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佳玉
【摘要】人文醫學執業技能是國際醫學界對執業醫師的一種基本要求,也是我國教育部、衛計委實現醫學人文教育的重要舉措和要求,本文通過對齊齊哈爾醫學院人文醫學執業技能培訓的現狀進行分析和研究,對完善培訓模式,提出對策和建議,使我校醫學生系統的學習相關知識和技能,理解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養,培養高尚的執業道德。
【關鍵詞】人文醫學執業技能 培訓現狀 對策研究
【基金項目】齊齊哈爾醫學院教育學科研究課題構建“人文醫學執業技能培訓課程”模式的研究(JY20151045)。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7-0226-01
人文醫學執業技能是國際醫學界對執業醫師的一種基本要求,也是我國教育部、衛計委實現醫學人文教育的重要舉措和要求,齊齊哈爾醫學院是黑龍江省唯一的人文醫學執業技能培訓基地,于2013-2016年成功舉辦了八期培訓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對齊齊哈爾醫學院人文醫學執業技能培訓的現狀進行分析,對完善培訓模式,提出對策和建議。
一、調查對象和方法
調查對象為參加第七期“人文醫學執業技能培訓”人員,均為齊齊哈爾醫學院在校各個醫學專業學生,共230人,采取整群抽樣的方式進行問卷調查,發放問卷230人份,回收217份,回收率為94.3%,其中有效問卷為213份,有效率為98.2%。定量資料運用Epidate3.1建立數據庫,運用SPSS16.0進行統計分析。定性資料通過對記錄文體整理,編碼進行定性分析。
二、調查結果
1.我校醫學生對人文醫學執業技能培訓的認知程度
由表1可知,我校醫學生對人文醫學執業技能的內容、人文醫學執業技能培訓完全了解的只占4%和2%。對醫患溝通相應規范和技巧、衛生法律法規、醫務人員行為規范不太了解或不了解的醫學生分別占24%、26%、17%。說明目前我校醫學生對人文醫學執業技能培訓及內容認識水平較低,對相應醫學人文知識知曉率不高。
2.我校醫學生對培訓效果的評價
由表2可知,我校醫學生對教師教學效果的評價以及對培訓效果的總體評價差評為0,對培訓教師授課效果及培訓的總體效果滿意度較高,好評率為85%、96%。對教學方法、教材利用率、課程實用性的好評率為89%、89%、93%。說明我校醫學生對該課程的教學方法以及實用性滿意度較高。因此可以說,人文醫學執業技能培訓課程的培訓內容豐富;教學方法合理;實用性強,對加強醫學生的人文醫學素質有重要意義。
三、對策建議
第一,擴大人文醫學執業技能培訓的宣傳廣度,增強培訓力度。
我校目前是黑龍江省唯一的人文醫學執業技能培訓基地,已經初步建立起教學團隊,基地有主任1人,副主任1人,主講教師5人,助教9人,主講教師均在中國醫師學會接受過培訓并通過資格考試,獲得培訓師資格,每年上學期和下學期分兩次的培訓機制已經形成。在我校醫學生對人文醫學執業技能培訓總體認知情況的調查中,有34%的醫學生對人文醫學執業技能培訓的內容不太了解或不了解,有33%的醫學生對人文醫學執業技能培訓不太了解或不了解,由此可以看出,應不斷加大對人文醫學執業技能培訓課程的宣傳力度,擴大辦學規模,讓更多的學生認識到培訓的重要性和意義。
第二,優化培訓內容和方法,豐富培訓形式。
我校人文醫學執業技能培訓基地按照中國醫師協會的要求和指定教材將教學內容分為五大模塊。模塊一,人文醫學的概括;模塊二,醫患關系的建立;模塊三,病史采集;模塊四,解釋問題指定雙方同意的治療方案;模塊五,病情告知。主要采用講授法、案例討論法、情景模擬和角色扮演等教學方法。可以引進國外先進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三,建立健全人文醫學執業技能考核機制。
考核評價方式是培養學生積極性、主動性的重要方式,目前我校采用的考核方式為標準化考試模式。可以在此基礎上引進美國教育界建構的新的學生評價觀,即“表現型評價方式”:通過學生自己給出的答案和展示的作品來判斷學生所獲得的知識和技能,教師必須觀察學生的實際操作并記錄學習成果,使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學習知識,發展能力。同時要建立健全對培訓基地的內外評估體制,加強教學環節的監督管理,對教師的教學效果給予測評并反饋整改,形成教師與學生互評,教師之間互評,學生之間互評的全方位評價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