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瓊+++李波波
【摘要】為推動地方高校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教育部提出要推動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型發展。同時,山東、廣東、湖南等地開展了高職本科教育試點。本文依托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與湖南科技大學聯合進行高職本科教育人才培養方案,對應用型大學轉型背景下的高職本科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應用型大學 高職本科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7-0178-02
2014年教育部提出引導一批普通高校向應用型高校轉型,眾多省份推出了高校轉型計劃。同時,山東、廣東、湖南等地開展了高職本科教育試點。高職院校和本科院校聯合辦學,這是目前大多數試點省市采用的方式[1]。高職本科怎么辦、怎么辦好、怎樣辦出優勢成了目前高等職業教育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
本文依托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與湖南科技大學聯合進行高職本科教育人才培養方案,對應用型大學轉型背景下的高職本科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探索。
1.高職本科人才培養方案的反思
根據湖南省教育廳《關于做好2016年高中(中職)起點本科層次農村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課教師公費定向培養計劃招生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與湖南科技大學在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兩個專業共同培養本科生,前兩年與后兩年分別由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和湖南科技大學負責培養。
圖1所示為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聯合培養)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該方案依據湖南科技大學原本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制訂。
根據該方案,公共基礎課與大部分專業基礎課由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進行教學,少量的專業基礎課與專業課由湖南科技大學進行授課。
本科大學教育的優勢在于專業門類齊全、基礎理論知識扎實、科研氛圍濃厚、兼具人文氣息、創新能力強。高職院校的強項在于緊貼生產實際、圍繞實踐課程、社會實踐多、動手能力強。因此,該人才培養方案并沒有做到揚長避短、優勢互補。從教學實際來看,高職院校的基礎課講究適度夠用,這與高職本科教育的初衷尚有一定差距。
2.高職本科人才培養的探索
針對高職本科人才培養方案的反思,進行了初步的探索,提出以下兩種人才培養模式:
1)本科2年+高職2年
該模式前兩年學生在本科大學進行基礎課學習,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打下雄厚的基礎,兼具科研、人文、創新等方面的培養,為持續深造及應用型培養做準備。后兩年在高職院校進行專業課理實一體化學習,充分利用高職院校豐富的實訓資源,培養動手能力。如圖2所示。
2)高職2年+本科2年
參考德國學徒制與雙元制教育,第一學年在高職院校進行專業課學習,以項目進行驅動,實行模塊化學習,強調動手實踐。在類似學徒制的培訓下,易于掌握必備的實踐技能。但有種“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想法,普遍會有進行專業基礎知識補充的需求。第二學年在高職院校進行專業基礎課學習,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素質,進行原理性思考。部分學生希望能夠拓寬理論知識,有更深一步的學習欲望。第三學年在本科大學進行基礎課學習,強化知識體系。第四學年在本科大學基于雄厚的科研實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完成畢業設計。
公共基礎課則由雙方共同完成。如圖3所示。
3.高職本科的優勢
在高職院校開展高職本科聯合培養及應用型高校轉型是目前國內高等教育改革的兩個重要方向。高職本科聯合培養具有下列優勢:
1)動手實踐能力強,實訓資源豐富
高職本科學生有兩年時間在高職院校就讀,可充分利用高職院校豐富的實訓資源進行實踐能力培養。而應用型高校在轉型的過程中需要投入大量資金進行實訓設備的購置,對許多原本資金就不寬裕的地方普通本科高校造成一定的影響。
2)基礎知識扎實,具備創新創業的基本能力
高職本科學生利用在本科大學學習的資源,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參與豐富的科研與前沿講座等活動,提升自身素質與創新精神。在高職院校的學習與工程實際接觸緊密,培養了一定的創業技能。
3)深化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的培養
高職本科學生通過在高職院校與本科大學各有側重的學習,重新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有益于深化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的培養。
如何主動積極探索適合自身發展需要的手段和方式,實現轉型成為擺在新建本科院校面前的重大課題[2]。在地方本科院校進行應用型大學轉型的過程中,可以嘗試與高職院校合作,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應用型人才。
4.小結
進行本科職業教育是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一個趨勢,在應用型大學轉型的背景下,對人才培養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職院校和本科大學可通過自身的優勢,進行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以滿足社會對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汪亞明,王玨.《我國高職本科教育的現狀、困境和對策研究》 [J].中國高教研究, 2014,(3):91-94
[2]孟賢軍,翟振東.《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向技術應用型大學轉型的思考》 [J].陜西教育(高教),2014,(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