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姝航
【摘要】獨立學院大學英語教學必須與其他本科層次有所區別。實用性是獨立學院大學英語課程體系改革的切入點。獨立學院大學英語教改的實用性可在教學安排、授課內容、教學方式以及考核要求等環節上得到具體體現。本文作者結合多年來的工作經驗,對改革獨立學院英語課程體系進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關鍵詞】獨立學院 大學英語 教改
【中圖分類號】G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9-0076-02
獨立學院創辦至今已近十年。作為一種新型的高等教育辦學模式,獨立學院的課程教育體系面臨著全新的改革。《大學英語》作為高等教育的一門重要公共基礎必修課,其課程體系改革引人注目。由于屬于第三批錄取,其學生與前兩批學生在學習基礎、學習動機、學習模式等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差異。依托母體的辦學機制,獨立學院的部分師資往往從本部劃撥,同一教師面對不同生源在教學中難以區別對待;獨立學院的大學英語教學沒有明確的、具有針對三本學生特點的教學大綱,承襲本部的教學模式存在重閱讀、輕聽說,重理論、輕應用的弊端。獨立學院大學英語教學的針對性、應用性體現不夠。鑒于此,以實用英語教學為基點,促進獨立學院大學英語課程體系改革的實用性研究勢在必行。
一、實用性英語教學的背景及其指導思想
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我國大學英語教學在取得一系列成績的同時也暴露出不少問題。社會對大學英語教學意見較大的一點就是大學生在學完十幾年的英語課后依然是說不清,講不透,對“聾子英語”、“啞巴英語”的批評最后可歸結為一點———大學英語教學的實用性體現不夠。對此,教育部領導人早已一針見血地指出過。“外語是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只有掌握了英語,我們才能更加有效地在國際舞臺上參與競爭……然而,在我國大學生英語閱讀能力有所提高的同時,許多學生聽力和口語能力提高不大,聽不懂、說不出”。“另一方面,對于一般大學而言,對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要求相對要低。但重點仍應該放在加強學生的聽、說與交流能力上,強調英語的實用性”。
實用性英語教學可在教學安排、授課內容、教學方式以及考核要求等環節上得到具體體現。它主要指在教學過程中應盡可能地突出學習者的參與性、教學內容的實用性、教師作用的指導性以及教學方式的實踐性。具體來說,實用性英語教學的核心是學習者的主體作用。學生應該接觸、理解足夠多的語言素材,以提高他們的語言文化素養。課堂教學應最大限度地接近語言應用的真實環境,將當代大學生最關心的問題與他們的校園生活和社會生活有關的話題作為教學主題,寓文化素質教育于語言教學之中,寓語言教學于信息交流之中。
實用性原則遵循了外語學習的客觀規律: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使用。Widdowson把學習者的語言交際能力分為語言知識和交際技能:語言知識主要指語法、語音、構詞等;而交際技能則指實現使用這些知識的能力,包括聽、說、讀、寫。
總之,實用性英語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加強語言的產出技能,即口語和寫作能力,遵循外語教學的真實性和實踐性,突出學以致用的基本原則;在實用性英語教學的實踐活動中,突出教師的指導作用和組織作用;英語應用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師的指導,但更為重要的是靠學生的直接參與和實踐,體現學習者的主體參與作用。
二、實用性英語教學的基本原則
具體來說,實用性大學英語教學的基本原則可概括如下:
1.以學生為中心。語言學家科德(Corder)曾經說過:“有效的語言教學不應違背自然過程,而應適應自然過程;不應阻礙學習,而應有助于學習并促進學習。不能令學生去適應教師和教材,而應讓教師和教材去適應學生。”外語不同于其他基礎學科,它是一門實踐課,其語言技能是需要通過學生個人的實踐才能培養和提高的。因此,它的教學效果應以學生的學習效果為依據,而學習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參與性。認知理論認為,英語學習的過程也就是新舊語言知識不斷結合的過程,也是語言能力從理論知識轉換為自動應用的過程。而這種結合與轉換都必須通過學生的自身活動才能得以實現。因此,課堂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中心。
2.進行語言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語言能力是綜合性的,是聽說、讀寫、譯各項技能的綜合應用。在實際語言環境中,交際的過程也就是這些技能為達到一定的目的而自然結合使用的過程,是一種動態的過程。這些技能都是互相關聯、相輔相成的。
按照著名語言學家Krashen的理論,語言習得是建立在足夠量的可理解的語言輸入(讀和聽)的基礎上的。讀和聽作為領會式技能,是獲取語言知識的渠道,是打好語言基礎不可缺少的途徑,也是說和寫的前提。換句話說,沒有讀和聽,就談不上任何的說和寫。而說和寫是復用式技能,是語言知識的創造性應用,是語言知識內化和鞏固的最有效途徑。它們能不斷促使知識從短期記憶向長期記憶轉化,從而促使語言知識的不斷擴大和讀聽能力的不斷高。
3.重視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自主學習就是一種“把握自己學習的能力”。
泛泛地說,自主學習的概念至少被用于以下五個方面:(1)學習者的學習完全依靠自己;(2)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可以學到或者用到的一整套技能;(3)一種與生俱來的、但卻被單調而重復的教育方式所抑制的能力;(4)學習者對自己的學習所行使的責任;(5)學習者確定自己學習目標的權力。
三、結語
大學英語課程體系改革涉及面廣,影響因素多,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任務。改革的目標在于實現大學英語教學效果的改善、教學質量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在本項改革試驗過程中,我們認識到,改革成功的關鍵是實現教師和學生教與學觀念的轉變。改革的困難在于,獨立學院的師資數量有限,教學資源在高校擴招的大背景下捉襟見肘,這些已影響到分層教學積極評價體系的實際可行性和教學效果。但是,由于大學英語課程體系改革對于完善大學英語教學、提高新時代大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為畢業生走上工作崗位提高行業競爭力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所以我們必須要予以重視。
參考文獻:
[1]劉潤清.高校英語教學改革筆談之二[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3(3):221.
[2]羅立勝.以實用性英語教學為基點促進大學英語教學體系改革[J].外語界,2003(1):22.
[3]任榮.獨立學院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勢在必行[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6(6):70-73.
四平市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獨立學院英語教育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對策研究課程基金項目號:2016064