?是沒有從學生適合的認知角度切入罷了。筆者就曾借助這位學生提出這個命題的檔口,引導同學們進行了短暫的討論,這個過程中無論是正方還是反方都努力尋找論據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最后,筆者告訴反問:“你們不是覺得枯燥嗎?不是覺得難嗎?怎么剛才辯論的熱火朝天的?”其實,將辯論中的論據加以書面整理這就是議論文,您說誰不會?
所以,議論文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去關注社會焦點,提取校園熱點。社會焦點、校園熱點,讓他們通過對周邊環境的認知來獲取正確的價值取向,從而積累積極的命題和論證方法。比如我們可以讓同學們針對環境問題展開“霧霾與工業發展權衡”、“南水北調的積極意義”、“房價與工作積極性”等最近的大家感興趣的話題進行口頭討論。如果說寫作大家有心理陰影,那么討論是我們隨時隨地都在進行的交流與溝通,所以我們就鼓勵大家發表自己的觀點,于是乎同學們見仁見智,滔滔不絕,最后經過書面整理捋順論點論據,這就是一篇成功的議論文。
二、課外拓展閱讀,積累豐富素材
閱讀是信息的輸入,我們只有通過閱讀才能吸收和掌握更多的寫作技巧和字詞用法等基本寫作素材。這就要求我們除了掌握課堂基本的文本閱讀以外,還要積極利用課余時間拓展課外閱讀來豐滿學生的寫作素材,啟迪和熏陶學生的情感。需要強調的是,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所以我們除了拓展閱讀面以外更重要的我們要通過生活經歷和體驗來積累真實的材料。然后通過訓練,讓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挖掘同一材料中的多種使用價值,并且學會比較、分析、滲透,使用同一個材料不同側重點寫不同主題、不同深度的文章。
比如我們學習了魯迅先生的《祝福》,就可以讓學生拓展閱讀《阿Q正傳》《狂人日記》等魯迅先生的其他小說,讓同學們系統學習和認知魯迅先生是如何發揮以形傳神寫肖像、立片言盡顯人物精神、細節彰顯人物性格等技巧的;學習《雷雨》后讓大家拓展閱讀老舍的《茶館》……通過拓展閱讀讓學生學習名家的如椽之筆,然后再結合自己的生活進行寫作,如此才能將理論學習轉換成自己的技巧和能力,將小說中細膩的人物刻畫方式及故事鋪陳吃透、學精,使作文水平再上一個臺階。
三、鼓勵自改互改,養成良好習慣
曹雪芹寫《紅樓夢》尚且“批閱十載,增刪五次”,可見養成良好的批改習慣是寫作成功的重要因素,它能夠使得人文素養融合到寫作習慣之中。教學過程中,首先我們要指導學生展開互動欣賞與點評,這樣才能充分學習他人的長處彌補自身的不足。古今中外許多大作家,不但善于向作家學習,還能向師友以及一般讀者求教。相傳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每作詩,令老嫗解之,問曰:‘解否?嫗曰:‘解,則錄之,‘不解,則又復易之。”由此可見互評的重要性,教師可以讓全部進行傳遞習作,然后逐一修改;也可以選出重點的幾篇文章然后進行集體交流修改。修改的要求應該包括:①修改基礎問題,包括字詞句子的問題;②主題問題,包括作文選材是否恰當、新穎,中心是否明確,還可以對語句特色、寫作特色等;③寫上鼓勵化的評語,共同進步。修改習慣的養成能夠使得學生正視寫作的方法,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把修改作文看作一種思維過程,養成自己改的能力,這是終生受益的。
上文是筆者聯系多年的一線高中寫作教學實踐對有效提升高中生寫作技巧的幾點心得體會。總而言之,寫作不能空洞,不能盲目拔高,空喊口號,而要言之有物,要有針對性。所以寫作教學中我們一定要能抓住學生的認知和發展規律,以切近生活的筆觸啟發學生巧妙的寫作方法,持著循序漸進,授之于漁,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我要寫”的驅動下完善寫作技巧,提升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