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玄
摘 要:由于經濟不斷發展,科技不斷進步,農村出現了大量剩余勞動力,這些剩余勞動力逐漸開始向城市流動,而其子女大多數仍然生活在老家,由此形成了一個特殊的群體——農村留守兒童。農村學校的班主任面臨著眾多的留守兒童,該如何管理,如何教育,是尤為重要的。文章僅從班主任在留守兒童的關懷方面加以探索,以供參考。
關鍵詞:班主任;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心理健康
在農村及邊遠山區,很多家長都會選擇外出務工,將子女留在家鄉,委托他人照料。由此,出現了大量的留守兒童,他們缺乏父母關愛,身心健康發展受到了一定的影響。班主任應該更多地關注這一現象,關愛留守兒童,像父母一樣給他們呵護和引導,促使其更為健康地成長。
1.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現狀
當前,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現狀堪憂。一方面,很多留守兒童都是隔代監管,農村隔代長輩通常受教育程度較低,缺乏科學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一些留守兒童在學校寄宿,缺乏親情和家庭的關懷,這樣的情況大大影響了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
(1)隔代監管,缺乏科學教育。農村家長外出打工之后,經常會將子女交由隔代親友監管。但是隔代親友一般年齡較高,受教育程度較低,無論是在體力方面、精力方面還是文化方面,他們都難以將留守兒童照顧到位。尤其是一些落后地區,隔代親友在教育觀念方面比較死板、陳舊,缺乏科學性。
(2)寄宿教育,缺乏家庭關懷。在一些農村地區,由于上學路程較遠,留守兒童群體比較龐大,所以學校會采取寄宿制管理模式。因此,逢年過節他們也難以闔家團聚,日常生活中缺乏家庭的關懷。
2.班主任彌補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缺失,做留守兒童的“再生父母”
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狀況堪憂,而對留守兒童是有教育責任的班主任,則應該積極解決這一問題,彌補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缺失,做留守兒童的“再生父母”。
(1)關愛留守兒童,彌補留守兒童缺失的親情。留守兒童一般從小就與父母分開,在親情方面是比較貧乏的。一些留守兒童獨來獨往,神色憂郁,雖然只有十來歲,卻有著與年齡不符的老成,其實這正是因為親情的缺失,所帶來的情感干涸。為此,班主任應該給留守兒童更多的關愛,以彌補留守兒童缺失的親情。
班上的小A父母外出務工多年,只有過年才會回家團聚。學校在中秋節前一天宣布放假,小A并沒有興奮的表情,而是默默低著頭不說話。我找到小A,邀請他到我家過中秋節。小A搖了搖頭??紤]到他性格比較內向,我繼續說道:“不如我們明天組織同學們一起出去玩吧?!毙抬頭看了看我,眼神里多了一份喜悅。因為班上很多學生都是留守兒童,他們父母都不在身邊,為了使他們能感受到親情的溫暖,感受到節日的氛圍,我本著自愿參與的原則組織學生外出游玩,一路上有說有笑,十分開心。后來,小A在日記里寫道:“這個中秋節,我不再是一個人,老師帶我們出去玩,讓我感受到了一個大家庭的溫暖。我喜歡這個大家庭!”
(2)關注留守兒童心理健康,促其健康的成長。留守兒童長期處于一個缺乏親情、孤獨無助的情形下,心理健康多多少少會受到影響,有的留守兒童會形成一些自卑甚至自暴自棄的心理問題。小Y是爺爺帶大的,爺爺脾氣暴躁,總是對小Y加以嚴厲訓斥,所以小Y十分膽怯,課堂回答問題也是畏首畏尾,說話聲音很小。為了提高小Y的自信心,我經常找機會對其進行夸獎與鼓勵,還常常找他談話,用一些事例來激勵他。慢慢的,他越來越自信,在課堂上也越來越活躍,不再是那個膽怯的小男孩了。
(3)加強溝通,給留守兒童親子般的無話不談。中小學階段的學生有心事多會選擇父母進行傾訴,有一些事情需要做決定,也會找父母商議。但是留守兒童父母不在身邊,他們缺乏這樣的一個傾訴和溝通的對象。為此,班主任應該積極擔當起這樣一個角色,加強與學生的溝通,獲取留守兒童的信任,與其進行心與心的溝通,使留守兒童敞開心扉,將自己積壓在內心的情感自然地流露出來,使班主任更了解留守兒童的所思所想。
當然,班主任要彌補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缺失,做好留守兒童的管理與教育,需要做的還有很多很多。同時,班主任需要注意做好留守兒童在雙休日或者節假日時的安全保障工作,全方位保障留守兒童的安全與健康成長。
總而言之,班主任是學生的管理者和教育者,對學生擔負著直接的管理教育職責,承擔著較重的義務。然而,只要班主任能夠對留守兒童多加關懷和引導,加強溝通,就能使留守兒童感受到家的溫暖,感受到父母般的關愛。所以,班主任要做留守兒童的“再生父母”,守護留守兒童的成長與發展。
參考文獻:
[1]周宗奎,孫曉軍,范翠英.農村留守兒童心理發展問題與對策[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6).
[2]曾祥文.貧困地區農村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學業差異及影響因素研究[D].昆明:云南大學,2013.
(作者單位:四川省鄰水縣豐禾鎮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