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曉琴
[摘 要]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擯棄“教教材”的傳統(tǒng)觀念,樹立“用教材教”的教學思想,靈活、富有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利用教材及生活資源,訓練學生動耳、動眼、動腦、動口、動手的習慣,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和能力,注重學生的參與、情感體驗、思想共鳴。教材的活用策略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看圖解讀;聽錄音,復述材料;合作學習,小組活動;巧用教學場地,創(chuàng)設真實語言環(huán)境。
[關鍵詞] 語言操練;聽力訓練;教學設計;活用教材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英語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就教學內(nèi)容和思想情感交流的交際過程。而課程在內(nèi)容編排上只起了提綱挈領的“骨架式”作用,給教者卻留下了很大的填充、編排、組合和修改的空間。因此,它要求教者將這個“骨架”變成一個極具生命力的鮮活個體。所以,要把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落實在以人為本的教學過程中,活化教材就成了教師的當務之急。筆者在進行了一些嘗試,提出以下幾點策略。
一、看圖解讀
中學英語教材(Go for it)在編排時特別注意趣味性和情景性,并配有豐富多彩的插圖。這些插圖多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人物、動物、動作畫面或漫畫形式,形象直觀,能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新的語言材料,學會新的詞匯。同時,畫面還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用他們所學語言進行問答、交流的場景。
通常,我會指導學生先讀圖畫,在學生讀圖之前要設計好問題,如:What do you see in the picture?What happening in it ?Can you use your imagination to make up a story?通過回答這些問題來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識圖、看圖說話的能力。
在此基礎上,教師進一步指導學生讀圖、分析圖,讓學生自由分配角色,以對話的形式結合圖片進行情景再現(xiàn)。學生可以通過肢體語言以及表情進一步豐富圖片內(nèi)容,同時這也不失為一種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的手段。
當老師引導學生讀完圖并且解讀完語言材料后,可以要求學生脫離文章,只看圖片進行復述:Dont look at the article retell the full text according to the pictures。這樣可以提高學生上課的效率,還可以起到鞏固新內(nèi)容的效果。
提問是教師開展任務型教學活動的常規(guī)性行為。一方面,訓練學生積極思維、快速反應的能力,活躍了課堂氣氛;另一方面,反復呈現(xiàn)新的目標語言,語法結構等,為學生進行后面的聽、說、練等活動做好了準備。巧用插圖,引導學生快速進入教學情境,在課堂教學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邏輯能力、口語表達能力等。
二、聽錄音,復述材料
課文中所有的對話都配有錄音,力求每個任務的設計都在操練一種技能的同時支持其他技能的學習,對于聽力練習,首先我會讓學生瀏覽要點、明確要求:接著聽錄音,弄明大意(once),完成聽力練習(once again);校對答案之后,指導學生根據(jù)練習答案要點,簡述聽力材料。新的目標語言在一遍又一遍的聽說活動中被學生熟練掌握了。如下面的聽錄音,完成表格:
What do Gina and Paul think of each thing?
Thing Gina Paul
watch ( loves (doesnt mind
sunglasses (likes (likes
scarf (cantt stand (doesnt like
wallet (loves (like
校對答案之后,我讓學生試述Gina,Paul的喜好。
T:What does Gina/Paul think of each thing?
S1:Gina loves the watch and the wallet. She likes the sunglasses. But she cant stand the scarf. Paul likes the sunglasses and the wallet. He doesnt like the scarf and doesnt mind the watch.
T:Good job! Then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se things?自然地引出了學生自己的觀點。
S2:I love the watch.I like the sunglasses.But I dont like the scarf or the wallet.
新的目標語言在復述過程中又一次得到了練習,同時把對話材料轉述成短文,幫助學生復習了動詞形式和人稱的對應變化。
這節(jié)課的課后作業(yè)設計為: What do Gina and Paul think of these things?根據(jù)表格寫短文,即把上文S2的口述寫下來,從筆頭上鞏固新的目標語言。借助教材,聯(lián)系生活,通過看、聽、說、寫一連貫的活動,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實際語言應用能力,讓其從體驗、實踐中獲得了學習語言的樂趣。
三、合作學習, 小組活動
對于互動,“Go for it”的練習中有設計適合學生開展的結對活動。聽力活動之后的應用目標語言進行的半開放的語言操練,多是學生結對重復對話或就上下文話題談自己的認識、看法,通過彼此交流,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復現(xiàn)新語言。小組活動,自由交流,學生參與度大,溝通面廣,在短時間有大量的操練,發(fā)揮了主體作用,又避免了枯燥感,同時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得以培養(yǎng)和發(fā)揮,表達能力、自學能力和溝通協(xié)調(diào)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
在談到環(huán)保,話說 “save animals; save the earth ”時,我設計了貼近生活實際的問題。
Groupwork:Do you like visiting zoos? Why(not)? How often do you go there? Do you think its necessary to build more zoos for animals? Give the reasons.
同學們積極交流,激烈爭論。檢查結果意見分兩派: Zoos are terrible places for animals. Zoos are for animals families.就這正反觀點,男女生各挑四名,分正反方,當堂組織了一場辯論。雙方同學各抒己見,有理有據(jù),觀點鮮明,難分伯仲。最后大家評出最佳辯手一名S3,她方的觀點是:Zoos are terrible places for animals.
S3 says: I think nature is wild animalsreal home. they should play and run with their animal families. They should be allowed to look for food by themselves. then, I believe that they must live more happily. We have to obey the nature rules .Lets try our best to help save the earth. Both man and animals, village. (Claps)
通過這場辯論,學生學習和掌握了目標語言,培養(yǎng)了發(fā)表個人見解、表達思想的能力,增強了環(huán)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課后作業(yè)布置:被保護動物與環(huán)境,小組合作。此活動讓學生認識到環(huán)保可以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四、巧用場地,創(chuàng)設真實語言環(huán)境
眾所周知,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課堂教學可以增大課堂容量,使教學內(nèi)容的呈現(xiàn)更加直觀、生動、形象,易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但這種方法在使用過程中會受到一些條件的限制,常規(guī)課堂教學要求老師能夠隨機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教學。比如,新目標七年級下 Unit2 Section A There be 句型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有關學校建筑物圖或是學生家居圖來進行教學,也可以是直接利用所在教室的真實環(huán)境如門、窗、桌、凳、教師、學生、組員等各種實物進行教學。例如: There is a teacher and forty students in our classroom. There are two doors and five windows in it ……還可以布置說話練習,讓學生用所學句型說說自己書包里的物品等。這樣,學生能在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中學習使用There be 句型,就能真正地理解其含義,真正地掌握其用法。
當然,英語學科的特點是難學易忘。學生課堂上接受了大量的語言信息,進行了多種形式的學習,看上去似乎已經(jīng)掌握了所要學的知識,但是如果沒有及時地進行復習鞏固,就會缺失語言環(huán)境,學生很快就會忘記所學的知識。因此,英語課堂上的及時訓練和課后的復習鞏固就顯得更加重要。教師應該精選恰當?shù)木毩晝?nèi)容及方式,讓學生在課堂上和課后都能進行有效的聽、說、讀、寫的訓練,以達到鞏固提高的目的,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顯然,英語課堂要突出一個“動”字,教師啟動、師生互動、學生主動。教師要活用教材,精心設計,積極引導學生動眼、動耳、動口、動手、動腦,積極開展看、聽、說、讀、寫等活動。學生在有聲的語言環(huán)境中積極表達、交流、討論、思考,綜合語言應用能力得到了提升。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情感態(tài)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
責任編輯 陳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