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強
摘 要:我國的會展行業自改革開放以來每年以20%的增速向前發展,經歷一個從無到有,再到如今的發展壯大的過程。在我國會展行業發展的過程中,政府主導型的會展是我國會展發展的主要類型。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這一類型的會展出現了資金缺乏、管理效率低下等諸多問題。本文通過深入研究近年來我國政府在基礎設施等領域推廣的PPP模式,并將該模式與我國政府主導型的會展的建設與管理相結合,來探討政府如何與民間資本合作,解決會展業的投資、運營以及基礎設施后續利用的問題。
關鍵詞:PPP模式;政府主導型會展;融資模式;市場化運作
一、PPP模式與政府主導型會展
ppp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是最早由英國政府于1982年提出的一種公私合營的理念。它旨在通過與民間資本簽署合作授權協議,使其成為基礎設施的建設、管理、運營的主體,向大眾提供公共服務。
政府主導型會展在本文特指我國政府主導型會展。它是我國特有的經濟體制下,政府利用展會活動,實現公共服務的重要手段,是我國會展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近年來的發展,政府主導型會展的影響力逐漸擴大。這些由國家組織的展覽業作為重要的投資與貿易平臺,不僅能夠有效的推動當地產業優化升級,更是能夠拉動住宿、購物、娛樂等諸多消費。因此,政府主導型會展引起了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
二、我國政府主導型會展發展的優劣勢
我國會展活動重要組成部分的政府主導型展會,有著展會規格高、權威性強的優勢[1]。我國政府主導型會展的發展具有獨特的資源優勢,林業、農業、文化等部門積極利用自身的政策與資源優勢,利用自身公信度高的正面形象,組織了一批例如農博會、林博會、文博會等規格高、權威性強的政府主導型展會。其中,廣交會是政府主導型展會成功的重要代表。廣交會積極利用政府資源,在50多年來的展出歷史中,創造了展出面積、參展攤位、貿易成交額等多項世界第一。
財政緊縮、市場化程度低,是我國政府主導型會展發展的主要劣勢。我國會展業的市場化程度不高,政府主導型會展是會展業的重要組織方式。其發展極度依賴政府的財政支持。隨著我國經濟近年來的持續走低,國家雖實行了積極的財政政策,但對于會展業這個新興市場而言,不提高其市場化程度,僅依靠政府財政支出,無法保障其快速發展。
三、PPP模式在我國政府主導型會展應用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一)我國政府主導型會展引入PPP模式的必要性
1、基礎設施規?;ㄔO,但資金投入不足
展會規模是評價展會價值與地位的重要標準,根據《中國展覽經濟發展報告》發布的數據統計顯示,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全國舉辦會展3054個、其中經貿類會展總面積達到8200萬平方米,同比增加326萬平方米。會展業呈現出了大規模的場館建設與市場并購的趨勢。但會展業場館建設等基礎設施的投資仍依賴政府,資金與規模缺口明顯。
2、中央財政政策利好,但地方財政萎縮
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定調積極的財政政策,中央對于財政擴張的意圖明顯,除了將斥資額度大幅度上調之外,還加大了預算內資金對于基礎設施的支持。但相對地方政府而言財政收入放緩,其他融資渠道也收縮明顯。因此就地方政府而言,會展業基礎設施的建設呈現招標難,融資風險大等現狀。
3、運營方式保守,管理效率低
我國政府主導型會展,政府多設立臨時委員會或附屬機構為管理主體,承擔組織、管理、實施等職能。其組織結構較為混亂,責任劃分不清。在人員配置方面,會展的工作人員多由政府機關人員兼辦,缺少專業的會展管理人員與服務人員。
此外,互聯網對會展業的影響日益加深,互聯網技術將會是未來會展業的新動力。2016年阿里巴巴聯合亞洲博文研發了新的O2O2O商貿平臺。諸如此類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平臺,將極大的增加線上會展貿易,并與傳統的展會線下交流相互補。因此,我國政府主導型會展應積極引入更加先進、科學的運營主體,推動會展行業管理與運營品質的新升級。
(二)我國政府主導型會展引入PPP模式的可行性
1、國家政策支持
2015年國務院同意財政部、國家發改委、人民銀行牽頭的《關于在公共服務領域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的指導意見》,鼓勵在醫療、衛生、養老等公共服務領域廣泛采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即PPP模式,這也意味著PPP模式的制度化建設已經啟動,國家今后通過若干的政策、法規完善構建PPP模式的制度體系。
2、民間資本實力較強、投資意愿強
根據國家統計局頒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1-11月份,民間固定資產投資331067億元,,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占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達61.5%。顯而易見,民間投資已成為全部投資的重要支柱。
3、PPP模式愈發成熟
PPP的突出特點是公共部門向私人部門轉移風險和私人部門向公共部門傳遞現金價格[2]。在當今政府財政法力、會展業融資困難背景下,PPP模式是解決政府財政危機,建設城鎮基礎設施與公共事業建設的重要融資手段。從目前的投資規模來看,PPP模式越發引人注目。財政部14年開始推介PPP項目,首批推介項目30個,于2015年9月推介了第二批PPP項目共203個,投資額為6493億元。這些項目主要集中在市政交通、供暖、排水、供氣、等市政建設項目上。
四、PPP模式對我國政府主導型會展業中應用的對策建議
(一)促進政府職能的轉變
政府在引入PPP模式參與會展設施建設的同時,應該清楚的認知到自身的職能應當有經營者、服務者向項目的合作者與監督者轉變。法制與政策的完善是政府的首要職能。政府需要根據我國的國情,改革相應的投融資機制,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引導建立市場投資、企業決策、銀行獨立審貸、企業服務管理、宏觀調控有效的新型投資體制。[3]因此,在PPP模式下,政府更多扮演的是組織者的角色,是保障項目成功運營的重要“粘合劑”。
PPP模式能否有效嚴謹的運營,需要政府提供一整套完備的法律保障體系。任何一種融資模式如果沒有完備的法律保障體系作為支撐,復雜的投資主體之間就無法明確責任與風險。因此在PPP模式下,政府也將扮演者監督者的角色。
(二)設計合理的風險承擔結構
合理的風險承擔機制是PPP模式的主要優勢。以政府作為擔保主體,從而降低了社會資本對于承擔風險的畏懼感與不信任。PPP模式融資的成功與否關鍵在于設計合理的風險承擔結構。按照相應的盈利規模分別規定政府與社會資本應承擔相應的責任與風險,這是風險承擔結構的主要依據。目前,我國沒有明確的提出PPP融資項目的風險分擔機制。
(三)構建有效的監管機制
健康的市場運營需要有效的監管體制。在PPP融資項目中,政府能夠建立一套成功的承諾機制,是保障社會資本安全的重要手段。只有降低融資的風險,才能夠鼓勵更多的民間資本的投資。因此,我們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建立監管機制。第一。政府監管必須能夠確保企業實現滾動收益,確保運營過程中擁有足夠的資金支持。第二,在保障企業收回成本開始盈利的前提下,提高監管效率。第三,政府作為監管機制的構建者,在制定相關措施時,應當充分征求各利益主體的要求,比如當地的行業協會、運營伙伴、相關的從業人員等。
參考文獻
[1]王一玫,杭琍.論政府主導型會展的創新路徑選擇[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08(10):38-40.
[2]唐祥來.公共產品供給的"第四條道路"--PPP模式研究[J].經濟經緯,2006(1):17-20.
[3]劉志.PPP模式在公共服務領域中的應用和分析[J].建筑經濟,2005(7):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